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十年,刻一张纸记剪纸艺术家孙平

2018-04-13孙绍波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剪纸创作

孙绍波

孙平

Sun Ping started his paper cutting path in 1955. One day,he saw a new paper-cutting album New Window Decoration Paper-Cutting in the Countryside authored by Lin Ximing on the bookshelf. The works in this book are concise and fresh in form so that he could hardly bear to put it down!Since then, Sun Ping has indissoluble ties with papercutting art. He bravely strives for 60 years along this rugged path with his paper and scissors!

孙平,出生于1937年,毕业于上海行知艺术师范学校。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委员。孙平自学生时代开始从事剪纸艺术创作,至今已有六十余载,其早期启蒙于王子淦和林曦明两位中国剪纸艺术大家,历经海派传统民间剪纸、儿童专题剪纸、自然及都市风光剪纸等三个创作阶段,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历年来曾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发表剪纸作品数百幅,其中数十幅作品在上海、全国及国际性剪纸艺术大展中获奖。

孙平的剪纸艺术之路起始于1955年,当时在上海行知艺术师范学校求学的他喜欢在课余时去静安寺的新华书店闲逛。一天,他在书架上看到了林曦明新出的一本剪纸集《农村新窗花》,书中的作品画面简洁,形式清新,极具装饰感,令他爱不释手。自此,孙平与剪纸结下不解之缘,在纸和刀剪铺就的艺术之路上,踽踽独行六十载。

爱上了剪纸的孙平,在1956年与同学合作完成的第一幅作品“拔河”,就被中国少年报采用发表,这让他对剪纸创作树立了更强的信念。1957年,孙平走出学堂,成为了一名教师。风华正茂的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社会新气象、民众新风尚主题的作品,并陆续在人民日报、文汇报、新闻日报、劳动报、体育报等报刊上发表,上海的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报等也陆续开始邀约在剪纸创作领域崭露头角的他进行主题创作,每逢节庆日或重大活动,孙平都会通宵达旦地为各大媒体创作剪纸作品。

左起:林曦明、王子淦、徐飞鸿、孙平

水乡飞舞中国蓝(2005年)

1958年,孙平创作的一组剪纸作品入选上海市群众业余美术创作展,这组作品的表现手法既简洁又夸张,契合当时的社会氛围,其中一幅“麦穗可当龙灯舞”成为展览海报的一部分,另一件作品“叔叔,请喝一杯”则被文汇报选中刊登,评论描述它是充满浓浓幸福味的社会新风尚作品。

1961年,因为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办的缘故,乒乓球运动骤然间在我国蓬勃发展,这股群众性乒乓热也激发了孙平的创作灵感,其新作“我和爷爷争冠军”在由青年报主办的青年美术创作大奖评选中,荣获了一等奖。这幅作品因为极具时代气息,双色剪纸手法在当时也比较新颖,引得海派剪纸艺术大家徐飞鸿特意撰写了一篇赞文相赠。

青年时代的孙平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职工美术组和市青年宫美术创作组的常客,海派剪纸殿堂里的三位顶梁柱王子淦、徐飞鸿与林曦明,当时经常在这两个场所讲学授业,这一时期,孙平除了听讲,还不断去参加前辈们组织的剪纸创作活动。在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受益于老艺术家们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他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积累,随着技巧的渐渐成熟、形式的渐渐转变、手法的渐渐创新,不知不觉间,孙平的剪纸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

从上海行知艺术师范学校毕业后,孙平就一直在艺术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一干就是43年。在进行学生常规美术教育的同时,他还积极地在学校与少年宫开展剪纸教学活动。孙平以“先临摹、后添画、再创作”的三步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快速掌握剪纸的初步创作能力,并依据他们各自的水平建立不同层级的学习小组分别进行辅导。他辅导的学生先后有数百幅剪纸作品入选全市、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展,有的还与他一起参加了前苏联、日本、印度等国的艺术展览会。孙平曾经为孩子们策划了“学生剪纸新作展览”,并邀请王子淦、林曦明等艺术家亲临现场指导学生们剪纸,让参加和参观展览的孩子们乐开了花,当时的《红小兵报》还专版介绍了展览的详情和作品。

