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评价

2018-04-13张士华马万千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咪康唑霉菌性硝酸

张士华,黄 毅,马万千

(1.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俸伯卫生院中医科,北京 101300;2.北京市朝阳区中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20 ;3.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1300 )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的常见病。中医认为,霉菌性阴道炎属于“带下病”、“阴痒”的范畴。为了探究用针刺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俸伯卫生院对70例湿热下注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俸伯卫生院妇科门诊于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湿热下注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与硝酸咪康唑组,每组各35例患者。针刺组患者的年龄为24~60岁,平均年龄(32.3±5.7)岁。硝酸咪康唑组患者的年龄为25~60岁,平均年龄(32.5±5.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其病情符合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标准,且经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被确诊患有霉菌性阴道炎。2)其病情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中关于带下病的诊断标准[1]。3)其病情符合湿热下注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4)存在白带增多、白带呈豆渣样或乳凝块状、外阴瘙痒、灼热、小便短赤、下腹部疼痛等临床表现。5)已婚。6)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7)近1周内未应用过任何抗真菌药物及阴道清洗剂。

1.2.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2)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合并有精神疾病。4)合并有心、肝、肾功能异常。5)不能坚持完成治疗。

1.3 治疗方法

为针刺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是:选取患者的蠡沟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复溜穴作为对其进行针刺治疗的穴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上述穴位处的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选用1.5寸的毫针对蠡沟穴进行针刺(针尖向下平刺进针约1.2寸)。选用2寸的毫针对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进行针刺(进针约1.5寸)。在针刺蠡沟穴、阳陵泉穴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补泻法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在针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选用1寸的毫针对复溜穴进行针刺(进针约0.8寸)。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刺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者有21例(占60.0%),为好转的患者有12例(占34.3%),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占5.7%)。针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3%(33/35)。硝酸咪康唑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者有16例(占45.7%),为好转的患者有13例(占37.1%),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占17.1%)。硝酸咪康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9%(29/35)。与硝酸咪康唑组患者相比,针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在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对此穴进行针刺。所有穴位均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运针1次,每次运针10 s。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天。进行针刺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1)针刺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2)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周内不要过性生活。为硝酸咪康唑组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栓进行治疗。硝酸咪康唑栓(商品名:达克宁栓,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0 mg/枚)的用法是:患者每晚睡前将1枚硝酸咪康唑栓置于其阴道深部,连续用药10天。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气味、性质均恢复正常,外阴瘙痒的症状完全消失,其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的结果为阴性。好转:治疗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气味、性质均有所改善,外阴瘙痒的症状有所好转,其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的结果为阳性。无效:治疗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气味、性质均未改善,外阴瘙痒的症状未好转,其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的结果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科的常见病。以往临床上常单独应用抗真菌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但效果不够理想[2]。中医认为,霉菌性阴道炎属于“带下病”、“阴痒”的范畴。《傅青主女科》中说:“夫带下俱是湿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说:“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妇人阴痒,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沥,宜服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妇人秘科》中说:“带下之病,妇人多有之。赤者属热,兼虚兼火治之。白者属湿,兼虚兼痰治之。年久不止者,以补脾胃为主,兼升提”。有学者指出,临床上治疗湿热下注型霉菌性阴道炎应从疏通经络、清利下焦湿热方面着手。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针刺蠡沟穴和阳陵泉穴可清利肝胆湿热,针刺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可健脾化湿,针刺复溜穴可补益肝肾[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针刺组患者和硝酸咪康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33/35)、82.9%(29/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针刺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确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6-127.

[2]陈小露,吴启端,冯碧芳.中医治疗阴道炎用药规律文献研究[J].新中医,2014:5(46):217-219.

[3]罗元凯,曾敬光.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0-93,162-163.

猜你喜欢

咪康唑霉菌性硝酸
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康妇炎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一道关于铁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的七种解法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透视硝酸核心聚焦命题考点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硝酸钯生产工艺研究
多雨季节谨防家畜霉菌性胃肠炎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