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微课教学策略研究
2018-04-12黄奕宇
黄奕宇
摘 要:以微课为代表的数字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基于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微课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在微课教学中成立学习小组、进行情境化设计与情感化设计、开展基于主题学习的教学设计、保证学习者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等四项提高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习者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以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微课教學;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6-0030-03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互动,拓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的深度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通过的《青岛宣言》指出必须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入融合,支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加强教育资源的获取和促进公平的教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课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微课等教学资源的应用为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带来了机遇,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2015年年初,美国新媒体联盟和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学习项目合作推出了《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报告指出翻转课堂是未来1-2年内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的技术之一,而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涵盖了理论与概念,还能够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实践应用等能力,以一种更简单有效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基于学习者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
问题解决通常是指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结构不良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问题解决在教育领域常被看作一个教育目标,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也逐步植根于日常教学中。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使得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研究的方式自主学习,它强调的是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过程,注重对于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柳共和从理论上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特征和意义,并以高中“人文地理”为例对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冯露等在天津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为学习者设立了五组探究性研究课题,学习者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的方式了解所研究问题的应用背景,将各种不同的外力、结构构型、新材料应用而产生的新的材料力学问题融入项目式学习的内容中,自主探究使用各类软件与工具,从而科学地表述出研究结果[2]。
在国内外基于学习者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应用的个案研究中,学习者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亦或是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并最终发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总体而言,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能有助于推动教与学的互促共进,并促进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2.微课教学策略研究
微课,又称微型课程,微课程,是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进行的、教师讲解与课程练习相结合的、10分钟以内的视频教学资源。由于微课教学本质上属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范畴,因而在进行微课教学中,可采取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以及基于建构主义的情景化、案例化、故事化的教学策略[3]。目前,可汗学院和TED-Ed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微课资源平台,上面的微课涉及的学科丰富、内容短小精悍、呈现形式多样、面向多元人群、制作精良、配套资源完善,便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些微课程中,教师通常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针对具体知识点,采用例题讲解的方式进行讲授,每个专题还设有相应的拓展性内容供学习者自主探究,教学策略的实用性较强 [4],充分利用视频利于创设学习情境的特性,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设计出学习者欢迎的微课。
3.基于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微课教学策略研究
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基于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微课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一教学策略的构建应该始终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并充分发挥微课的教育教学特点,在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情境的构建和案例的使用,创造学习者多种能力综合运用的条件,并注重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反思。因此,开展基于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微课教学策略研究、构建和应用基于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微课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学习效能感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微课教学中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1.成立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在进行微课教学时,要求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 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构建学习者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从而促使学习者充分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并发挥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每个小组都构建助学者、领导者、记录者的角色,助学者指导学习者学会竞争与合作的技能,激发学习者的合作动机,保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集体学习[5],小组成员和促进者根据个人特点与长处挑选不同的角色,进而明确各位成员的任务,每个小组内还可根据组员观点的不同细分为多个二级小组,在探讨时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参与其中,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观点,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发散思维。教师把课程的主导权交给学习者,鼓励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深入探析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还需根据合作学习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改进与优化设计,当小组成员出现矛盾冲突或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时则需重新结组或对个别组员的身份进行调整。
2.情境化设计与情感化设计
创设学习情境是对知识背景的还原,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教师根据微课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情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类微课,拍摄时充分考虑脚本的编写、素材的选取与处理、视频的摄录等环节,在保证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增强画面美感,将情境化设计体现在课程内容中、过程性评价和课后反思上,以真实场景激发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课堂互动和探究,激发学习者对于情境的思考,引发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进行问题解决的欲望。对于操作类的微课,在设计情境时需考虑到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和可行性,在录制视频时需清晰解释实验原理并展现实验现象,这就对分镜头脚本的设计和拍摄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动作技能类微课,在短时间内突出难点技能的传授和解析,并以分集的形式展示,便于学习者在解决前一动作重点难点问题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情感化设计(Affective Design/ Emotional Design)的概念产生于产品设计领域,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哲学[6]。而教育领域中,微课可以看作一类教育产品,微课面向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认知的学习者,因此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学设计者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融入情感因素。在微課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和需求,以达到课程与学习者的共鸣,增强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投入度,增强学习者面对困难问题时的耐力与解决问题的韧性。
3.基于主题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主题学习的微课教学设计中的主题是指融合教学目标的、跨学科的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主题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的选题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7]。这种教学设计方式能够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任务与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得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学习任务和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制的原则进行主题单元设计,确定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后进行基于主题学习的学习过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教师创设环境、围绕主题布置任务、指导与评价学习,学习者接受任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习者从以往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为主动的“问题思考者”,主动去探究问题的根源,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最终有效释疑重难点,并形成良好的评价意识,养成研究探讨问题和反思的习惯。
4.使学习者成为教学评价主体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始终将学习者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即评价是为学习者自身而服务,而不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8],这种为自身服务的评价需求将会进一步反作用于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对于微课教学中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言,将学习者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与有效性,有助于从教学评价中反思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建立民主、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学习者在不受到教师约束的情况下更容易认清自己,从而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更容易习得经验,并为下一次问题解决做好准备。
四、总结与展望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微课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微课教学中提升学习者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既符合网络时代的课程要求,也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基于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微课教学理论体系仍不完备,所需的情境和资源还没有完全实现共建共享,教学实践效果也尚待进一步评估。期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师队伍素养的提升,教师能够更好地应用微课资源,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微课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小组的构建,进行情境化设计、情感化设计以及基于主题学习的教学设计,为学习者创设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环境,促进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参考文献:
[1]柳共和.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4):62-63.
[2]冯露,亢一澜,王志勇,孙建,王世斌,贾启芬,沈岷.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176-180.
[3]林雯.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6):26-30.
[4]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06):26-33.
[5]何基生.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兼论有效课堂学习小组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03):20-22.
[6]童俐.儿童家具情感化设计原则之解析[J].装饰,2012(2):102-103.
[7]董志彪,李文光.网络环境下主题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07,(08):82-85.
[8]彭亮.学生成为教学评价主体的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14(06):41-45.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