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阅卷老师颇任性

2018-04-13唐宝民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白卷钱穆卷子

唐宝民

学生时代离不开“考试”二字,每次考试都是各种惶惶不安。考试也紧张,发试卷也紧张,考砸了给家长看成绩单更紧张。倘若现在的老师也像民国老师那样任性,那会发生什么趣事呢?

民国的考试制度极有特色,老师们在评判试卷时,那种灵活的评判方式,给了学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是学子们日后能成为栋梁之材的一个重要原因。

钱穆先生是国学大师,晚年,他写了一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其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读中学时的一次考试。

那是一次地理考试,只有4道题,满分100分,每道题25分。钱穆先生拿到试卷后,从第一道题开始审题,审到第三道题的时候,他兴奋极了。原来,这道题的内容是关于长白山地势军情的,钱穆先生对这个问题一直很感兴趣,此前读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所以看到这道题之后,便情不自禁地开始答题,而且不是为了答题而答题,完全是兴之所至,尽情挥毫,早已忘了自己当时是在考场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钱穆先生总算把这道题答完了,可就在此时,交卷的铃声响起,余下3道题,他一个字也没写,只好悻悻地把卷子交了上去。

按照常理推算,那次考试,钱穆先生是不可能及格的,因为他只答了四分之一的题,即使第三道题他能得满分,也只能得25分而已。可是,卷子发下来后,钱穆先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得了75分!

原来,负责判卷的是史学大师吕师勉先生,吕先生看到钱穆先生的卷子后,发现他虽然只答了一道题,但答得特别出色,论证合理、论据充分,对一名中学生来讲,实在是难能可贵。吕先生素有爱才之心,便就钱穆先生答的这道题写了长长的批语,给予了高度肯定。

学者傅国涌先生的《民国年间那人这事》一書中,也记述了民国年间的一次考试。南开中学当时有个学生,叫谢邦敏,这个学生严重偏科,他极有文学才华,但数理化成绩很糟糕。1941年,谢邦敏参加毕业考试,考物理时,他一道题也不会做,索性就交了白卷,但他在卷子上即兴作了一首词:“晓号悠扬枕上闻,余魂迷入考场门。平时放荡几折齿,几度迷茫欲断魂。题未算,意已昏,下周再把电磁温。今朝纵是交白卷,柳耆原非理组人。”这首词,不但有一种玩世不恭的调侃味道,而且为写词之人交白卷进行了辩解。可想而知,如果让一般的阅卷老师看到,会气成什么样?

幸运的是,判卷的老师,是教学水平高、教学态度严谨的魏荣爵,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谢邦敏的白卷和词,他没有一气之下判零分,而是通过这首词,发现了谢邦敏在文学方面的出众才华,认为谢邦敏的物理虽然交了白卷,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文学才华,不能因此让他拿不到毕业证,而影响他未来的发展,所以,魏老师写了一首诗作为评语:“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

正因如此,谢邦敏才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后来他考入西南联大法律系,并成为北大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谢邦敏被任命为北京第一刑庭庭长。

“人各有志,给分六十”,这样开放的标准,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啊!

(选自《国学》)

猜你喜欢

白卷钱穆卷子
出逃的卷子
学生白卷得了满分
考试分
论钱穆的地方自治思想
烤糊了
卷子
鲁迅为青年开书目缘何交“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