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赛克艺术与工匠精神

2018-04-13孟庆涛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赛克工匠精神

孟庆涛

以照片拼贴的世界地图

Craftsmanship Spirit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saic ar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promotion of mosaic art will help the general public to understand Craftsmanship Spirit, an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工匠精神是当今社会的热议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马赛克艺术的分析,提出推广马赛克艺术将有助于大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并对培养工匠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当今的中国社会心浮气躁,企业在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民众在享受精神方面的“快餐文化”,迷恋微信短文而不喜读书和钻研学术。所以说当代的中国需要工匠精神,才能保持生命力并维持进步的势态,获得良性的长期发展。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要点:

精益求精——注重产品或事物的细节处理,追求极致和完美,反复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甚至超出成本也在所不惜!

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产品零部件或服务细节的质量,采取比行业平均标准更加严格的检测指标。

专注和坚持——在专业领域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尽可能地不断完善。

专业与敬业——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让同行无法超越,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有着痴迷甚至信仰崇拜的精神追求,快乐而且执着。

二、工匠精神的独特培养方式

由于“匠”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偏低,导致人们对其含义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如果结合“师”的概念就更加容易理解。

2.1 “师”与“匠”的区别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现代意义上理解就是抽象的、超出形体之上的精神因素叫做“道”,可以引申为规律、方式或方法等;在形体之下、具体可见的事物叫做“器”,可理解为具体的产品或服务。

研究“道”的学问比制作器物的技术重要,从事于“道”的学习和研究的贵族文士自然比从事器物制作的工匠地位重要。这是“重道轻器”的基本含义,也导致了中国古代匠人的社会地位低下,虽然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物质文明,但却罕有人因此名垂青史,还有许多技艺丢却了传承。

从事“道”的研究而开创一个时代或发明一项产品的人,拥有极高的地位,可以尊称为“大师”。例如虽然木工在中国历史的地位不高,但是“鲁班”却获得了名垂青史的地位,造酒、制茶领域的“杜康”、“陆羽”亦是如此。在世界范围内也遵循这个规律,比如“爱迪生”、“诺贝尔”及“毕加索”。

而在别人开辟的“道”中制“器”,或者依据始创者发明的产品不断改进的人,就被定义为“匠”,无法获得超然的地位。但是在对待“匠”的态度上,中外有较大的区别,从而影响了文明的发展。

2.2 “工匠”的培养

“师”是无法培养的,因为“道”的探索太过深奥,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牛顿如果没有被苹果砸中,谁也不知道他会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或者说该定律迟早会被人发现,但不一定就是他了。

但是“匠”却是可以培养的,因为有前人的经验可循,有努力的方向指点,更在于有需要超越的目标来刺激。所以古今中外有很多古老的技艺传承,也有各种教育培训方法和经验。而且,人们一般用“巨匠”来形容在某一领域达到极致的人,这也是一种巅峰地位的体现,不亚于“大师”的称谓。

那么如何培养“匠”,特别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工匠精神”呢?在古代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和生存竞争的需求,许多技艺都是“言传身教”,甚至“传子不传女”,导致不少优秀的技艺断代甚至遗失。现代社会已经有许多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方法,配合不同行业的特点。

所以倡导“工匠精神”,应该以“技”为物质基础切入,但更注重“艺”,即精神层面的引导,这样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而不断超越前人,达到巅峰甚至开创新的领域。

三、马赛克艺术及其工匠精神

在现代中国提倡“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工匠,也不是让每个人都体验一下某种工艺形式,而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选择一种或多种形式的媒介,让人们体会“匠心”感受,培养“严谨、敬业”的思想,去除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维。在“工匠精神”技艺方面的切入点上,可采用某种普及面广、简便易行的方式推广,例如木作加工、竹制品创新、印染技术体验等,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发展潜力。马赛克更是一种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的艺术形式。

3.1 马赛克艺术简述

马赛克艺术发源于古希腊,主要指小块面材质的镶嵌工艺。艺术家使用规则或不规则的大理石碎块,来制作马赛克镶嵌画。到了罗马时期,马赛克已经很相当普及,让古罗马建筑豪华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3.2 马赛克艺术中的工匠精神

马赛克颗粒的单位面积小,色彩种类繁多,具有无穷的组合方式。从艺术的实质来讲,马赛克是一种“点”的聚集艺术,代表着审美中相对奢华和复杂的一面。而从工艺技术来讲,它是一种镶嵌技术的应用,涉及到选材、搭配、镶嵌、修饰和后处理等工序,制作周期较长,是一种典型的“慢工出细活”地工艺。

马赛克艺术可以把工匠精神的各种要素完美地体现,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普及的艺术形式。马赛克艺术的特点:

