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飞机构造学课程中实施学科育人的改革与探索

2018-04-14瞿文影瞿德斌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航空飞机育人

瞿文影,瞿德斌

(1.吉林化工学院 航空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2;2.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吉林 吉林 132102)

2018年4月24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将育人融入专业教学是高等教育多年来忽视的课题,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是高校的历史使命。

一、深刻理解学科育人的教学理念

(一) 学科育人的内涵

通过深度开发不同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教”与“育”在学科教学中真正得到融通,使教育的融通渗透到学校每节课的日常教学之中。学科育人价值的意蕴远远超越于“德育”的范畴。如此丰富的内涵几乎在每一个学科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具有形成某方面精神世界发展的特殊资源和可能[1]。各学科教师都可以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找到学科育人的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育人,不只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也包括学生整体职业素质的提高。

(二) 学情分析

00后的一代马上就要步入高等学校的殿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招生比例的变化,现在大学生的思想与20年前大学生显然有着天壤之别,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合作意识相对弱、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2],但是人生目标比较迷茫,没有确定的努力方向,做事不够耐心。由于网络的高度发达,他们有丰富的获取知识的渠道,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对年轻人的影响巨大,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大学负有育人使命,在教育的全程中都要把握育人观念。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很多是素质方面的,例如: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这些都可以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二、研究专业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3],总结非常全面。参照这些内容,认真分析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所应具备的专业核心素养:在思维方面,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有严谨的求知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科学精神方面,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自主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健康生活方面,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责任担当方面,诚信友善、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具有国家意识。在注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道德品性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4]。

飞机构造学作为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学生接触到的航空领域的第一门课程,课程具有内容多、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飞机的典型结构、组成和特点、结构分析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准则和方法及飞机制造的发展方向,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以后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课程中充分体现航空文化和航空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我校的飞机构造学课程开设多年,有较多的资料积累,如:课件资源、仿真动画、现场教学案例等。在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核心素养的要求,提炼本课程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 掌握飞机的基本结构组成。

(2) 掌握飞机的飞行性能及稳定性、操纵性的初步分析方法。

(3) 熟悉飞机结构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4) 了解飞机疲劳设计与操作损伤容限设计的基本概念。

(5) 了解飞机设计的基本思想、结构的外载荷、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2.素质目标

(1) 坚定政治信念,树立航空报国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认同航空精神。

(4) 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遵守规章制度,注重规范。

(5) 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协作精神,增强保密意识。

三、梳理教学内容,挖掘学科育人的典型案例

(一) 教学内容中的德育融入点

飞机构造学课程本身与航空文化联系密切,蕴含着丰富的学科育人内涵,学科育人就是把学科教学活动聚焦到“以生为本”上,关注知识技能背后的价值,引导学生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思考学科对学生发展的根本价值。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形成专业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责任、合作与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航空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由无数航空人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航空文化,要学习航空人勇于开拓创新、不畏牺牲的航空报国精神;学习航空人扎实科研、不断攻克难关的敬业奉献精神;学习航空人一丝不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组织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因子,总结出学科育人的渗透点。

1.依据我国飞机发展、设计和制造等历史经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对飞机各部件结构设计和飞机外形设计进行美育和创新教育。

3.通过分析和讨论飞机某些飞行参数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培养探索精神。

4.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对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通过引入航空企业标准,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对航空工业形成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明确“航空无小事”的基本思想。

(二)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完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适当拓展学科育人内容。通过介绍为航空事业发展奉献甚至献身的先驱们的经历,体会在面对困难时航空人坚持不懈,在面对技术封锁时不懈奋斗的航空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通过对航空历史、航空文化、航空英雄人物的宣传,使学生深受感染,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树立航空报国意识[5]。例如:两院院士、飞机空气动力学家顾诵芬,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主要从事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主持歼八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为解决机身两侧进气的难题,他到处奔波找资料、描图、测量,在所得资料的基础上,他思考出一套可以进行气动力设计计算的方法,完成了翼型、翼身组合型式选择与计算、进气道参数确定和总体设计所需数据的计算。这样的例子在航空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积累整理后用于教学过程,既能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又能触动学生产生航空报国的愿望。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突破学科育人改革的关键,通过引领教师不断学习、加强研究,把对学科育人的认识和理解内化为每位教师课堂的自觉行为。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完善课件、教材、教案、试题库以及教学中运用到的其它资源。搜集典型案例,经过整理、组织、提炼,形成学科育人的图片或视频库。素材的选取要讲究合理性,并将材料与理论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上网,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也鼓励学生充实教学案例库,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

结合飞机构造学的课程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以生为本”,创设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 多媒体演示法

多年的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源,继续搜集并制作教学录像、动画或多媒体课件,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航空人物生平照片及视频,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演示,能产生亲近、震撼的效果。

(二) 仿真法

通过学校自主开发的仿真软件,创设虚拟实验环境,在动画过程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使学生体会做事过程中的恒心和毅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知能爱国,智能塑德,理想的升华来自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学习过程的每一次解惑都在系统的不间断地凝炼着理想和信念[6]。

(三) 分组讨论法

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一系列课堂讨论题目,通过合理分组、讨论、展示,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扎实,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建立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例如:组织讨论迎角与升力的关系,飞机迎角增加时,机翼升力会相应的增加,但当迎角超过临界迎角时机翼升力会迅速减小,造成失速。

(四) 任务驱动法

针对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先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结合学生学习的飞机几何造型技术课程,利用CATIA三维建模软件对飞机机翼等部件或整个飞机外形进行三维设计。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进行美育教育和创新教育,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五) 现场教学法

我院有着良好的实训条件,机库内有4架军用飞机和部分飞机机翼、起落架等,为现场教学提供了优良的平台。通过带领学生在机库或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进入相关企业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奖惩机制、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职业基本素质,为将学生打造成职业人奠定基础[7]。

总体思想是尽量使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真实的飞机、飞机部附件等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运用多媒体演示,扩大信息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适当使用仿真教学,以补充实践条件的不足,安全性比较高。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一些空难实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对“寻求学科德育的有效切入点”不断进行反思并归纳总结,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激发兴趣,“情”寓于其中;可以把握教材重、难点,突破疑难,训练思维,“知”不攻而破;还可以强化知识训练点,拓展延伸,深化理解,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激起信心,“知”与“情”和谐共鸣[8]。

除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外,还要善于利用课外活动,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一些内容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具体化、情景化、微观化、感性化等手段,使学生能够亲身验证或感受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9]。

四、结 语

将育人目标融入专业课教学,尽量贴合航空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以学生为本,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教学效果。依托课程建设,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科育人的意识,此举既受到了学生欢迎,又锻炼了教师队伍[10]。

猜你喜欢

航空飞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飞机失踪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