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鹅的饲养管理
2018-04-12黑龙江省林口县畜牧兽医局157699
黑龙江省林口县畜牧兽医局 157699
1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选择健雏。选择体质健壮、站立平稳、出雏准时、个体大、绒毛粗长、有光泽、眼大有神、无畸形、脐部收缩良好、腹部松软的雏鹅。
(2)潮口。雏鹅第一次饮水称为“潮口”。雏鹅出壳后24~26小时绒毛已干,能站立时即可饮水。水温以25℃为宜,水质要保持清洁,饮水中可加入高锰酸钾0.01%或葡萄糖5%。
(3)开食。大部分雏鹅饮水后即可开食(饮水后5~10分钟)。开食用精饲料拌入少量切细的青绿饲料。精、青料比例为 1~4 日龄 1∶2,4~10 日龄 1∶2.5,10 日龄以后为1∶4。青饲料可选择黑麦草或菊苣,洗净切碎。精饲料采用玉米60%、豆粕31%、预混料5%、米糠2%和麸皮2%。
(4)保温降湿。雏鹅一般需人工保温3~4周。温度按照育雏室大小确定,将温度计悬挂于离地面1~20cm的墙壁上。控制温度的原则是小群略高、大群略低;弱雏略高、强雏略低;冷天略高、热天略低;夜间略高、白天略低。温度适宜,雏鹅分布均匀,活泼好动,偶尔发出轻微的叫声,虽然喜欢相互依靠在一起,但不打堆。温度偏低,雏鹅集中在热源处拥挤成堆,背部绒毛潮湿,并发出低微而长的鸣叫声。温度过高,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大量饮水,食欲下降,行动不安。育雏一般的温度要求为:1~5 日龄 27~29℃,6~10 日龄25~27℃,11~15 日龄 23~25℃,16~20 日龄以上 16~23℃。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要注意防止育雏室过湿,应经常更换或添加垫料,喂水切忌外溢,加强通风换气,必要时还可用生石灰吸湿。
(5)合理分群。随着雏鹅的长大,要及时进行分群。一般育雏密度为 1~5日龄 20~25羽/m2,6~10日龄15~20 羽/m2,11~15 日龄 12~15 羽/m2,16~20 日龄 8~12羽/m2。分群应根据雏鹅的大小和强弱进行,同时为了提高整齐度,亦要加强对弱群、小群的饲养管理。
(6)放牧放水。10日龄后可选择气温较暖、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放水,初次放水应在浅水塘,水温以25℃为宜。刚开始放牧时以40分钟为宜,以后可逐渐增加放牧时间。
2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的鹅又称为中鹅,是指4周龄至催肥前的青年鹅。该阶段鹅的觅食力、消化力和抗病力都已大大提高,食量大、耐粗饲,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增强。此时期一般采用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管理方法。如果天然水草不足,可辅以人工种植黑麦草和菊苣等,以满足肉鹅的饲草供应。并适量补饲精料。精饲料可参考的配方为玉米35%、豆粕25%、预混料5%、米糠15%和小麦麸20%。
3 育肥期的饲养管理
适时催肥是确保肉鹅70日龄出栏的关键。当肉鹅的主翼羽长出后即可开始催肥。整个催肥期都要圈养,饲料要多样化,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于消化的玉米、稻谷、小麦和糠麸等为主,适当搭配蛋白质饲料和粗饲料。参考配方为玉米54%、豆粕18%、米糠20%、预混料5%、小麦麸3%。日喂4~5次,其中晚上饲喂1次,喂量不限,让鹅充分吃饱,并供给饮水。每天要清扫圈舍,清洗水槽、料槽,一般经15~20天催肥,手摸其胸肌丰满、背部脂肪增厚即可上市。
4 肉鹅常见疾病及防治
(1)病毒性传染病。包括小鹅瘟、副黏病毒病及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病毒性肠炎等。抵御病毒性传染病必须在购雏后注射抗病毒疫苗,即使是有母源抗体的鹅雏,在出壳后也应再次注射疫苗,否则到中鹅时期一旦遇上发病,会造成严重损失。
(2)细菌性传染病。包括大肠杆菌病、禽霍乱(巴氏杆菌病)、痢疾(沙门氏菌病)和曲霉菌病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着养鹅业的发展。要想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就必须注意环境卫生。环境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等疾病的发生率。要加强对饲料的管理,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定期驱虫。
(3)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种类很多,例如维生素缺乏症、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缺乏症、饲料供给不足导致的营养失调等,所有这些疾病都会影响鹅的生长发育,最后造成僵鹅甚至死亡。为了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仅要供给充足的饲料,还应及时补充磷、钙、硒等微量元素。
(4)啄食癖。目前普遍存在的几种啄食表现为啄肛、啄羽、啄趾,种鹅还有啄蛋等恶癖。这是大群养鹅经常发生的现象,由于相互啄食,往往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导致啄食癖的原因很多,群体饲养密度过大,舍内和运动场拥挤,不便休息与活动;舍内光线过强;舍内通风不良,潮湿闷热;粪便和垫草清理不及时,造成舍内氨气浓度过大;个别鹅发生外伤,隔离不及时;饲料中蛋白质缺乏等。饲料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维生素也会引起啄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