3.2.1 精益求精

马赛克艺术是一种以小块面材质拼贴或镶嵌的艺术形式,在制作过程中最能体现精益求精的特点。有的艺术家采用不同颜色的规则小方块组合成巨大的图形或产品,这时对其组织规律和混色效果要有极高的把控力。有的艺术家采用不规则的不同材质碎块进行混搭,进一步提高了难度,要对每一个小单元的造型、肌理与搭配进行研究和设计,从而产生精美奢华的效果。

3.2.2 一丝不苟

马赛克艺术的每一个步骤都极其讲究,碎块之间的组合与搭配是对操作者严谨性的最好训练。特别是不同材质组合的马赛克,要细心安排每一个块面的材质、色彩和表面肌理,并处理好相互之间边界的对应关系。

3.2.3 专注和坚持

马赛克作品相对于绘画或摄影艺术来说,是一件耗时且费力的工艺,即使是较小面积的色彩也需要长时间的碎块镶嵌,还要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色彩关系,需要极强的耐心进行操作,而其操作的过程,也是锻炼各种感官审美的最佳方式。

3.2.4 专业与敬业

马赛克的制作工期较长,但相对的保存期也很长,且易于保养,所以常用于大型室内外装饰艺术。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或制作技工将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容易获得快乐的满足感,并保持执着的追求,这是马赛克艺术吸引人的最大魅力所在。

古罗马时期的马赛克壁画

马赛克制作(后处理)

马赛克雕塑(西班牙)

掐丝珐琅首饰(中国)

四、马赛克艺术对培养工匠精神的促进作用

普及马赛克艺术,对全社会范围内倡导工匠精神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除了马赛克艺术本身的特点之外,还有下列因素值得关注:

4.1 帮助建立审美思维

我们提倡工匠精神,把某项技艺或产品做到极致,或说达到美的要求。那么“美”的标准是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比较模糊。

什么是美?现代艺术发展若干年,出现了多种审美倾向和风格,虽然极大程度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并拓展了思维的方式,但导致审美标准的不统一,让艺术和大众生活拉开了距离。

而马赛克艺术,则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介于艺术与工艺美术之间且具备独特审美标准的艺术形式。

马赛克本身就是设计中“点”构成的典型代表,具备大众认可的基本美学要求,是一种平易近人的艺术形式。

马赛克可以用细小的碎块拼缀出复杂的图形来表现写实效果,符合传统美学思想。与此同时,它也可以使用不规则或不同材质但某一属性形同的材料拼贴出单纯的色彩或抽象图形,兼容了现代美学思想和设计理念。

而且,马赛克艺术需要极其巧妙的设计和耐心的制作,是相对纯净的艺术形式,利于大众方面的普及和推广。

当美的标准确立之后,就容易在该领域产生具有成就感的作品,让创作者和参与者产生快乐的情绪,这是工匠精神中最重要的特征。

4.2 制作过程培养工匠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衡量商品最终价值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该产品或服务背后所凝结的劳动时间,高质高价的产品背后,一定凝结着不同角度的超长工作时间。

“慢工出细活”的马赛克艺术,就是培养这种凝结工作时间的有效手段。不管哪种形式的马赛克艺术,都需要较长时间的材料准备和挑选、创意和构图准备、镶嵌或粘贴实践,以及相应的后处理工艺。每一个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能够培养操作者的耐心、细心和恒心,从而促进“工匠精神”的形成。

4.3 艺术影响的衍生与扩散

马赛克艺术发展到现代,其实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有的应用范围,从室内外装饰扩张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种扩散,让马赛克代表的镶嵌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备推广该艺术的群众基础。

室内装饰品——包括灯具、家具等,这是马赛克艺术早期就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家具上装饰碎块艺术,可以算作马赛克的衍化,如螺钿镶嵌、大理石拼花镶嵌或混合材料镶嵌。

首饰或工艺品——讲究不同材质和色彩的搭配,采用镶嵌或串结的方法连接,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著名的掐丝珐琅工艺,可以看作是马赛克艺术的一种衍生体,和马赛克的最终艺术形式接近,但制作工序相反。是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

平面设计和装饰艺术——在平面设计中,马赛克的应用更加广泛,点构成的案例比比皆是,甚至引伸出以照片或实物拼贴的蒙太奇设计案例。

五、工匠精神的发展未来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大师”与“巨匠”都不可或缺。但无论是大师还是巨匠,都是要以大量的“工匠”为基础,在积累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而把某些“工匠”激发为“巨匠”,再经过某些因素的促进,从而升级为开创新时代的“大师”!

所以,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地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大师,而是在教育和工作实践中,脚踏实地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工匠精神”。在此过程中,马赛克艺术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和值得推广的技术。它虽然很难产生划时代意义的大师,但是可以点燃成千上万的“匠心”火种。

参考文献:

〔1〕(美)泰瑞沙·梅尔兹著,邵旻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年9月出版《室内设计师专用马赛克技艺手册》

猜你喜欢

马赛克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城中村的马赛克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AI黑科技真的能去马赛克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马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