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设计与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以苗族银饰为例

2018-04-13郑莉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银饰手工艺苗族

郑莉

荷兰设计师和苗银传承人合作作品《EIGHT》

众所周知,中国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各界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关注已久。在众多古老手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大势之下,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成了当今的热门话题。本文以苗族银饰为例,探析现代语境下跨界设计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作用。

As what is known to all, China is the country having the most items contained in the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Attentions from various fields have been draw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for a very long time. As a matter of fact, how to preserve,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handicraft has been an issue with heated discussions as many of them may face the failure of being handed down to next generations. This article will use the Miao Nationality silverware as the object to discuss the heritage possibil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when being designed for other fields in modern society.

一、苗族银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苗族银饰的发展现状

苗族银饰是苗族劳动人民经过长久实践形成的具有艺术审美风格和价值的工艺品。这些手工艺既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思想,更能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

曾几何时,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大都来自手工。如今传统手工艺之所以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们正在慢慢远离人们的生活。苗族银饰和大部分传统苗族手艺人也开始与这时代渐行渐远。这些精美的银饰制作难度较高,存在一定的技艺要求,需要日积月累的磨练并由专门的工艺师纯手工制作完成。而现代浮躁的年轻人更愿意投身高效益的行业中。另一方面,由于如今人民生活的水平提高,对科技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对银饰的需求日渐萎缩,同时苗族银饰向品牌化的创新发展之路也缺乏资金的支持,因此才导致这些手工艺逐渐消失,面临难以传承的窘境。

EIGHT

2、传统技艺传承向现代跨界创作的转变

苗族银饰是一种集合了苗族人民特定时期的生活、艺术为一体的重要文化载体,不仅拥有书籍的记忆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情感共鸣。唤起人们对古老技艺的情感,呈现了区域文化的特质,传递出淳朴细腻的人文情怀,能够唤起人们最本质、最原始的文化记忆和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与共鸣,这正是现代工业生产所无法取代的。

现代人已经逐渐意识到工业时代对人们造成的这种情感缺失,人们开始怀念原始的记忆和触感,呼吁原始工匠精神的回归。工艺手作开始得到关注。不少对苗族银饰感兴趣的设计师、手工艺传承人也开始跨界学习并且将苗族银饰融入到当代设计中。

手作的魅力就在于那种手工感带给人们的记忆温度。通过自己的双手,将那些古老的技艺改头换面,重新融进了人的日常生活。传统手工艺向现代手作的转变,是一种对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让每个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创作中,有利于打破传统工艺技术的思维局限。

二、苗族银饰的现代意义

1、苗族银饰的艺术价值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苗族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将苗族的文化、生活、艺术通过苗族刺绣和银饰向世人展现,成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民族之一。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基本以苗族男性银铁匠纯手工打造完成。银饰的结构和样式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由草图到制作有几十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工艺流程。银饰分为头饰、颈饰、手饰等,银饰作为苗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苗族人独有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苗族银饰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大、多、重为美,越是精美繁复的银饰越能体现苗族人民对美的极致追求。苗族姑娘经常在苗族盛大的传统节日佩戴多达数十件的整套银饰来引人注目。一根银项链重约 2500 - 3000 克,银饰中的代表大银角,其外形似牛角,它两角宽约 1 米,高约 80 厘米。 可见苗族银饰在佩戴时,考虑得更多的似乎是对其体积之大、数量之多、重量之重等方面的追求。这种大、多、重的美事实上是苗族一种显富心态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自信心的映射。

苗族银饰图案构成疏密有序、粗细适度,点、线、面排布处理得当。纹样简单中蕴含着丰富的细节,采用抽象与具象结合的手法,将现实的物像打散后重新构成新的形象。如苗族银饰上的对鱼纹,鱼因多子在苗族艺术造型中往往是一种生殖观念的表达,对鱼纹实际上是一种生殖符号。而用芒纹将鱼纹团围其中,把对鱼纹置于有如日月的核心地位,这就加倍赋予了对鱼纹的特殊价值。一个简单的纹样,不仅具有特定的符号意义,更具有被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意义,体现了装饰与实用的统一性。

蝴蝶妈妈的传说

2、 苗族银饰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演变发展,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各方面进行渗透侵袭。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苗族银饰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对传统服饰和传统装饰的概念已经淡化。除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文化传承和保护之外,探索现代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点才是关键。

苗族银饰图案的构成特点以及背后所展示的文化意蕴对现代设计有指导作用。但是苗族银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的审美观念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因此设计师可以根据苗族银饰的图案进行重构,化繁为简,提取苗族银饰中的精华再应用到现代银饰设计中去,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要想让现代人了解苗族银饰的工艺,除了书籍和媒体传播,让传统制作工艺用现代手段活态地呈现出来,才符合现代人对于手作技艺的情感认同,也是每一位传承人应尽的责任。

3、 跨界设计下的苗族银饰新变

为了响应保护非遗的号召,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研修班,旨在为复兴传统苗族银饰手工艺做出新的尝试。此平台吸引了 18 位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手工艺传承人以及国内外设计师。

苗族技艺传承人与首饰设计师跨界合作,设计师以西方的设计视角重构苗族银饰中的传统元素,提取出苗银元素并简化,将细节加以放大,如荷兰设计师与苗族银饰传承人跨界合作的新首饰作品《EIGHT》中可以看到现代设计中不规则、抽象化、几何化的简约之美给传统银饰带来的新的视觉体验,线条的表现不仅呈现出银饰的流畅之美,同时也是在探索首饰与人体的关系,发散性地诠释苗族的文化。这种新的尝试将苗族银饰中的传统元素再设计成了贴近现代审美的首饰作品。

除了苗银饰传统图案再设计之外,苗银传承人也对苗族银饰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新的解读和诠释。“蝴蝶妈妈”是苗族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故事。“蝴蝶”在中国文化内涵中常常代表爱情、生殖、生命等。为了让“蝴蝶妈妈”的故事展现新的生命力,传承人梁胜创作了《蝴蝶妈妈的传说》胸针作品,写实的蝴蝶和花朵的造型,配上靓丽而富有活力的色彩,展现了传统技法的无限可能性,呈现了苗族祖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使作品充满了现代时尚的气息。传统非遗手工传承人与国内外设计师跨界合作,是传统技艺与新潮设计理念的碰撞,传统工艺的传授让设计师激发出新的设计灵感,让传统手工艺呈现出现代感。同时传承人在新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氛围感染下创作出新的作品,也是一种尝试性的突破。

三、总结

跨界设计是在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文化背景下兴起的,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跨界设计对既有的设计概念、 范畴、文化阐释、评价体系等注入了新内容。作为一种创新的推动力,既能推动设计教育和产业的发展,又能汇聚相关的创新资源和要素, 实现多种设计技术和资源的有机整合。 跨界思维下的手工艺传承,打破了原有的模式,能通过更多样化的形式以及更有效的途径传播苗族银饰文化,既保持继承传统手工技艺,又符合了现代审美,融入了新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焦成根等.苗族银饰的文化渊源及美学意蕴[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第28卷第5期.2014年10月

〔2〕贾荣林.跨界设计的认知和机制建构[J]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银饰手工艺苗族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高浮雕银饰
银饰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