当年,中国福利会旗下的刊物《儿童时代》曾邀请孙平撰写一篇关于剪纸技法的文章《怎样剪纸》。他还应邀在市少年宫、师范院校以及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作各类剪纸讲座,大力推动了当时青少年的剪纸艺术教育。由于他在艺术教育中的突出贡献,在六十年代与八十年代,他被评选为上海市先进儿童工作者与上海市先进教师。

南湖曙光(2006年)

同一屋檐下(2012年)

老城新绿(2004年)

勇往直前(2008年)

云上梯田流彩霞(2015年)

亭亭玉立(2017年)

2000年,在孙平退休的前夕,虹口区教育局为孙平主办了一场“孙平剪纸作品展”,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剪纸个展,展出了历年创作的百余幅剪纸精品。同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汇集了孙平的百余幅作品,编辑出版了《儿童剪纸入门》一书。孙平笑称:“我教了一辈子书,也就为剪纸教育尽了一点力。”这一点力,一尽就是整整43个年头。

除了剪纸,孙平最大的乐趣就是旅游和摄影,退休后的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背起相机去亲近大自然,他的足迹,踏遍了大中国,游历了欧罗巴,也穿越了美利坚。这十五年来,他给自己拟了一个座右铭:“背起相机跋山涉水游天下,手握刻刀精雕细琢天下游”,他那光影交映的一系列风光剪纸作品的创作就是从退休那一刻开始的。孙平在自己《剪纸六十年》的回顾中,是这样描述自己晚年创作生活的:风光剪纸的创作过程,就是一场充满乐趣的逍遥游,伴随手起刀落,旅途中与大自然亲密相拥的那一刻的感触会源源不断地从纸间浮现,让人心襟荡漾。刻着,不停的刻着,忘记退休生活的沉闷,忘记繁华都市的喧嚣,让自己寄情于一幕一幕的山水间,沉醉在一张一张的剪纸里。但年龄大了,现在常常要依赖一付老花镜挑灯刀耕在深夜。闲时不闲了,懒觉不睡了,再精彩的电视节目也往往不屑一顾了。

孙平认为:“不论是哪种艺术门类,新作品并不等于是好作品,风光剪纸亦是如此。只有在题材新、构思新、手法新上下功夫,才能创作出更好的新作品。”他虽然已近耄耋之年,刀耕不缀的同时却还在不时地变法不断地创新,力求不落俗套。晚年创作的自然与都市风光剪纸,形式新颖,构图别致,变化多端,韵味浓郁。近期的作品,如“申江水暖鸥先知”、“水乡飞舞中国蓝”、“天路”、“村里有面‘大镜子’”、“春风杨柳万千条”、“南湖曙光”、“牌坊群春意盎然”、“日落月牙泉”、“东方巨龙戏明珠”等,先后多次在上海、全国及国际各类剪纸大赛和大展中荣获金、银、铜奖。其中“水乡飞舞中国蓝”在《2005中国(武汉)剪纸艺术节》中获金奖,“云上梯田流彩霞”在《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中获金剪子奖和最具网络人气奖,“荷香蟹肥和谐美”在江浙沪非遗剪纸艺术交流展中获金奖,“春满黄山”在《第十九届“江南之春”上海美术作品展》中获二等奖,“报春燕”、“百鸡迎春”、“中华一家亲”分别刊登在新民晚报的头版上。

申江花月夜(2005年)

这就是孙平,一个握了六十年刻刀的剪纸艺人,一位耕耘了一辈子的艺术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剪纸创作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剪纸
《一墙之隔》创作谈
于富业剪纸作品
剪纸
剪纸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