山区督导工作站,让督导不再“山高路远”
2018-04-14张文生
张文生
门头沟区在督导工作中,为解决“山高路远,难督难管”的问题,探索出“一站、两带、三联动”的沟域督导模式,并在山区设立督导工作站,旨在协调各方资源帮助学校解决困难,促进区域内学校特色发展。
门头沟区大台中心小学地处矿区,中心校下设灰地、唐家坟、千军台三个村小,学生多是矿工子女。作为大台督导站站长,我在一次例行督导巡视时了解到,学校所处地区的煤矿逐渐下马关停,矿工返乡,导致学校生源不断下降,千军台小学已经撤销,灰地、唐家坟小学也面临撤校的问题。为合理利用撤并校资源,积极弘扬并传承地域煤炭文化,大臺中心校校长计划将3个村小改造成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满足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并服务于系统内其他学校学生。学校已组建了课程开发团队,初步确定了课程方案,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以及运行模式上存在困惑,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亟需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帮助。
得知学校需求后,我和责任督学与校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建议学校写出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拿出一份课程开发方案,并积极寻求区域内斋堂、雁翅、灵溪、琉璃渠四个运行成熟的学生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的支持,做足课程开发的先期准备。
从学校回来之后,我和责任督学立即向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领导做了汇报,区督导室认为学校的发展思路非常好,切合实际,应全力支持。
于是,督导工作站积极协调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中心和教委中教科、小幼科、体美科、人事科的相关领导和专家,最终促成了在大台中心小学开展的主题为“京西三生煤炭科技开放性实践课程”的研讨活动。专家们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要明晰煤炭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地区独特的煤炭文化背景、历史,总结提炼煤炭文化精髓,凝练课程实施目标;二是要高位开发课程,要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综合实践类课程的相关要求,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围绕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三是要创新课程实施方式,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满足学生兴趣,体现学生年龄特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次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对课程的深度开发和细致规划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学校在认真思考领导和专家的建议后,深度规划实施“三生”实践课程。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到校指导,反复修改课程方案,积极探索课程实施途径、方式方法,并到其它学生实践活动基地观摩学习,逐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
通过此次督导,我对山区督导工作站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想更好地服务于山区责任督学和学校,必须走近责任督学、走近学校,了解需求和问题,切实帮助责任督学和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山区学校虽偏远,但在督导工作站的帮助下,相信督导不再“山高路远”。
栏目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