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析日本民族精神及其启示

2018-04-12王志强杨颖颖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族日本精神

王志强,杨颖颖

(1.大连大学 党委,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文化中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每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内涵不同,文化和价值的追求各异,但是重视和培育本国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近代日本发展迅速,通过研究和分析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在分析与比较的视域下反观中国民族精神,有助于更好的思考本国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日本与中国一水相隔,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近代,两国都有着悠久而复杂的联系。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两国交流广泛,而且日本从民众到上层阶层都非常推崇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特别是在唐朝时期,日本对大唐文化的推崇和吸收达到了顶峰。近代,日本在二战失败后,日本民族文化在经历了短期的低迷之后,积极吸收和学习西方文化,使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日本通过不断吸收和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民族精神特质。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及在促进国家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以更开放的心态,推动本国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播,促进中国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日本民族精神的内核

当今世界各民族中,日本民族被公认为最奇特的民族,之所以说它奇特,是因为这个民族的性格极端矛盾、两极化,同时又非常顽固的揉为一体[1]。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自然环境、地缘特征造就了日本民族精神中鲜明而又相互矛盾的特点。正如美国本尼迪克特指出,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儒;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一)“武士道”精神与集团利益至上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比较独特的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崇尚武力、忠诚尽职、重视主从恩义、超越理性和不辩是非的为主君尽忠殉死”[2]。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束,日本武士时代也彻底结束,但是“武士道”精神,依旧对日本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武士道”精神体现着一种崇武的精神,日本人表面上待人接物给人彬彬有礼的感觉,而内心却特别崇尚武力和战争,日本的相扑比赛世界有名、国内柔道和剑道盛行。“武士道”精神使得勇敢、忠诚、荣誉等成为人们内心尊崇的原则。日本强调个人要为“天皇”无限效忠,甚至可以为此付出生命。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 “和”精神成为日本精神中的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内在特征,也体现了日本人奇特而矛盾的个性特点。

日本的主流政治强调权威、国家、集体等级制,讲求团体忠诚、等级依附,讲求个人对社会、团体、国家、特定的主公负责。日本对国民教育强调要团结一致,突出集体的一致,而不是强调个人的成就。学校设置的各类比赛几乎全部以集体比赛为主要形式,强调合作、团结、步伐一致。日本企业文化多以家文化为背景,将企业比作家,更看重人与人的合作和配合,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归属感。这些培养了日本人重视在团体中的亲密关系,高度重视团结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日本人更加具有团体倾向,不喜欢个体的独立独行,强调个体在集团中的作用,以及重视集团对个体的支持和让个体找到信任感和归属感。可以说,集团主义精神是日本民族精神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在促进日本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日本人在面临任何重大灾难或者是巨大困难面前可以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团结一致,互相合作,共同面对,相互支持。但同时,日本这种集团文化,容易产生排外心理,更重视集团内的关系和融洽,而忽视或忽略集团外的世界,这在越来越世界化、国际化的背景,日本人强烈的“圈内文化”使其与开放的世界“格格不入”。

(二)忧患意识与坚韧品质

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日本属于岛屿国家,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屿以及7000个小岛屿组成。日本岛内资源非常有限,山地多平原少,在不到30%的平原上居住着密集的人口。日本岛国四面环海,台风和飓风频繁,且地处火山频发地区,常见地震和海啸。面对各种不确定的自然因素,日本人养成了未雨绸缪的习惯。所有的建筑都要按照能够抵御强烈地震的标准建造。每个家庭都习惯备好应急药品和食物。所有的学校都要训练儿童在遇到地震、台风、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方法。日本人的忧患意思可以说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例如日本设计的儿童书包款式很简单,但功能上却非常实用,特别是对安全的保障方面,书包上装有自动定位系统GPS,只要按动按钮,家长、学校及公安部门均能同时接收到信号,书包可以用于急救,在地震时可以用书包护住头部;落水时也可以借助书包的浮力自救。从这些细节的设计上也能反映出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和生存危机意识仍旧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人始终认为,生活在岛国之中,随时都有发生危机的可能和风险,他们要随时准备抗击危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才能不被危机所打倒。

日本人长期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爆发,容忍度、忍耐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磨练,造就了日本人异常坚韧的个性品质。二战战败的影响对于日本的影响是巨大而且充满毁灭性的,但是整个日本民族以及日本民众并没有长期沉浸在这种巨大的失败之中,很快就重新投入到恢复和建设之中,1955年日本经济重新得到了恢复。日本历史上到现在遇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地震不计其数,有记载的大地震的也数量很多,日本民族都能很快的在一片废墟中重新建设家园,并且能很快的战胜灾难带给他们的心灵创伤,重新的投入到积极的生产生活之中。这些都反映了日本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日本人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坚韧性格。日本人这种顽强坚韧的品质值得我们尊重。但这种性格如果走向了极端也容易引发另一个问题,即为了克服灾难带来的心理抵御,而造成心理对灾难的麻木和遗忘。二战之后,在日本政府刻意回避责任、日本民众对各种侵略事实的不关注甚至冷漠非常值得人们深思。

