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第六师“退地减水”工作探索与实践

2018-04-13张清林

新疆农垦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节水用水灌溉

张清林

(五家渠农六师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五家渠 831300)

1 工作开展背景

1.1 第六师水土资源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 (以下简称第六师)境域属中温带,为典型大陆性气候。该地域风向冬季多以西南风和东风为主,夏季多以西北风和西风为主,太阳全年总辐射量517.81 ~579.76 kJ/cm2,总辐射量由东向西递减。年均气温2.4 ~6.6 ℃,年均气温日较差 14.9 ~ 11.3 ℃,极端最低气温-43 ~ -33 ℃,极端最高气温43.3 ~32.3 ℃,全师境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0 ~180 mm,地理分布上,山区降水多于平原,差异较大;四季分配上,中部和西部地区春秋两季降水较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东部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6 ~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6%。全师境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2 300 ~1 800 mm,干燥度在3.27 ~8.00 之间。第六师地处内陆腹地,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地形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2016年第六师水资源总量为14.76 亿m3,总人口为34.71 万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全师土地面积78.14 万 hm2,其中耕地面积 18.33 万 hm2,园地面积0.66 万 hm2,林地面积 142.08 万 hm2,牧草地面积30.38 万hm2,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 491 m3(全国和新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1 984 m3和4 055 m3),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且使农业灌溉水的供需矛盾突出,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图1 “退地减水”实施方案工作思路

1.2 “退地减水”开展背景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相应地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促进区域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第六师在现状用水的基础上,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同时稳步推进农业“退地减水”工作,逐步实现第六师社会经济用水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红线总量控制指标内。

2 “退地减水”方案确定

2.1 “退地减水”工作思路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近年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关资料,从资源环境承载状况、水资源紧缺状况等方面综合评判经济社会用水量超过 “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的客观原因,提出现状水资源供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水资源承载力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根据平衡结果和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提出到2020年、2030年控制各业用水总量目标的对策措施,特别是调整农业用水总量,提出第六师需采取的高效节水、“退地减水”等对策措施,在充分听取各团场退地建议的基础上,制定退地原则与退减方案,第六师“退地减水”实施方案工作思路见图1。

2.2 加强农业节水措施

严格坚持“以水定地”的原则,在水资源红线范围内颁发土地承包权证面积;落实兵团“四条禁令”政策,对团场经营地包括开发性家庭农场的灌溉面积,要严格控制,制定逐年退地计划。开展农业节水工作,推广应用简易、实用的节水技术,优先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2.1 推广农业节水高新技术

因地制宜地推广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有机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包括输配水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制度与现代节水管理技术等,在总结和推广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增强技术的配套性和集成性。

2.2.2 改造配套灌区工程

目前灌区干渠和支渠渠道由于地处干旱严寒地区,渠道冻胀破坏严重,造成渠道输水流量降低和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下降。因而,农业近期节水重点是结合大中型灌区改造配套工程规划,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现有灌区节水工程,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的利用效率。

2.2.3 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根据师市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大力引进和推广适应本地区条件的农作物品种。

2.2.4 改进作物灌溉制度

作物灌溉要求“及时足量”,为避免棵间蒸发和渗漏造成损失,必须根据农作物灌溉的实际需求,改变灌溉制度和灌溉方式,采用科学、经济、合理的灌溉方式,以减少田间灌溉水的无效损失量。

2.2.5 加强用水管理,科学调配水量

由于灌区大多数渠系庞大,用户众多,因此要加强用水管理,实行科学调配水量,维护好工程状态,将会取得明显的节水效果。全面实施灌溉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可有效减少灌溉水量的损失,提高用水效率。

2.3 “退地减水”方案制定的影响因素

2.3.1 耕地红线

牢牢守住六师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有量红线,才能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以及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提供资源保障。因此,退地方案制定要确保各团场的退减面积不突破耕地红线,不能将基本农田退减,并保障耕地保有量。

2.3.2 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考虑土地确权勘界工作对“退地减水”方案制定的影响,对已全面完成确权勘界登记发证的耕地,落实到2016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类图斑上,避免将已确权耕地退减,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

2.3.3 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部分师市、团场(镇)主要领导对“退地减水”工作重视不够,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未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机制不健全,存在底数不清,工作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不明确;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协商不够,未建立健全兵地协调机制和领导小组,没在形成合力。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3.4 农户对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够

“退地减水”工作直接影响到农户的切身利益,且对国家的政策认识不够,为努力在全师营造良好的“退地减水”工作氛围,最大程度上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加快推进“退地减水”工作,要始终坚持宣传先行的原则,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通讯等宣传媒介,宣传“退地减水”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减少工作开展中有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和不配合现象的发生。

3 今后的工作建议

(1)将自治区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灌溉面积减量计划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增强“退地减水”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1]。(2)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决策的透明度。全面提高师市水利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水资源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公众参与的管理和监督制度。(3)加快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提升师市水资源管理监控手段。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控取水监控体系、水功能区监控体系、主要断面监控体系;完善水文站网体系建设、水文监测技术应用和水文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水资源监控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师市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4) 规范退耕工作和补偿程序退耕工作应由第六师党委和政府为主体组织实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退耕方案、补偿方案和安置方案,在退耕依法报批前,要将拟退耕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被退耕的农户。对拟退耕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必须经各团场和农户确认。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退耕和补偿登记制度,加强补偿资金的监管,组织建立健全退耕补偿、安置等资金的收支专帐,妥善安置被退耕的农户,相关部门统一办理退耕事务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使被退耕的农民的长远生计得到保障。各级政府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发展集体经济与保护个人利益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节水用水灌溉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