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早期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伤后异位骨化的影响

2018-04-13董利薇董国栋曹建业吴卫卫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骨化异位脊髓

董利薇,董国栋,曹建业,张 峰,吴卫卫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93523部队场站医院 )

异位骨化是指在原来没有骨骼的关节周围形成的新骨骼[1],是脊髓损伤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2]。脊髓损伤患者在发生异位骨化后,可出现低热、皮温升高、软组织肿胀、关节活动度下降、关节强直及运动障碍等症状,会给其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找到导致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其发生异位骨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以2014年5月至 2016年5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异位骨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 2016年5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这10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存在由外伤所致的脊髓损伤。1)年龄>18岁。3)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这100例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2)合并有骨关节感染及骨肿瘤。3)存在髋部外伤史。4)合并有骨盆骨折及股骨骨折。5)不能坚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这100例患者的年龄在20~69岁之间。将这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其脊髓损伤的情况及损伤的部位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同时使用激素、多种维生素、三磷酸胞苷二钠及辅酶Q等药物对其进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在此基础上,指导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具体的方法为:1)进行床上被动锻炼。从患者入院后的第1 d开始,每隔2 h为其更换1次体位。每天为患者进行2次床上的被动运动,即适度活动其全身每个关节的每个轴位,每个轴位运动5次。在进行运动时,动作要轻、慢、稳。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可指导其充分利用健侧的肢体来活动患侧的肢体。2)进行坐位锻炼。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让其使用持续被动活动(CPM)装置进行坐位锻炼。根据其耐受的情况调节CPM的角度,协助其逐渐由平卧位过渡为在床上坐起,并可完成洗脸、刷牙、梳头及自主进食等基本的生活活动。每天锻炼4次,每次锻炼30 min。3)进行轮椅锻炼。在患者恢复基本的生活活动能力后,协助其从床上移坐到轮椅上,然后带其到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适当地活动四肢。每天进行2次锻炼。

1.2.2 分析方法 在这10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统计其异位骨化的发生情况。根据这100例患者是否发生异位骨化将其分为异位骨化组(86例)和非异位骨化组(14例),对这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找到导致其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具体的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发生痉挛及压疮、是否接受过早期功能锻炼、血清钙离子(Ca2+)、血清α2巨球蛋白(α2-HSG)、血清D-二聚体(DD)、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浓度。

1.3 异位骨化的诊断标准

根据疾病诊断编码库ICD-10中关于异位骨化的诊断标准判断这100例患者是否发生异位骨化[3]:1)临床症状:在病程的早期出现低热、皮温升高及软组织肿胀等症状,在病程的晚期出现关节活动度下降、关节强直及运动障碍等症状。2)实验室检查:异位骨化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结合其碱性磷酸酶(ALP)、CRP、24 h 尿前列腺素E2(PGE2)等指标的检查结果对其进行诊断。3)影像学检查:在患者发生异位骨化 6~12 周后,可通过进行X 线片检查确诊其病情。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可辅助诊断异位骨化。进行三相核素骨扫描(RNBI)检查诊断异位骨化的敏感度较高,且可诊断病变部位的活动性和成熟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异位骨化发生情况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异位骨化发生情况的对比 [n(%)]

2.3 对异位骨化组和非异位骨化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

与非异位骨化组患者相比,异位骨化组患者中接受过早期功能锻炼患者所占的比例较低,其血Ca2+的水平及BMP的浓度均较低,其CRP的水平较高,P<0.05。详见表3。

表3 对异位骨化组和非异位骨化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

2.4 对可导致异位骨化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对可导致异位骨化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是否接受过早期功能锻炼是其发生异位骨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4。

表4 对可导致异位骨化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

3 讨论

异位骨化是脊髓损伤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0%~53%。该症常发生在髋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及肩关节,较少发生在手关节及脊柱[4]。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异位骨化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该症的发生与体液、神经免疫及感染等局部因素引起的成骨细胞活性增加、使软组织发生骨化有关[5]。异位骨化一旦形成,除了可引起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手术的效果以外,还可降低进行基因治疗及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找到导致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十分重要[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患者机体中血清Ca2+的水平及BMP的浓度降低、其CRP的水平升高、其未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都是导致其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脊髓损伤患者伤后发生异位骨化的保护因素。这是因为,尽早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关节的被动、主动活动可保持其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防止其在后期活动时发生关节创伤[9],同时预防其发生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从而防止其发生异位骨化。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学者认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不适当的关节被动活动可导致其发生微损伤,从而诱发异位骨化[7]。从患者发生脊髓损伤的当天就开始指导其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则可明显地降低其异位骨化的发生率[8]。这一研究结果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其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1]林霖,于长隆.异位骨化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3):350-353.

[2]董利薇,张静.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异位骨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1):1025-1029.

[3]鞠金勇,喻都,王永建,等.异位骨化影像学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6,37(5):282-285.

[4]唐和虎,洪毅.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2):115-117.

[5]崔志刚,刘克敏,刘四海,等.创伤性和神经源性肘关节异位骨化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0):865-870.

[6]Balboni T A,Gobezie R,Mamon H J.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Path ophys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 role of radiotherapy for prophylax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 ybiologyphysics,2006,65(5):1289-1299.

[7]李战友,潘兵,卢一生,等.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髋关节严重异位骨化[J].骨科,2012, 3(4):194-195.

[8]任宪锋,关骅,洪毅,等.脊髓损伤后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6):429-432.

[9]李泉,庞丽梅,冉春风.关节松动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3, 7(6):962.

猜你喜欢

骨化异位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膝关节胫侧副韧带Ⅲ度损伤并发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①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