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固定管电流模式下PET-CT受检者的有效剂量研究*
2018-04-14梁子威耿建华王奕斌杜召猛毕高畅齐雍鹤
梁子威 耿建华 赵 葵 王奕斌 杜召猛 毕高畅 齐雍鹤 吴 宁 郑 容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具有同时获得功能及解剖影像的优势,近年来在临床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诊断方式[1-4]。2016年核医学普查[5]结果显示,全国共有PET-CT设备240台,年检查总数46.9364万例。然而,临床中不同机型的PET-CT,所采用的扫描参数不尽相同,因此所致有效剂量也存在不小的差异。有研究探讨在临床条件下,对于固定管电流模式下GE Discovery ST-16型PET-CT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中CT部分导致受检者有效剂量为1.62~27.68 mSv[6]。为此,本研究分析Discovery Elite型PET-CT受检者CT部分有效剂量,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固定管电流模式下两种机型PET-CT有效剂量变化规律,为临床中尽可能降低PET-CT辐射剂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设备
采用Discovery Elite型PET-CT系统(美国General Electric公司);仿真人体模型为The Fission-Product Model RS-550型模体(美国Radiology Support Devices公司);CT重建算法为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
1.2 扫描参数
分别采用固定管电流模式,采集条件:管电压(kV)固定为120 kV;管电流(mA)分别为30 mA、50 mA、70 mA、90 mA、110 mA、130 mA、150 mA、170 mA、190 mA、210 mA、230 mA以及250 mA;螺距设置为0.984和1.375;层厚3.75 mm;扫描速度设置为0.5 s/转、0.8 s/转。共48组扫描条件,分别对Model RS-550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
1.3 扫描范围
本研究采用“2+5”头颈-体分体扫描方式。头颈部2床位(头顶至锁骨),87层(如图1A所示);体部5床位(下颚至股骨上端),207层(如图1B所示)。
图1 分体扫描“2+5模式”示意图
1.4 CT有效剂量
本研究采用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6-8]估算法计算CT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见公式1:
2 结果
2.1 不同扫描条件下CT部分有效剂量
Discovery Elite型PET-CT中CT部分有效剂量结果显示,在固定管电压为120 kV,不同的管电流,2种螺距条件,2种扫描速度下,计算获得的头颈部扫描+躯干扫描所致的有效剂量(mSv)见表1,如图2所示。
表1 Discovery Elite型全身扫描所致有效剂量(mSv)
图2 Discovery Elite型PET-CT中CT部分有效剂量(mSv)
图2显示,在固定管电流模式,管电流30~250 mA范围内,在任何螺距下,有效剂量均与管电流成线性关系。自动管电流模式,0.5 s/转下,螺距为0.984和1.375下有效剂量分别为5.45 mSv和5.49 mSv;0.8 s/转下,螺距为0.984和1.375下有效剂量分别为5.08 mSv和5.13 mSv。
对图2中数据进行线性分析可知,在同一转速、2种螺距下,CT部分有效剂量(EDCT)与管电流(mA)成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其计算为公式2~5:
当转速为0.5 s,螺距为0.984时,EDCT=0.0465×mA(R2=1.0000)(2)
螺距为1.375时,EDCT=0.0319×mA(R2=1.0000)(3)
当转速为0.8 s,螺距为0.984时:EDCT=0.076×mA(R2=1.0000)(4)
螺距为1.375时:EDCT=0.0559×mA(R2=1.0000)(5)
为了临床应用中更直接的估算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可将上式利用SPSS 22.0将有效剂量对管电流和螺距进行多元线性拟合,得到EDCT随管电流及螺距的变化关系,其计算为公式6~7:
转速=0.5 s时:EDCT=0.039×mA-5.245×螺距+6.189(R2=0.97)(6)
转速=0.8 s时:EDCT=0.066×mA-7.182×螺距+8.474(R2=0.98)(7)
考虑到采用不同的扫描转速,上述两式可修正为公式8:
EDCT=0.053×mA-6.214×螺距+12.476×转速(R2=0.935)(8)
适用条件:Discovery Elite型PET-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250 mA,扫描速度可选任何速度,扫描范围为PET-CT全身扫描。临床利用公式(8)可估计出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2.2 两种型号PET-CT固定管电流下有效剂量比较
Discovery Elite型PET-CT与Discovery ST-16型PET-CT的研究结果[6]比较,考虑到不同机型设置的螺距和转速不同,为便于比较两种型号PET-CT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使用有效毫安秒(mAs)[12]的概念,其计算为公式9:
有效mAs=管电流(mA)×旋转速度(s/转)÷螺距(9)得到相同有效毫安秒(mAs)下,两种机型的有效剂量如图3所示。
在相同有效毫安秒(mAs)下,Discovery Elite型PET-CT有效剂量较Discovery ST-16型PET-CT更低,有效毫安秒(mAs)越大时剂量差异越明显,见表2。
表2 临床实际扫描条件下两种机型PET-CT有效剂量比较
图3 相同有效毫安秒(mAs)下两种机型的有效剂量(mSv)
3 讨论