(三)勤勉精神

日本80%的居民聚集在30%的平原上,岛内的各种资源相当匮乏,90%能源靠进口、50%粮食需要进口,棉花、羊毛等几乎100%的进口。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匮乏和稀缺的资源以及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使得日本民族日常重视节俭和勤勉,这种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心中固定、强化、遗传下来。日本人通过个人的勤奋努力、献身工作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肯定。日本民族依靠不断倡导和鼓励这种勤勉精神使得国家不断取得繁荣和发展。在日本,无论是哪个阶层和职业的人都非常勤勉,可以说勤勉是他们的历史传统和优秀的品质。日本的企业文化特别讲求对工作勤勉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日本企业中从普通职员到企业管理人员,加班工作是常态,他们认为非常正常和正确的事情。日本人勤奋工作有三个特点:第一,他们非常认真对待交给自己的工作,毫不含糊;第二,他们的缺勤率很低,除了生病不能上班以外,很少缺勤,很多人连规定的假期也不休息,或者不全休完;第三,对于加班、休息日上班没有什么抵触情绪,他们将此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日本民意调查,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他们是富裕的一代,但即便如此,他们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勤勉态度丝毫没有减少,整个社会都将努力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作为值得称赞的优秀品质,日本人勤勉精神和认真的态度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

二、日本民族精神的培育途径

民族精神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民族精神的传承和进步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和培育。日本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和培育本国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在历史和国情教育中展现民族精神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正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演进、发展和积淀的。日本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日本在弘扬本国民族精神的同时非常注意通过历史和国情的教育加强对本国民族精神的认同,特别是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日本在中小学阶段开设国语课、社会课、道德课,通过这些课程培训学生系统了解本国的历史和文化,热爱国家和民族,对本国文化传统产生浓烈的兴趣,通过对樱花、和服、清酒、神道教等日本传统文化的喜爱,培养尚美、合作、热情、忠诚、自律等优秀品质,让学生们关注社会,了解和理解社会生活。

日本将国情教育作为各种教育的基础。日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其特有的地理和历史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而成,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日本人勤勉工作、重视细节、精益求精,这些都反映了日本人居安思危的心理。日本在小学课本中将本国的国情定义为:国家的生存是艰难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等。通过国情的教育让民众要更加团结、重视维护集体利益,传承“武士道”精神,培养日本民族坚韧品质和在灾难与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品质。

(二)在实践中感受民族精神

日本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通过开发各种实践资源和实践途径,让日本国民在体验、观察、实践中领悟并践行民族精神,将亲身的感受和体会,转化成思想意识。日本学校经常安排学生的参观和外出学习,并且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比如聘请租车司机承担着小学生的社会体验任务,由出租车司机带领小学生参观并担任讲解员。日本家庭教育中也非常重视实践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喜欢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寺庙、公民馆、科技馆、体育馆等。日本的博物馆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经常会印制资料和读本,发放给各个学校或者偏远山区,或为学校教育提供场地学习,开展专门的主题介绍,介绍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播日本民族的优秀品格和民族精神。

(三)在细节中践行民族精神

日本是一个重视细节的民族,这一点体现很很多方面。日本的农业被称作精农,强调精耕细作,在有限的耕地上,通过精细的耕种产生双倍甚至多倍的收益。日本的制造业、服务业、创新产业、能源产业等持续高速发展,日本生产的汽车、数码设备、小家电、母婴用品等产品因其人性化的设计和细节的精雕细琢得到人们认可和喜爱。而支持商品外在品质的是内在的文化和精神。日本民族从上到下都非常关注细节,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强调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全力工作。在集团内如果有人工作完成的不好或者工作态度不认真,周围的同事就会当面指出他的问题,告诫他要用心对待工作,对待交给自己的工作要全力以赴的完成。日本的细节教育和习惯养成,展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日本的马路总是非常干净,这并不是因为每天有专人清扫,而是日本都非常注意卫生,即使有垃圾也会装好带到家里或者有垃圾箱的地方扔掉,而不会随意丢弃。日本的垃圾分类也非常讲究,每个人在扔掉垃圾的时候会先自己进行处理,比如奶瓶要刷干净再扔到可回收的垃圾箱内;丢弃的瓶子要先将商标撕掉再扔到垃圾桶内,这也是避免垃圾处理厂要花费时间再进行处理。日本强调:“每个公民,都要努力做到不给社会添麻烦”,越是细节越能展现个人的素质,自己能完成的事情要自己完成。日本民族重视细节,并在细节中将民族精神展现出来,把日本民族精神中的坚韧、勤勉、重视集团利益等特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和发挥出来。

