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前抗生素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4-13王燕鸣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后感染应用效果

王燕鸣

【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前抗生素的应用效果, 以保障抗生素的合理利用。方法 80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0例。对照组术前常规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0%;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75.0%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前抗生素的应用, 可有效规范抗生素药物使用, 从而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风险, 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术前抗生素;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术后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109

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 术前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 对于实施清洁手术的患者, 可在术前0.5~2 h给予, 也可以在麻醉开始时给药。对于手术时间≥3 h的患者, 若失血量>1500 ml, 可在手术中应用第2剂麻醉药 [1]。抗菌药物的有效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 对于手术时间较短的患者, 可在术前一次性给药 [2, 3],

以提高手术效果, 减少术后感染。为了解手术室护理干预和术前抗生素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回顾分析了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0例手术患者资料, 对其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前抗生素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0例, 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同意配合,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20例, 女180例, 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49.5±9.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10例, 女190例, 年龄23~74岁, 平均年龄(49.7±8.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符合临床对比需要。

1. 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可在病房中应用抗生素, 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统计患者给予抗生素至切皮时间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 术前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增强患者的手术配合度。加强对医护人员抗生素相关知识培训, 提高医護人员对术前抗生素药物使用的重视程度, 使其能够掌握抗生素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并将术前抗生素使用及说明书制成表格, 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学习, 从而规范其术前抗生素使用。护理人员应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 并认真核对, 辅助医生完成手术[4]。术前通过与医生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 确保抗生素给药时机准确, 严格控制术前抗生素使用质量[5]。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例数, 并对比其发生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满意度, 根据得分情况分为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

80分)和不满意(<60分)3个层次, 总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0%;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 研究组中对护理工作满意270例, 基本满意110例, 不满意20例, 总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中对护理工作满意180例, 基本满意120例, 不满意100例, 总满意度为75.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低于研究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术前抗生素应用是手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适当使用抗生素药物,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 从而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 各种抗生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显得极为重要。当前普遍认为, 对于手术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 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量, 选择合理的给药时间、合理掌握抗生素使用量, 是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的重要途径 [6]。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基础上, 给予积极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 同样可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风险, 改善患者预后。加强对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 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通常病情较为危重, 患者心理负担重, 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所以护理人员应注重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 详细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方法等, 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 从而提升患者依从性,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7]。

就目前来看, 部分医护人员对术前抗生素给予的概念较为模糊, 所以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相关知识培训, 增强医护人员对术前抗生素使用的重视程度, 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要求及注意事项。另外,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日常工作流程, 提前准备好相关器械, 术前与医生做好沟通交流, 全面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 合理选择溶媒, 确保抗生素给药时机准确, 严格控制术前抗生素使用质量[8-10]。另外, 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保障抗生素的正常使用, 有研究证实, 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和术前抗生素应用, 能够有效规范抗生素药物使用, 提高抗生素药物使用效果, 从而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风险, 提升患者满意度[11]。

本研究中, 在给予患者抗生素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 详细记录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升医护人员的术前抗生素使用意识, 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用药意识, 规范抗生素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 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总之, 术前抗生素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感染发生, 通过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优化手术室工作流程, 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锐, 王飞, 肖岩, 等.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預防效果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6): 1359-1361.

[2] 张丽青, 郑冬华, 许多, 等. 手术室护士间团结度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1):70-74.

[3] 谢梯. 手术室护士间团结度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医药, 2016(9):00028.

[4] 杨楠.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31):3831-3833.

[5] 卜玲, 陈顺芳, 李志红.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控制作用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5): 3499-3500.

[6] 鲁强, 彭昊, 黄宇, 等.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预防假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中华骨科杂志, 2016, 36(16):1050-1056.

[7] 任华伟, 李颖祺, 胡艳荣. 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前抗生素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 19(11):248-249.

[8] 张志丽.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包头医学, 2016, 40(1):43-45.

[9] 郑绪冰. 探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当代医学, 2016, 22(26):89-90.

[10] 叶玉兰.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14):125.

[11] 蒲静.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4):230.

[收稿日期:2018-01-10]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后感染应用效果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剖宫产术后感染因素分析报告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预防口腔拔牙术后感染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探析45例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手术室护理研究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