PET-CT系统的图像采集是由两个并列的装置-CT机和PET机,产生的辐射剂量也分为两部分,两者产生原理不同。PET-CT中的CT尽管结构原理与专用CT机相同,但是由于PET-CT中CT与专用CT临床需求侧重点不同,因此对CT的性能要求也有差异,而CT部分的辐射剂量贡献又占整个检查的大部分[9-11]。本研究通过调节CT扫描参数来适当降低CT部分辐射剂量,PET部分由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rodeoxyglucose,18F-FDG)注射剂量产生,与患者体重成正比,且相对固定。对18F-FDG PET,注射剂量3.70~5.55 MBq/kg(0.10~0.15 mCi/kg),对体重45~85 kg的受检者有效剂量为3.16~8.96 mSv[6]。因此,本研究重点探讨CT降低部分辐射剂量的可能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本研究所测量的管电流范围内(30~250 mA),与梁子威等[6]对于Discovery ST-16机型有效剂量的研究结论一致,即CT的辐射剂量随管电流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螺距的减少而增加。Discovery ST-16机型,当管电压固定120 kV,扫描速度0.8 s/转,管电流≤190 mA范围内,在任何螺距下,有效剂量均与管电流成线性关系,而在管电流>190 mA后,有效剂量随管电流的增幅明显提高。Discovery Elite机型管电流在30~250 mA之间,有效剂量随管电流均成线性关系,并不存在190~210 mA有效剂量突然增加的特点。转速为0.8/s,螺距为0.984和1.375时,管电流每增加20 mA,有效剂量分别增加1.52 mSv和1.12 mSv,可见Discovery Elite机型辐射剂量增加的趋势要低于Discovery ST-16机型。多元拟合公式,ST-16机型:EDCT=(0.075×mA-8.096×螺距+10.965)(转速/0.8),Elite机型:EDCT=0.053×mA-6.214×螺距+12.476×转速,也表明Discovery Elite机型有效剂量随管电流增幅低于ST-16机型。
按照某医院PET中心实际临床患者检查扫描条件,两机型均使用“2+5”扫描方式,得到表2数据。可见Discovery Elite型与Discovery ST-16型有效剂量分别为6.98 mSv和7.45 mSv,单位有效mAs下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09 mSv/mAs和0.11 mSv/mAs,前者明显较低。梁子威等[13-14]对于两种机型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也做了探讨。Discovery Elite型使用低螺距(0.984:1.75),会提高图像质量,噪声更低、信噪比和质量因数更高。
吴一田等[15]曾应用相同体模对Discovery Elite型PET-CT的自动管电流模式下有效剂量做过研究,在噪声指数(NI)8~30及自动管电流范围30~250 mA的条件下,Discovery Elite型PET-CT受检者CT部分的有效剂量为4.88~11.71 mSv,该结果在本研究结果1.05~18.99 mSv范围内。
临床中,不能只考虑受检者有效剂量的降低,重要的要考虑图像质量达到临床需求。根据不同受检者临床需求,灵活调整扫描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体下合理降低辐射剂量。
[1]李红,王晓明,徐微娜,等.肺癌术前18F-FDG PET/CT对纵隔淋巴结外科分期的临床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2,32(3):180-182.
[2]孙龙江,茂情,赵龙,等.18F-FDG 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3,33(3):175-178.
[3]刘德军,冯彦林,黄伟俊,等.PET/CT联合高分辨超声对甲状腺偶发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2,32(3):183-188.
[4]何信佳,王康,王静,等.PET/CT代谢体积对进展期肠型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4,34(3):183-187.
[5]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16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结果简报[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6,36(5):479-480.
[6]梁子威,耿建华,王弈斌,等.PET-CT受检者的有效剂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11):1-5.
[7]岳保荣等译.(2011)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102号出版物.多排探测器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患者剂量控制[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8]Deak PD,Smal Y,Kalender WA.Multisection CT protocols:sexand age-specific conversion factors used to determine effective dose from dose-length product[J].Radiology,2010,257(1):158-166.
[9]Shuman WP,Chan KT,Busey JM,et al.Standard and Reduced Radiation Dose Liver CT Images: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versus 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Comparison of Findings and Image Quality[J].Radiology,2014,273(3):793-800.
[10]Pinho DF,Kulkarni NM,Krishnaraj A,et al.Initial experience with single-source dual-energy CT abdominal angiography and comparison with single-energy CT angiography:image quality,enhancement,diagnosis and radiation dose[J].Eur Radiol,2013,23(2):351-359.
[11]Brix,Lechel U,Glatting G,et al.Radiation exposur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whole-body dual-modality18F-FDG PET/CT examinations[J].J Nucl Med,2005,46(4):608-613.
[12]徐晓东,邵军明,孔军.西门子多排螺旋CT新技术[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6,15(2):22-27.
[13]梁子威,耿建华,王奕斌,等.PET/CT中CT仿真人体模型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关系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6,36(7):524-529.
[14]张连宇,梁子威,耿建华,等.管电压对PET/CT中CT剂量及图像质量影响的模体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4):1-5.
[15]吴一田,耿建华,杜召猛,等.不同机型PET-CT中CT采集条件与受检者有效剂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