三、日本民族精神对中国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

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深刻的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要非常重视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培育。培育新时代的中国民族精神要具有世界的眼光,积极借鉴他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扬长避短,构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国家,在历史和近代都一直存在的非常密切和特殊的联系,日本与中国在民族精神方面有很多可以比较的地方,研究和分析日本民族精神对我国民族精神的构建和弘扬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培育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团结意识

日本非常重视民族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学校的专门教育,让日本儿童确信他们的国家、他们的民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他们是“天皇”的子孙,他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神选的民族”。日本在学校课程和教材中大量渗透这些观念和思想,利用舆论与媒体的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当然,日本这种民族自信心与强烈的自尊感背后是以高度强调集团利益相一致的。日本的“和”文化、集团文化使得个人为国家、集体、集团利益奉献他们的努力是绝大数人遵守的道义。这些都为日本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相比,中国民族精神中也非常强调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强调在集体中个人力量和作用。如果不能正确的看待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就容易出现困惑和两难情绪。而日本在强调集团利益的时候,有意识让国民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体的力量才是巨大的,集体产生的力量将使个人的力量得到最大化的作用,产生1+1>2的效果。日本更重视培养个人在集体中的归宿感和认同感,淡化个人和集体以及在集体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竞争关系。日本在学校设置的所有比赛都是集体性质的,而几乎没有个人的比赛,从这一方面上就可以看出日本有意识在儿童时代就在建立团结意识。日本在培养集团意识方面的思想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二)积极汲取他国优秀的文化来滋养本国民族精神

日本在历史上进行过两次大的对外学习,一是大化革新,日本向中国学习,二是明治维新,日本将目光转向西方,向西方学习,这两次深入的学习使日本汲取了中西方的思想政治文化。日本在国家遇到困境或发展屏障时,总能很快的吸收他国先进的思想文化,不断地利用其他民族创造的前沿的文化成果,缩短日本民族自身创造本民族文化的进程,为日本迅速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外部智力支持。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直都作为亚洲文化的中心,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文明,往往习惯于接受其他民族的膜拜和学习,对他国文化存在保守和排外的心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强行闯入的中国,中国不得不开始关注世界和其他民族,了解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当时清政府虽然提出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要“放眼世界”,但都是无奈之举、应对之策,更多从技术层面去学习,而没有文化、精神层面等更深入的领域。反观日本,历史上两次大改革,大化革新和明治维新,都是经济文化政治多方面深入的改革和革新。日本对于他国的优秀文化,秉承着虚心和持久的态度,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积极的研究和学习他国优秀的文化,并把它与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本国发展的文化和体制。日本积极汲取他国优秀文化的谦虚态度和在吸收和借鉴他国文化的同时,不失去日本固有的精神,这些都是日本民族精神中的宝贵之处。

(三)将一切资源都转换成激发民族精神的动力

日本身处岛国,地理自然条件导致的“地震心理”、“台风心理”、“自然匮乏”等生存危机,使得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日本政府利用了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利用日本人心底的不安感和渴望改变现实的内在动力,不断宣扬这种民族的危机感。小学课本中总是强调:这个国家的生存是很艰难的,这个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别国会随时入侵日本国等等[3]。日本通过突出甚至虚夸国家的困境,培养国民的勤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结一致精神等。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制造业、高新尖端技术领域等世界领先,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日本更加重视保持日本民族中的忧患意识,并将忧患意识与认真细致、勤勉坚韧等品质相结合,形成了日本近代的推动日本发展的强大的内在动力。日本在各个时期,政府以及新闻媒体会向全社会宣传日本国所处的状态,让国民随时做好各种心理准备[4]。日本重视一切可以教化国民的机会,结合国家现状,将国家的优势和困境深入到每一个国民心中,通过建立国民的普遍心理基础,统一国民意志,凝聚国家力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苦难历史或者发展的现状,如何看待苦难和困境,并将其转换成激励每一个国民不甘现状、改变现状、超越现状的精神力量,将困难、困境、挫折转换成促进民族和国家不断创新、永不停歇的动力,在这一方面,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尝试。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很大层面上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各民族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而相互区别,但又因为相似的价值观而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研究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将让我们有更广阔的视角来反观我们的民族精神,促进本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席佳蓓.评析日本的民族精神及其成因[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6):40-44.

[2]陈树涵.论近代日本军队的天皇崇拜[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9).

[3]欧阳康.思想碰撞与方法借鉴一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1-252.

[4]常娟娟.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猜你喜欢

民族日本精神
日本元旦是新年
我们的民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探寻日本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黄金时代》日本版
拿出精神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