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骨穴针刺的安全深度研究
2018-04-12,,
,,
“解语利窍”针法是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王维峰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集各家所长而创立的一套治疗中风后失语、吞咽障碍的针法。临床应用过程中疗效显著。“解语利窍”针法主穴为[1]:哑门、风池(双)、翳风(双)、完骨(双)、廉泉、通里(双)。其腧穴主要集中于颈项部,颈项部穴位在古代针刺禁忌中有重要地位[2]。现代研究表明,颈部解剖结构复杂且特殊,颈部有重要血管及神经通过,针刺时应谨慎操作。针灸书籍中穴位的针刺深度无统一标准,“解语利窍”针法具体操作时主要依据临床经验,因此对于“解语利窍”针法的针刺安全性研究十分必要。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针刺安全性研究方面,风池穴、哑门穴研究较全面。廉泉穴、翳风穴、通里穴的层次结构、毗邻结构研究较完善,其发生针刺意外事故概率小。完骨穴深部为硬膜囊,针刺过深易损伤脊髓,操作不慎易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解语利窍”针法中完骨穴针刺安全深度研究有意义。
完骨穴属足少阳胆经,在头部,位于耳后乳突后下方的凹陷处。其进针层次为[3]: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深层有颈动静脉,深部为硬膜囊。硬膜囊是脊椎尾端所有神经汇聚之处,具有保护脊髓的功能,刺中硬膜囊易损伤脊髓[4],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突然呼吸减慢、定位障碍,继而惊厥,偏瘫或昏迷。因此需要为完骨穴的针刺安全深度提供确切的科学依据,从而提高针刺安全性,为临床操作提供标准针刺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在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放射科检查的成年志愿者,男10名,女10名,分别测量其体重、身高、颈围。纳入标准根据体重指数(BMI)为(18.5~22.9)kg/m2的成年志愿者纳入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定位取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12346—2011)标准进行腧穴定位,取完骨穴,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用龙胆紫液进行体表定位,并以医用胶带将锡箔颗粒固定于标记的完骨穴上。
1.2.2CT扫描嘱志愿者俯卧于检查床,头部向前倾,测量头部切线与身体纵轴成30°夹角,以完骨穴体表定位与中切牙为平面,用飞利浦MX 4000 Dual CT机对该穴横断面扫描,平面层厚、层间距均定为10 mm。
2 结 果
2.1完骨穴的针刺危险深度完骨穴针刺危险深度,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完骨穴针刺危险深度大于女性。男性左右两侧、女性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男女左右两侧危险深度有差异。详见表1。
组别n左侧右侧总计男性组105.15±0.375.18±0.335.17±0.34女性组104.69±0.354.64±0.324.66±0.321) 与男性组比较,1)P<0.05。
2.2完骨穴针刺安全深度完骨穴针刺安全深度,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完骨穴针刺安全深度大于女性。男性左右两侧、女性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男女左右两侧危安全深度有差异。详见表2。
组别n左侧右侧总计男性组103.86±0.283.89±0.253.81±0.25女性组103.52±0.263.47±0.24 3.40±0.241) 与男性组比较,1)P<0.05。
2.3完骨穴危险深度与身高、体重、BMI指数、颈围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将完骨穴的针刺安全深度与身高、体重、BMI指数、颈围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男性针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重、BMI指数、颈围不存在相关性;女性针刺危险深度与身高、颈围不存在相关性。女性针刺危险深度与体重、BMI指数呈正相关。详见表3。
表3 完骨穴针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重、BMI指数、颈围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完骨穴深层为硬膜囊,若针刺深度不当可能刺中延髓,造成严重针刺意外事故,因此不宜深刺。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完骨穴针刺危险深度大于女性(P>0.05);男性左右侧、女性左右危险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完骨穴左右两侧针刺深度有差异;男性完骨穴针刺危险深度与其身高、体重、BMI指数、颈围不存在相关性。女性完骨穴针刺危险深度与身高、颈围不存在相关性,而女性完骨穴针刺危险深度与体重及BMI指数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应用CT对完骨穴针刺深度进行研究,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临床针刺提供理论依据。但本研究对象选择BMI指数正常的中青年志愿者,样本量较少且涉及不全面,应不断完善,纳入不同体型的其他组群,进一步扩大研究人群。
针刺安全的观念在古代已有,但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及解剖知识匮乏,未形成针刺安全的完整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认识到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式,针刺安全可以保障。完善针刺安全的理论体系,为临床针刺治疗进一步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后应拓宽思路,将现代解剖学及影像学技术和针灸结合,对针刺安全进行深入、全面研究,为临床操作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为针灸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许二玲,王维峰,李明磊,等.解语利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3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15(6):728-730.
[2]严振国,白娟,邵水金,等.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11):769-772.
[3]严振国.中医应用腧穴解剖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1-37.
[4]张仁.针灸意外事故的历史与现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4):306-313.
[5]张恒,程为平.风池穴的针刺安全性研究现状[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