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感染合并腹腔脓肿形成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8-04-12罗莉芸黄尚书
罗莉芸 黄尚书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500
临床实践中,对于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经常把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作为严重感染存在的指标[1],亦常常作为监测感染患者凝血功能的指标之一。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ST)又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可由感染、贫血、肿瘤、手术等原因引起,临床虽较多见,但通常无症状易被忽[2-3]。目前临床上对重症感染影响血小板计数报道较多[4-5],但对于感染恢复期如腹腔感染后腹腔脓肿形成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未见较多的报道,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3年来收集了315例腹腔感染着,其中45例腹腔感染后腹腔脓肿形成患者病程中血小板计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原发性疾病、手术、病程中血小板计数等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共315例腹腔感染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29例,女141例,年龄16~82岁,平均50岁。这些腹腔感染疾病包括有:消化道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盆腔炎、以及急性肠梗阻等感染性疾病,315例腹腔感染病例中腹腔脓肿形成患者45例。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感染组、腹腔脓肿两组,分组标准:(1)所有腹腔感染者均经普外科专业临床医生已经做出明确的诊断;(2)腹腔脓肿组形成着均经CT、彩超、腹腔穿刺等明确诊断;(3)排除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疾病构成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病程中不同阶段血小板计数比较(x ± s ,×109/L)
表1 315例腹腔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3、5和7天,分别抽取静脉血3mL,以日产西斯美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常规检测血小板并计数。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血小板计数采用(x±s)表示,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程中不同阶段血小板计数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括入院即时、入院后第1、3、5天及第7天病程中血小板计数,分成按照临床标准分为普通感染组和脓肿形成组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趋势图
普通感染组随着治疗的好转痊愈,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升高异常,腹腔感染脓肿形成组,随腹腔脓肿形成,血小板计数逐步升高,甚至700×109/L以上。随感染控制、脓肿吸收,患者血小板计数逐步下降,恢复正常。两组在感染早期即入院的3天内,两组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入院后第5、7天后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普通腹腔感染组与腹腔脓肿形成组入院7d内血小板计数趋势图
3 讨论
腹腔脓肿(peritoneal cavity abscess)是指腹腔内某一间隙或部位因组织坏死液化,被肠曲、内脏、腹壁、网膜或肠系膜等包裹,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包括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和肠间脓肿。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各种疾病、腹部手术和外伤后均可引起本病。腹腔脓肿形成是腹腔疾病转归的一个特殊时期,是严重炎症经过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但无法完全吸收、感染局限后所致。
血小板(PLT)是循环血液中最小的有形成份,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主要参与体内凝血反应,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结构、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与疾患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上,血小板增多症可以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是一组以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为特征的骨髓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主要并发症为血栓,少数可转化为白血病等[6-7];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目前定义为:入院时血小板计数≤450×109/L,病程中连续两次及以上血小板计数>450×109/L,并除外既往明确骨髓增殖性病变[8]。常见于多种疾病,如感染、炎症、肿瘤、手术等,但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感染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是常见因素,血小板过多生成可能是主要原因[9],在儿童感染中常见,相关报道亦多见[10]。但目前认为在感染患者中血小板的变化并没有固定模式,根据感染细菌的种类疾病所处阶段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研究表明内毒素和炎症反应均可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毒素可以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生化免疫途经,产生某些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如 IL-1,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前列腺素等,释放血小板增加,同时血小板重新分布[11]。同时炎症刺激导致骨髓功能紊乱、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素(TP0)、IL-1,IL-6合成增加导致血小板增加[12-13]。外伤也可以导致血小板异常升高,研究认为,组织损伤、慢性炎症及感染等均可能诱导血小板增多的主要因素[14-15]。本研究显示:腹腔感染后经过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恢复顺利,血小板计数均未达到血小板继发性增多症的标准。严重的感染如急性重症胆管炎、弥漫性腹膜炎、脓毒血症、败血症等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急剧减少,而病情严重。当腹腔严重感染得到控制后、但不能迅速痊愈的情况下,腹腔感染局限化、包裹化进而形成脓肿,结果血小板计数逐步升高,达到继发性增多症标准。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无论是在治疗还是预后上两者都有本质上的不同。继发血小板增多症主要是治疗原发病,临床上腹腔感染后如合并脓肿形成并发症,只需行B超或者CT引导下穿刺引流、或者再次手术引流如目前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引流、或者加强抗感染治疗后,脓肿得到引流或者吸收后,血小板计数迅速恢复到正常。临床医生通过对血小板计数的动态观察,有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是否得到控制或已经恶化,也可作为治疗和预后诊断的重要参考项目。腹腔脓肿形成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可能是机体的良性反应结果,一般不需要特殊抗凝治疗;但过度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仍将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增多,因此对可能造成其增多的因素进行监测十分必要,还需重视多发伤患者的预防抗凝治疗。同时当发现血小板持续升高,一定程度上提醒疾病的存在,临床医生要引起重视,需要排除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发性疾病,有必要进行相关检查,腹腔感染疾病着尤其要排除脓肿形成,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洪霞,刘健.血小板在脓毒症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05,11(3):455.
[2] Asturias EJ,Corral JE,Quezada J.Evaluation of six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cteremia in children with cancer and febrile neutropnenia[J].Curr Oncol,2010,17(2):59-63.
[3] Nijsten MW,ten Duis HJ,Zijlstra JG,et al.Blunted rise in platelet cou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worse outcome[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0,28(12):3843.
[4] 虞文魁,李维勤,李宁,等.腹腔感染病人的血小板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5):292-294.
[5] 张英平,施丽波.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预后判定采用血小板计数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2008,12(10):1288-1289.
[6] Barbui T,Thjele J,Vannucchi AM,et al. Rationale for revjsion and proposed changes of the WHO diagnostic cteria for polycythemia Vera,essential thrombochemia and primary myelonbrosis[J].B100d Cancer J,2015,10(5):337.
[7] Tefferi A,Vardiman JM.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myeloprolifemtive neoplasms:the 200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riteria and pojnt-of-care diagnostic algorithms[J].Leukemia,2008,22(1):14-22.
[8] 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 Guideline for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dults and children presenting with athromboeytosis[J].Br J Haematol,2010,149(3):352-375.
[9] 方代华.儿童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98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2008,23(6):478.
[10] 张国海,徐强.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小板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2008,23(4):299.
[11] Lundy DJ,Trzeciak S.Microcirculatory dysfunction in sepsis[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11,8(1):67-77.
[12] Kaser A,Brandacher G,Steurer W,et al.Interleukin-6 stimulates thrombopoiesis through thrombopoietin:role in inflammatory thrombocytosis[J].Blood, 2001,98(9):2720-2725.
[13] Jun DW,Moon JY,Baeg SH,et al.A clinical study of pyogenic liver abscess at two different local hospitals[J].Korean J Hepatol,2005,11(3):250-260.
[14] 鲁力,胡平,文玉明,等.严重多发伤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5):493-497.
[15] 郭智勇,曾庆,宋先权,等.严重多发伤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特征及其预后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10):982-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