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合下农村居民住院流向及费用负担变化趋势探讨
2018-04-11苏春
苏春
[摘要]文章主要基于新农合背景下,对农村居民住院流向以及费用负担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新农合患者住院流向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乡镇卫生院住院比例大约下降了2178个百分点,而县级或者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人数分别上升了1169个和1102个百分点。虽然在新农合制度中针对不同结构差异化补偿政策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如果只是依赖新农合的落实还很难改变目前就医逆向的流动格局,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新农合;农村居民住院流向;费用负担变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0040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医药费用一直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而大病住院医疗费用更让大部分农村患者难以承担。最近几年虽然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但是还很难在根本上对这种现象进行解决。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患者中应该住院而最终没有住院的概率为281%。其中将近70%的患者是因为经济问题选择放弃住院治疗。因此,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研究力度,在目前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1调查资料和方法
文章站在实际的角度出发,然后针对某省农村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承担以及医院格局变价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11调查资料来源
在调查过程中所采取的是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这次调查的省份中抽取了四个县市地点,然后又从四个县市中随机抽取了46个乡镇卫生院,针对该省2012—2016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农村居民医疗费用的负担情况,最终并对四个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和46个乡镇卫生院的重要人员进行了访谈工作。
12评价指标与统计学分析
在对评价指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主要是参照新农合参合率与参合户率、住院人次、平均住院费用、实际补偿费用以及住院的病人流行等方面来明确的。其中采用的是数据库双人录入,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最终的统计分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住院病人流向趋势
该地區在最近的五年时间内,农民到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总体比例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2016年的时候略有回升。而到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病人总数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到县外医疗机构住院的人数占比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总体提升了1102个百分点。
22新农合参合结果分析
在2012—2016年,该省新农合的参合率以及参合户都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其中参合率由2012年的9528%,提升到2016年的9915%,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参合率由2012年的6012%,提升到了2016年的7201%。
23住院以及补偿趋势
随着参合率的不断提升,该省2012—2016年住院补偿人次、住院收益率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截至2016年,住院补偿人数为91225人,其中住院收益率达到了1207%。平均住院费用每年都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在2016年时平均住院费用为41012元,比2012年增长了1052%,年增率达到了2012%。次均补偿额年均增长率为3002%,已经超出了次均住院费用的平均水平。另外,调查结果中显示,患者自付比呈现出了逐渐下降的趋势,在2016年时患者的自付比明显低于实际补偿比。
24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费用水平比较
在调查结果中,补偿级别的高低与住院费用之间呈现出了正比例关系,上一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大约为下一级的16倍,其中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以及县外医疗结构三个级别的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年增长率为875%、3012%、3324%,其中县外医疗机构的增长速度最快。
2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实际补偿水平比较
在2012—2016年,该省不同补偿级别的次均补偿额和实际补偿比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其中次均补偿额的高低与补偿级别之间呈现出了正比例关系,而与实际补偿之间呈现出了反比例关系。3个级别医疗机构的次均补偿额年度增长率分别是2267%、2524%以及1817%,这些结果与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有着一定的联系性。3个补偿级别的实际补偿比相比要比2012年分别提升了23个百分点、2314个百分点以及1312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乡级实际补偿比达到了8314%,县级医疗机构为6125%,而县外医疗机构只有3617%。
3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可以了解到,2012—2016年新农合患者住院流向在整体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农合的次均补偿费用以及对住院患者的实际补偿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居民的个人自付比例开始下降。由此可以看出,新农合补偿制度的落实进一步缓解了农民看病的压力,同时也缓解了参合农民的就医经济负担。但是,随着一些新就医格局变化的出现导致费用出现上升的现象,具体还需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完善和解决。
31落实好对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工作
虽然目前新农合制度在内容方面已经对不同级别机构之间的差异化补偿进行了明确,但是如果只是依赖新农合制度的落实,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就医格局的逆向流动问题。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来看,因为受到基本药物制度的限制,参合农民患者住院流向县级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增多,乡镇卫生院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虽然新农合次均补偿额增长速度和幅度比较明显,但是也很难解决目前就医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新农合定点医院选择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缺少了基层首诊制,乡级以及县级医疗服务机构的大处方行为依然存在,病人很难向基层卫生机构分流。
3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需要提升
乡镇卫生医院发展与县级和县外医院机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卫生资源方面严重缺乏,同时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地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满足患者的具体需求,这也是导致患者更多流向县级以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这次研究结果2012—2016年到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比例下降了2278个百分点,但是到县外医疗机构住院的人数比例增长了1124个百分点。另外,因为近年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也同样促进了农村居民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医。
33补偿水平与补偿格局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各地区新农合补偿方案中补偿比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所有的县级医院都根据医疗机构的级别设置了不同的补偿比,并且实际补偿比随着医疗机构等级的提升逐渐下降,也就是说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等级越高,最终报销补偿比则越低,这样患者就医的负担也会进一步加大。在研究结果中发现,与2012年相比,三个级别的医疗结构实际补偿比都有所提升,其中分别提升了21个百分点、2214个百分点与321个百分点。但是,随着次均补偿额与患者自付费用的不断增加,同样也会对新农合基金带来一定的浪费现象,从而进一步加大患者的就医经济压力。在这次研究过程中发现,接近50%以上的患者选择在县级或者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这将会对新农合资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就医的经济保护能力带来巨大的影响。
根據以上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基于新农合制度背景下,使农民对卫生服务利用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实现了进一步的控制,但是在帮助患者合理分流以及减轻患者重大疾病经济负担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要想对这些问题实现有效的解决,首先,应该对目前的新农合支付方式进行不断的完善,保证可以满足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以及不同类型的服务支付方式,利用按病种以及按单元的支付方式改变传统的项目付费标准;其次,还应该确定出双向转诊制度,使医院卫生资源可以实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对目前的医疗服务机构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对病人流向以及住院上升率进行合理的控制;最后,还应该制定出合理的补偿机制,在对补偿比例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来进行,通过对制度以及经济手段的有效利用可以实现医疗费用的有效降低。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病人流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医疗设施的不先进是造成病人流失的主要原因,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县级医疗机构能力的有效建设,依靠服务能力吸引来吸引病人回流。
参考文献:
[1]郭梦童,康正新农合下农村居民住院流向及费用负担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
[2]杨宇霞新农合制度下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及其治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王伟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