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致病机理及防治

2018-04-12山东省莱西市畜牧局兽医局2666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碘酊抗菌素皮炎

山东省莱西市畜牧局兽医局 266600

1 病原学分析

仔猪渗出性皮炎实际上是感染 “猪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其中,“猪葡萄球菌”为主导致病原,其繁殖增生过程中可产生几种不同的致表皮脱落毒素,强毒株可引起表皮渗出性皮炎反应。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造成猪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乳腺炎,坏死性葡萄球菌皮炎及乳房脓疱等,临床上发病猪病料检测可同时检出上述两种病原菌。

(1)致病性葡萄球菌属于自然环境中的常在菌种,在动物营养状况良好、且无体表皮肤及黏膜损伤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致病。因此,养殖过程中注意合理限密均群,抓好猪舍内环境,保洁消毒,尽量减少机械性外伤等对预防本病有积极意义。

(2)该病原菌生化抵抗力不强,持续阳光照射和常规消毒可将其大量灭活,碘酊、甲醛、高锰酸钾、烧碱、来苏尔等均是针对性消毒灭源的常用消毒剂。

(3)该病原菌对传统抗菌素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但是近年逐渐出现较强耐药性,临床上以交叉和联合用药效果较好,新型复方制剂较单用抗菌素效果好。

(4)该病原菌作用的靶心病灶主要在体表皮肤,也会产生较多继发或并发感染,因此病程后期也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包括关节炎症,因而对症控制该病必须首选广谱高敏抗菌素,采取药物防治前有必要先做小批量药敏试验,优选其中效果最佳的对症控制药物。

2 流行特点

该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其中以秋冬季大幅降温时节相对较为高发;重点发病群(易感群)是2月龄以内仔猪,2月龄以后生长育肥猪具有一定抵抗力,一般较少发病或症状较轻;同窝仔猪间主要以直接接触的方式构成传染,一般在1周左右相继感染发病;早期发病个体和隐性感染猪、包括给发病仔猪哺乳的母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史场的保洁消毒、生物安全防范、无害化处置措施落实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循环再传染;猪场(舍/栏)内养殖小环境条件恶化、污染严重、限密均群不当、饲喂管理不善、营养供应失衡、机械性创伤等是引发该病的潜在因素。

3 症状及鉴别诊断

该病以症状鉴别为主,一般经视诊检查可见发病猪皮肤粗糙、被毛粗乱、流出多量油性分泌物,进而产生油腻厚重的暗红色至红铜色干固且易脱落的结痂皮,皮肤明显增厚、干燥、皲裂,2月龄以内低龄仔猪常因继发感染加重病情而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而致死。剖解可见全身皮肤油性分泌物、皮肤角化增厚、干燥、龟裂、皮下广泛性出血、体表淋巴肿胀等。为准确鉴定原发病(病原菌),有必要采集病料再作细菌培养试验及药敏试验,制作涂片镜检可见特征性葡萄球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阳性;生化反应试验表现为DNA酶褐透明脂酸酶呈阳性,能产生接触酶,血浆凝固酶阳性者占11%~89%,不发酵甘露醇、山梨醇褐麦芽糖,可发酵水杨甘褐海藻糖,七叶苷分解试验为阴性。

4 预防措施。

(1)养殖环境控制。强化猪场(舍/栏)内小环境的保洁消毒与生物安全防范措施管理,长期保持清洁、干燥、空气清新、采光充足的宜居环境条件。

(2)合理限密均群。现代规模化猪场随当前猪群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功能需要,应注意及时采取合理分群及限密管理,以防止猪群因倚强凌弱、争抢食打斗等所致机械性外伤,从而减少感染发病几率。

(3)严格控制传染源和中间传播媒介,争取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猪群内发病个体,同时对发病舍内污染物采取到位的无害化处置,以防疫病在本场进一步扩散蔓延。有计划、定期采取驱虫措施,建议病史场、发病场于母猪分娩前20~30天采用 “丰强派立斯(500g/t)”拌料投喂驱虫一次,以减少仔猪通过接触母体感染的几率。

(4)改善饲喂管理,尽量消除四季温差波动造成的冷、热不良应激,科学配制适宜的全价饲料,合理控制喂量,供应足量清洁饮水,全面提高整群健康度。

(5)哺乳期仔猪发病要坚持母原统防统治原则,对可视的皮肤创口采取严格清洗及碘酊消毒,母原连续投喂高敏抗菌素(常用可溶阿莫西林、多粘菌素)3~5天,以达到内源净化的目的。

5 重症治疗

针对重症不食病例,应首先揭去半脱落结痂皮,清洗干净渗出物,并对外露创口涂抹碘酊或碘甘油,早晚各1次、连用3~5天;采用“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0.2~0.4mL/kg 体重)+黄芪多糖注射液 (0.2mL/kg 体重)”混合肌注,1剂/天,连注3天;治疗期间可采用“兽用维多利+维生素C(300ppm)”混饮,连用7天。

猜你喜欢

碘酊抗菌素皮炎
化妆品皮炎的中医治疗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爱眼有道系列之七 维护眼表菌丛,合理使用抗菌素
浅论护理实践中常用皮肤消毒剂化学特性
1 800例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素使用情况分析
氟康唑联合眼部碘酊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炎36例体会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
猪渗出性表皮炎的病理学观察
抗菌素用药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