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艺术的蔓延从工艺美术到产品设计

2018-04-13周金玥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阿尔托花瓶芬兰

周金玥

玻璃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各界艺术家,不断地被探索、创新。公元前16世纪埃及人发明了制造玻璃容器的方法象征着玻璃艺术的起源;而玻璃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形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玻璃工作室运动”(The Glass Studio Movement),从此玻璃成为艺术家创造和情感表达的载体。

对玻璃艺术的研究,不单是始于当下终于当下,更应结合当代艺术梳理玻璃艺术发展的踪迹,这对于玻璃艺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玻璃艺术在推动手工艺的发展过程中,以其传统的身份与当代艺术进行对话和结合,这便需要玻璃艺术家努力将玻璃作为载体推动艺术发展进程。

Glass art in the promotion of handicraft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its traditional identity and dialogue and union with Contemporary Art,this requires the efforts of glass artist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modern arts and crafts, glass as a carrier to promote the art development.

阿尔托作品

玻璃艺术以玻璃为载体,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对象化。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是艺术家直觉、情感、认知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玻璃艺术的诞生便是艺术家的心灵能以直觉超越理性,是艺术家感受周围事物而产生的审美灵感来源,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直观经验自由涌出、非有序的素材,这些素材倾泻着、述说着艺术家的个人感情。玻璃作为一种媒介是艺术家情感符号的表现。艺术与设计一直是我们的热议话题,虽然两者之间在目标上有差异,艺术解决的是个人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问题,而设计解决的则是市场的问题,但两者在追求美和表达美的过程中是没有界限和区别的。其中审美的体验不仅仅是对形式美的追求,更要与艺术家的感受相结合,这便需要一件作品包含审美价值、道德价值、价值尺度等因素在内。

让我们寻着探索玻璃艺术的脚步及其历史发展,探究享有国际地位的大师是如何以玻璃为载体,展现他内心深处的个人情感和直觉体验的。

斯堪的纳维亚,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家的设计就体现了现代设计美学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也体现了设计中市场价值和审美价值相结合。在斯堪的纳维亚等国中,丹麦、瑞典和芬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芬兰设计积极地探索,造就了现代设计中的经典案例。他们将传统手工艺与美学创新和谐互相结合。芬兰虽然是北欧最迟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但是它对传统手工艺并没有守旧,因此没有受到传统的过多束缚,能够不断地探索创新。芬兰的设计师也会使用多种材料来进行设计,再加上对设计作品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高水平的设计鉴赏能力,因此60年代芬兰设计成为世界设计中异军突起的力量,成为现代设计追捧和不可忽视的对象。

20世纪30年代在斯堪的纳维亚有两位深具影响的设计师,其中的一位是丹麦的凯尔.柯林特(kaare klint,<1888-1954>),另一位则是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 (Hugo Alvar Herik Aalto ,<1898-1976>)。阿尔托本人爱好用有机材料进行创作和设计,他的作品便具有一种温馨的、人文的、优雅的情怀,而且有机材料也有助于降低生产的成本。阿尔托也长于玻璃制品设计,无论在不规则的形状上还是在结构上,他所设计的作品都表现出创造性和随意性,表现出简洁、实用的设计特点。其中阿尔托曾为赫尔辛基甘蓝叶餐厅(Ravintola Savoy)设计了一款玻璃花瓶作为装饰品之一,这便是后来以其名字命名的经典玻璃作品。这不仅在1937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示了芬兰的设计水平,还成为世界众多博物馆的收藏品,并在1988年获得国际桌上用品奖。花瓶的设计展现出随意、有机的曲线波浪轮廓,打破了传统的对称玻璃器皿的设计方式。人们按照其轮廓的形式猜测,花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芬兰星罗棋布的湖泊。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设计师因受到芬兰北部极地圈里叫做萨米的爱斯基摩妇女,用木棍撑起麋鹿的皮做皮衣的方法启发。设计师在芬兰的时候看过这种土著的皮衣,叫做“Eskimkvinnans skinnbyxa”,英语翻译应该是“Eskimo woman's leather breech”。阿尔托看见妇女们用这种方式制作皮衣,因此而联想到用类似的方法去制作玻璃瓶。首先,他将好几根木棍插入地里并掏出一个小坑,其次再把滚热的玻璃溶液吹到木棍所撑开的孔里,因此滚热的玻璃瞬时就能把木棍烧成灰烬,这样玻璃就会被吹得积压到孔的周边,从而得到这种非规则的形状。最后,待玻璃冷却后,从地里取出已冷却的玻璃花瓶。但是无论是用何种方式,阿尔托作为国际大师的艺术水平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他的设计还在英国、美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他的设计对现代设计也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也推动了艺术与设计的“软”趋势,并预示着20世纪50年代的“有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这是艺术美学与设计功能作为同一概念中的两个方面,阿尔托做到了艺术与设计两者之间美妙的和谐,这也是艺术与设计将以崭新的面貌、以巧妙的创作手法,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展现出来,对推进当代艺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阿尔托作品

