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难,忘的研学之行

2018-04-12嘉善高级中学

大江南北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山陵国耻二十四孝

嘉善高级中学

高二(9)班 潘 卓

嘉善高级中学研学活动的第一站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走进以黑色为主色调的纪念馆,我们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小心。因为我们了解到馆内的每一寸土地之下都可能埋藏着南京遇难同胞的遗骸,而这里,就是万人坑遗址。孤独无助的逃亡者形象的雕塑,历历在目的尸骨,一个个被杀者的姓名刻在碑上……看到这种种景象,我仿佛看到过往的南京在哭泣,在悲伤。我们在幸存者的脚印前为他们庆幸,在祭坛前为逝者默哀。身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国耻。我们的心愿也像碑文所写的那样:“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铭记国耻,付诸行动,少年强国家才能强,只有靠我们青少年的努力,强国家强民族,才能抚慰无辜者的冤魂。

南京见证了历史,历史创造了伟人。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初至紫金山麓,就感受到它宏伟的气派。中山陵共392级台阶,象征着“三民主义,九州方圆,两党合作”,也象征当时三亿九千两百万中国同胞。孙中山先生心系百姓生活与国家兴亡的博爱精神让每一位凭吊者心生敬佩,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在这次研学中,学校为提前让我们了解大学生活,安排了去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的参观活动。除了在大学食堂用餐,还有优秀学长和外教为我们做讲座,有趣又精彩的讲座让我们收获颇丰。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高考目标。

南京研学活动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到达佛教圣地——大报恩寺。古语云:百善孝为先。知恩、报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二十四孝”为人们所称颂。一个个关于孝道的故事为人们所称道。在报恩剧场中,全年级的师生倾听了南京著名历史学者关于“二十四孝”的解说。随后,在佛光笼罩下的寺内,我们领略了佛教的神秘与高深,也感受到了明成祖朱棣为报母亲之恩而修建大报恩寺时的一片赤子之心。报恩塔九层之高,每一层都代表了一份恩情。教导人们感恩的大报恩寺使南京平添了几分温情和美丽。

此次研学之行,让我们珍惜如今和平安定的生活,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感谢南京带给我的悲伤与温暖。南京,期待我们的再次相遇!(本栏编辑 孙素成)

猜你喜欢

中山陵国耻二十四孝
铭记历史 不忘国耻——上海烟花爆竹外贸运输协会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遗产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
孝道岂可愚学愚传
试论中山陵建筑的东西方文化因素
中国近代国耻教育的社会动员力量(1895-1927)
初中历史教学中国耻教育的途径
由敦煌本《二十四孝》看儒释伦理的融通
百善孝为先
勿忘国耻,听奶奶讲
现代二十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