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初探
2018-04-11农海连
农海连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探究活动教师不要代替。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诱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因素的问题情境,把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诱發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例一中,让学生画图感知,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两条直线及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这样让学生感受了两条直线都是在同一平面内,体会了数学空间想象。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们采取了 由旧知引入新知:先创设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哪位同学还记得直线的特征?”“直线是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后面画法的探究做铺垫;然后追问一句: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回答兴致勃勃的回答到“能”!老师紧接着说:现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对折两次),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刚才想象画下来;注意要求以下几点:1.在折后每个小面标上序号;2.在每个小面内任意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一样的图形;3.小组内讨论、整理;4.小组长负责把整理结果,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在大平面上。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通过“想-----画-----交流----整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纵向化。
二、自主探索的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训练学生思维而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注意: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探究活动教师不要代替。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动手与动口训练结合,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更需要重视学生动脑思考与动口表达相结合 。2、观察思考与应用推理相结合 由观察思考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探究新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应该做好配角,老师只需适时加以引导点拨、调控课堂。3、分类: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
三、自主探索的兴趣
数学学习比较抽象,容易产生枯燥感,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首先要注意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觉得数学离我们不是那么遥远、而且我们时时刻刻都能用到;画图概念教学,众所周知,枯燥乏味,空间想象力强,学生往往觉得难而放弃。那么在这样的教学中该如何去面对呢?比如 :我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中,
1、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在设计教案时我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小组分类,汇报,再根据学生分类的不同情况,让学生把作品局限在两个集合中,这样学生会出现找不到家的或找错家的情况,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梳理分类,通过班级争论、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学生把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具有一定不可预料性,大致设想有三种。
解释“交叉”一词在数学上就是“相交”的意思,目的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语言,使课堂讨论更加严谨、更加数学化。
从相交后形成的角度来看,学生找到一种最特殊的情况“+”,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引导学生用工具验证相交后成直角的现象。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找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进一步在生活中发现垂直与平行。
2.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1)课前让学生画图感知,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两条直线及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2)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体现在小组中进行归类整理,板前展示分类情况,及集合的形式展示分类情况。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看似两条直线没有相交而实际却相交的情况的想象;②对平行线永不相交的想象。通过学生的预习操作,观察与想象,感知并感受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氛围,多给学生机会,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积极自主探究、乐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