设计的灵感无疑来源于艺术家自身。具体来说,设计灵感不仅仅是来源于艺术家的审美倾向、生活方式、文化底蕴,更是这三者的综合体现。艺术家对生活、审美、文化的认识和感受都作为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艺术创作的主题和题材作为构成其创作过程中的基本因素,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而综合形成了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设计是人们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化而设计出一种创造性的方法,亦是人们通过日常生活而理解纯艺术、进入艺术境界的一种普及化的方法。阿尔托的玻璃花瓶不仅仅传达了作为艺术家的内在情感因素,并且通过设计同时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家对设计作品中各尺度合理的掌握。通过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传达了构成人们观察方式和接受方式的自然尺度,而且传达了艺术作品的价值尺度、道德尺度和审美尺度等。其中道德尺度则是表现关于善的价值,这便是艺术家高尚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和道德理想同时产生的一种精神价值,这是由产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综合体现出来的。阿尔托玻璃花瓶的审美体验以其线条的流畅、形式的简洁、富有动感的造型、有机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形式进入我们的视野,打破我们对传统花瓶的习惯性思维。

庄小蔚 作品

阿尔托的玻璃花瓶使我们感受到国外玻璃艺术的表现特点,他们的表现方式,他们的情感表达无不散发着西方人的热情和自由。

玻璃艺术传入中国便逐渐“入乡随俗”。中国人内敛含蓄的个性和文明古国的气质影响着玻璃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庄小蔚教授作为中国玻璃艺术的领军人物,他对玻璃艺术的独到见解深具感染力,他的玻璃艺术作品神形俱美。庄小蔚教授说,“当我们的视线在赋予诗意的玻璃作品上悄然停留时,我们能感受它的每一个面都拥有的无庸置疑的独特性和艺术深度,玻璃的光线在作品内部折射和反射——轻松而迷人,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地表达着作者的情感和精神。每一个作品起初都来自于一个特别的要素,来自于一个连续的、无限的感觉需要,经验和感受并不是停留在作品表面的,作为艺术家自己的精神深深地融合在材料里,是精神创造的努力与尝试”。庄教授的玻璃艺术创作,对应其生活方式和长期酝酿的文化底蕴,从他的玻璃艺术中可以发现其个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他在玻璃艺术创作中一直都遵循着“艺术无国界”,“艺术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感表达”这样的创作理念。其以马为题的系列作品,灵感来源于曾经在西安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过程中,了解到秦始皇有八匹好马,其中一匹名为“追风”。庄小蔚教授因此对其产生了情感共鸣,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玻璃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其作品外形极为简洁精练,完全表现出了“追风”的形态特征。

无论是阿尔托大师亦或是庄小蔚教授,他们对玻璃艺术的探索,让我们感受到了玻璃以其独特的表现特征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同时艺术创作没有国界区别,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玻璃艺术作为现代手工艺其中的一员,将引领着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玻璃设计师也应该在其设计过程中将玻璃艺术创作提升到视觉审美享受的层面,这不仅要求创作者关注产品的实用性,更需要创作者以追求美感体验的角度进行艺术创造。玻璃艺术作为艺术欣赏,不仅仅需要艺术作品具有审美观赏价值,也同时要求作品走向平民化和实用化,使玻璃艺术能被更多的人欣赏和喜爱。这便是对未来的玻璃艺术家和玻璃设计师的设计要求,也是为追求玻璃艺术能无限发展而放眼未来。

参考文献:

〔1〕陶瑛、王承遇,艺术玻璃和装饰玻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庄小蔚,铸造诗意:玻璃艺术创作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4〕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6〕周楠,经典阿尔托花瓶[OL] .广东:今日惠州网,2009

猜你喜欢

阿尔托花瓶芬兰
芬兰年轻女总理的“开挂”人生
我画青花瓶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花瓶怎么碎了?
在芬兰坐火车
当我们谈论阿尔托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探讨解读阿尔托的一个方向
绝望的思想者:阿尔托心路历程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
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