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发酵床的制作与管理
2018-04-13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东梁动物卫生监督所123125
王 伟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东梁动物卫生监督所 123125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生态养殖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将养猪发酵床的制作与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发酵床垫料
(1)垫料厚度。垫料的厚度要依季节和饲养密度而定,冬季垫料要厚一点,以利于保温和发酵,夏季要薄一点。垫料厚度在春秋季应保持60cm以上,夏季50cm以上,冬季80cm以上为宜。
(2)垫料更换。良好的微生态垫料制作后一般可连用2~3年,之后垫料会发生板结,分解粪尿的能力会下降,这时就要更换垫料。在全部挖出、更换老垫料层后,如果最下层的垫料气味正常或尚有香味,可以留作下一批垫料的菌种源,不必添加菜园土和新鲜猪粪。
(3)垫料含水量。正常情况下,发酵床上层垫料含水量应为30%,中间兼主发酵层含水量应为50%,下层厌氧发酵层含水量应为60%,靠近底部地面层的含水量应为75%以上。平时可通过洒水、通风和翻动等方法调节发酵床表面层垫料的含水量,饮水器损坏时要及时修理或更换,防止因漏水而导致垫料含水量增加。
(4)垫料的夏季管理。夏季的垫料管理应注意五点:第一,夏季使用的垫料厚度一定要降低,保证完全发酵后,待温度趋于稳定才可进猪饲养;第二,不要经常翻动垫料,垫料表面不能起粉尘,猪粪区扩大时,可就地往后堆积;第三,猪舍要通风,带走发酵舍中的潮气和水分;第四,天气闷热时要加强通风,可采用负压通风的方法进行舍内外的空气交换;第五,当气温高于35℃时应打开滴水系统,在非排粪区每天滴水1~3小时,抑制垫料发酵。 滴水时间一般在中午 11∶00~14∶00,垫料最高温度小于30℃时不需滴水。
(5)出栏后的垫料管理。猪只全部出栏后,应将垫料彻底翻动一遍,重新堆积发酵,在堆积发酵前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补充发酵剂。堆积发酵时垫料温度要达到70℃,利用发酵升温杀灭杂菌,其效果类似于传统工艺的转群空栏后的冲洗消毒。发酵结束后,摊开垫料,将新的谷壳、锯末覆盖于垫料上层,厚度约10 cm,间隔24小时,确认表面没有起粉尘后即可再次进猪饲养。
2 发酵床的日常管理
要随时根据菌群的发酵情况添加垫料和疏松原有垫料,并根据季节随时添加菌群和调整饲养密度。发酵床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定期对发酵床进行翻动,翻动的频率根据粪尿的多少、动物的大小、养殖密度等有所不同,一般建议小猪每周1次,中猪每周1~2次,大猪每天1次。发酵床表面既要保持松散,又不起粉尘,并且需要根据垫料的消耗与湿度情况定期补充干燥的垫料,避免因超负荷而出现“水泡床”的现象。
3 做好垫料温度监测
要经常监测垫料温度,重点监测表层以下5cm、20cm和40cm三层的温度。后二层是微生物的繁殖和活跃区,粪尿的分解主要是在这里完成,所以应该有较高的温度。一般来说,20cm左右的温度应该达到40℃以上,40cm左右的温度应该达到50~60℃,而表层温度应控制在35℃以下。
4 控制湿度和猪舍通风
发酵床不能过于干燥,过于干燥可能会引起猪的呼吸系统疾病。要经常检查猪舍垫料的表面湿度,中心发酵层的含水量要控制在50%~60%之间。水分过多时要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流动调节湿度,或添加锯末降低湿度,水分过少时则需喷水。
猪舍通风问题可使用自然通风设计,采取南侧开大窗、北侧开小窗,南、北窗都采用低开窗以及开天窗的设计,增强南北对流通风,形成一个良好的空气循环。或采用机械通风,建议采用轴向负压通风,如能安装水帘通风设施则更佳。
5 控制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低,会造成发酵床资源浪费;饲养密度过高,发酵床则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粪尿,甚至停止发酵。一般而言,体重30kg以下的保育仔猪为0.6~0.8m2/头、30~60kg 的育成猪 0.8~1.2m2/头、60kg 以上的育肥猪1.2~1.5m2/头、种公猪和怀孕母猪2.0~2.5m2/头、哺乳母猪2.5~3.0m2/头。同批饲养的猪体重应整齐一致,控制在±4kg的范围内,以便于饲养管理。
哺乳期母猪需要的营养物质比较多,因为母猪不仅需要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还需要满足分泌乳汁的营养物质需求,因此这个阶段需要加强营养水平。但是又不能让营养过剩,营养过剩可能引发母猪的乳房炎和仔猪的下痢等症状。所以应该严格控制和把握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产后母猪在泌乳阶段,母猪的体重都会相应地减轻,需要补充饲喂量,而且饲喂量应该逐渐地增加,状态应该由稀到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