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蛾利它素饵剂在新疆兵团推广应用探讨

2018-04-13沈彩霞

新疆农垦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棉铃虫夜蛾兵团

田 英,沈彩霞

(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昆虫信息素是昆虫分泌的一类具有传递聚集、觅食、交尾、警戒、栖息等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它属于物种特定的通讯联络信息,主要有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示踪信息素、报警信息素、那氏信息素及蜂王信息素等。昆虫信息素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种群监测、大量诱捕、干扰交配、配合治虫、害虫检疫和区分近缘种等方面[1]。在大力提倡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减量控害的农业生产中,通过信息素诱捕并集中杀灭作物害虫成为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措施。

1 夜蛾利它素饵剂介绍

夜蛾利它素饵剂利用鳞翅目夜蛾科害虫羽化后需要寻找和补充营养这一习性,释放比作物更具吸引力的信息物质,创新性的将昆虫利它素和昆虫取食促进剂进行融合,刺激引诱多种害虫成虫取食,定向集中杀灭。有研究表明,夜蛾利它素饵剂对棉花盲蝽[2]、玉米棉铃虫、小地老虎和二点委夜蛾[3]、玉米白星花金龟[4]等都有较好的诱捕效果。

2 夜蛾利它素饵剂的施用技术

2.1 配药方法与施药剂量

夜蛾利它素饵剂与水按1 ∶1 的配比稀释混合,并加入农药即20%灭多威乳油20 mL,充分混合均匀。田内每20 m 条段施药液量为400 ~600 mL。

2.2 施药方法

在作物田内采用条段施药的方式,在作物田离地边30 m 处顺着作物种植行施药,每个施药条段20 m,2 个施药条段之间间隔60 m;施药行之间间隔60 ~75 m。将配制好的药液顺着作物种植行均匀滴洒在作物顶部叶片上。

3 夜蛾利它素饵剂在兵团的应用效果

3.1 试验效果

2012年和2013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一四八团、一四二团和第四师六十三团等4 个团场的棉田开展了夜蛾利它素饵剂诱杀棉花棉铃虫成虫田间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从表1 可以看出,2012年施用夜蛾利它素饵剂7 d 后,棉铃虫成虫的诱杀效果较好,一四三团平均诱杀棉铃虫成虫19.73 头/667 m2;根据2013年试验结果表明,六十三团、一四二团、一四三团和一四八团5 个团场棉田施用夜蛾利它素饵剂后平均诱杀棉铃虫成虫数分别为 11.35 头/667 m2、10.63 头/667 m2、10.67 头/667 m2和 13.38 头/667 m2,诱杀效果明显且夜蛾利它素饵剂的持效期可达15 d。

表1 夜蛾利它素饵剂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杀效果

表2 2012—2017年夜蛾利它素饵剂在兵团推广应用情况

3.2 防治成本

采用夜蛾利它素饵剂滴施法防治棉铃虫,每人每天滴施26.67 hm2,用药4 L,药剂成本800 元,人工费用 150 元,共计 950 元,合计成本 2.3 元/667 m2;常规化学农药防治,药剂 6 ~ 20 元/667 m2,机力费 5 ~ 10元/667 m2,共计成本 11 ~ 30 元/667 m2,防治成本降低 2.7 ~ 7.3 元/667 m2。

3.3 推广应用情况

由表2 可知,2012—2017年,夜蛾利它素饵剂在兵团得到广泛应用,施用面积分别为11 万亩次、20 万亩次、51 万亩次、74 万亩次、119 万亩次和 207万亩次,施用面积逐年增加。

4 夜蛾利它素饵剂的使用技术探讨

4.1 配合药剂的筛选

夜蛾利它素饵剂通过气味诱集害虫,在使用过程中添加灭多威对诱集的害虫进行触杀,作用效果好。由于灭多威属于高毒杀虫剂,高温状态下长时间撒施药剂可使人中毒,产生恶心、昏迷等症状,为避免发生农药中毒等事件,应筛选出替代灭多威的农药产品。2013年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人员开展了配合药剂筛选试验,分别用啶虫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毒死蜱、毒死蜱、敌敌畏、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7 种药剂替代灭多威,得出啶虫脒可配合夜蛾利它素饵剂使用诱杀害虫,由于诱杀速效性不如灭多威与夜蛾利它素饵剂的组合,在推广应用中不易被职工接受,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配合药剂的筛选。

4.2 施用方法探索

2013年,试验发现夜蛾利它素饵剂滴施在棉花叶片上遇大雨易被冲刷,失去引诱的作用,经过探索得出同等分量的药剂可分成2 ~3 次施用,这样即可延长药剂作用时间,又可避免棉田偶尔下雨时的冲涮。

经过5年的推广应用,实地调查及职工反馈发现,夜蛾利它素饵剂对棉铃虫等害虫引诱效果好,只是在高温条件下施用药剂后作物顶部嫩叶有被烧伤的现象,因此,有部分职工改用自己制作的容器(塑料瓶)盛装,经试验,改良的容器散发气味的孔较小,作用效果不如药剂滴施在棉花叶片上。在阴天使用夜蛾利它素饵剂时,建议采用滴施法较好。

4.3 扩大诱集作物范围

据文献报道,夜蛾利它素饵剂可施用在多种作物上诱集害虫的成虫,如棉花[2]、玉米[4]、花生[5]、烟草[6]等,可诱集棉铃虫成虫、三叶草夜蛾、斜纹夜蛾、白星花金龟等害虫。

5 夜蛾利它素饵剂的应用与推广探讨

5.1 在预测预报中的作用

夜蛾利它素饵剂对棉铃虫成虫有较好的诱集作用,对夜蛾科害虫雌雄成虫均有诱集作用,在夜蛾科害虫羽化期撒施在作物上,对夜蛾科害虫进行测报,以确定防治时期,针对害虫的头数做好植保预防工作;继续对成虫进行诱杀,减少害虫成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害虫的孵化量,减少幼虫数量,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危害。

5.2 在兵团绿色防控中的作用

绿色防控是新理念,绿色防控技术是植保技术的一种新形式。2012年以来,夜蛾利它素饵剂在新疆兵团开始试验,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部分团场已形成防治棉铃虫以夜蛾利它素饵剂为主要措施,在棉铃虫羽化前期投入少量的夜蛾利它素饵剂,以能诱集少量的成虫,发现成虫量增加,便可增加夜蛾利它素饵剂的使用量和面积,更进一步诱集棉铃虫成虫,在棉铃虫发生高峰期,采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做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确保新疆兵团棉花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5.3 在兵团农药减量控害中的作用

为实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新疆兵团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农药使用量进行了调整,在保障职工丰收的基础上做到农药减量使用。夜蛾利它素饵剂的使用,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2 ~3 次,从而减少化学药剂用量。

5.4 对环境的影响

夜蛾利它素饵剂白天基本处于干燥凝结状态,有效物质释放较少,对白天活动的天敌、益虫影响小。而主要在凌晨棉铃虫等害虫成虫活动高峰,由于露水影响显湿润状态,引诱物质释放量大,诱集作物害虫效果明显。

夜蛾利它素饵剂作用面积大,施药点在植物叶片上,施药面积小,对自然环境,农田生态环境、微生物环境等污染、残留较小,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棉铃虫夜蛾兵团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