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比赛回合系统制胜规律研究

2018-04-11朱岩葛春林周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系统论中国女排

朱岩 葛春林 周鹏

摘 要:以回合系统制胜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竞技排球比赛竞赛过程的制胜元素并探索制胜规律,以期为高水平排球队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技术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排球比赛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并通过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比赛技术统计数据验证模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结果:前5回合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回合;第1回合与胜负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中国女排比赛制胜的关键在于失误送分少,拦网得分多。建议:发球接发球、一攻和拦防对抗放在训练首位;减少失误送分;全面提高第一回合得分能力。

关键词:中国女排;系统论;回合系统;制胜规律

中图分类号:G 804.82 学科代码:04030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aking the winning rule of round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authors reveal the winning elements in competitive volleyball competition and explore the law of winning,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training of high level volleyball teams.This paper,adopt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theoretical analysis,statistics,mathematical statistics,basing on the system theory,established a volleyball game theory turn system structure model,and proved the authenticity and validity of China women's volleyball statistics model in Rio Olympics Gam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irst 5 rounds are the decisive rounds to decide the winning and losing goals;the first round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and the key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winning the matches is to make fewer turnovers and score more blocks. Suggestion: to put service and return of service, attack and anti-blocking as the priority in training;to reduce mistakes in competitions;and to improve scoring ability in the first round.

Keywords: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system theory;round system;rule of winning

中国女排时隔12年重夺里约奥运会比赛冠军,弘扬了女排精神,也标志着我国排球运动水平重回世界巅峰,而其赢得整个比赛的客观规律更值得研究。通过观察中国女排奥运会比赛发现,要认识当今世界高水平竞技排球女子比赛的制胜规律,已经不能只从静态的、平面的技、战术分析来提炼,而应通过整体的、全面的、联系的、动态的视角进行分析。本文从系统论出发,对排球竞赛的过程进行细分,从本质上揭示现今竞技排球赢得比赛的客观规律,从而与以往的技、战术分析联系起来,使其更接近制胜规律。以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8场比赛竞赛过程的回合技术统计为样本,验证系统划分排球竞赛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期为高水平竞技排球科学训练、制定比赛战术、评价竞赛过程提供科学的、系统的、动态的理论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8场比赛的回合得失分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及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万方数据平台(http://www.g.wangfangdata.com.cn)以“系统论、回合、排球竞赛过程、制胜规律”为关键词,查询相关文献(期刊论文、硕博学位论文)410 余篇。以“law of winning”为关键词在Library Genesis(http://www.gen.lib.rus.ec/),“来源类型”为“学术理论期刊”查询有关制胜规律外文论文20余篇。通过对中外文献进行筛选,重点分析了与本文直接相关的制胜规律文献 9篇,为本文的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1.2.2 理论分析法

本人在查閱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和理论分析,建立回合系统理论模型。

1.2.3 技术统计法

通过对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8场比赛录像进行回合得失分技术统计,验证排球比赛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揭示高水平竞技排球比赛回合系统中的制胜元素,统计内容见表1。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计算相关的平均数、百分比等基础数据,再运用 SPSS 19.0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spearman分析,得到最终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系统论视域下排球竞赛过程回合系统建立

系统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理论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一切有机体都是一个整体,都是一个系统,系统由许多元素组成。元素与系统互为存在的条件,每个系统对于更大的系统都是元素,而每个元素又自成一个系统。现实当中的系统都是动态的,保持相对稳定。而其最根本的观点就是整体性,系统论反对机械论的简单分解和简单相加的错误观点,提出系统的整体大于其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1]9。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这种普遍联系及整体性思想形成了系统论的理论前提。系统是由许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他们之间的组合和排列方式决定了系统的功能[2]。

《运动训练学》把制胜规律定义为:“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3]回合泛指双方较量一次[4]。根据前人研究,排球比赛中的回合指的是:“球在球网上飞行通过一次,证明比赛双方交手一次,将此定义为一回合”[5]。回合概念的建立是对竞赛过程的进一步细分和动态描述,每一分都是竞赛双方通过将球在球网上来回击打直至死球产生的。通过回合系统组织结构的建立,找出在不同回合中得失分的方式和分布,以及不同回合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确定哪些是决定系统功能的元素和子系统,从而把握竞技排球高水平女排比赛的制胜规律。

2.1.1 回合系统元素划分

基于系统论理论,在研究排球竞赛过程时,应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系统。系统一词在排球技、战术研究中并不少见,例如发接系统、战术系统、防反系统等[6];因此,排球比赛竞赛过程也可以作为一个由诸多元素组成的系统。竞赛过程是指运动员完成比赛行为的过程,排球比赛竞赛过程是由场—局—分构成的[7]。基于系统论的角度,竞赛过程也是由场—局—分为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排列,每一分又是由不同回合和结束方式为元素产生的,构成最终产生比赛结果的系统。而各个元素本身的作用和相互的影响,决定了这一系统的功能即比赛结果。用回合进一步细分这一系统,通过对元素的子系统及其结构的研究,揭示决定比赛结果的元素及其结构,对高水平女排的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意义。

2.1.2 回合系统整体规律

整体规律是系统论的核心问题,其表达的就是系统最终所表现出来的结果,不能孤立地看作是单独各部分效果的总和。在回合系统中,回合是构成这一系统的基础,每一分必须通过回合的相互联系才能获得。对抗双方在每一回合所采用的击球方式都会导致下一回合对手所采用的击球方式。在每一回合中的3次击球质量高则对这一回合的进攻效果产生了增和效果,反之则产生了减和效果。对抗双方必须在每一回合都采用最佳处理球方式,才能够获得得分的机会。

2.1.3 回合系统动态规律

系统论认为现实的、具体的系统都是动态的系统。在排球竞赛过程中看似3次击球都在本方独立完成;但回合系统并不是封闭的,其受到各种外来与内在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手通过进攻性击球施加的影响,内在的心理因素也会对回合系统造成影响。进攻方在第1回合发球时攻击性不强,没有对对手的一传产生质量影响,对手在第2回合就会采用战术扣球的方式,给发球方拦防造成困难,甚至是死球;因此,回合系统是一个动態的系统,它是通过对抗双方进攻性击球的强弱变化实现比赛结果的系统。

2.1.4 回合系统制胜元素的规律

系统中各个元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元素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链,也就是说一个元素的变化与另一个元素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竞技排球比赛的目的就是获得比赛胜利,即“制胜”。通过对回合系统中不同元素对这一系统结果的影响程度研究,揭示与胜负关系最显著的元素“制胜元素”,就能够得出排球竞赛过程的制胜规律。

2.1.5 回合系统组织结构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组合排列方式,元素之间的各种联系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组合方式,是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它们的组合排列方式是有规律性的[1]8。在回合系统中每一分的回合数和内容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的。在排球竞赛过程当中,每一分都是由发球开始直至死球或出现犯规结束。在这一分的比赛过程中,回合数的排列方式及其采用的技、战术内容,都需要经过回合系统,体现了回合系统在竞赛过程中的稳定性。这种规律而稳定的排列,构成了回合系统的组织结构。排球比赛回合系统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2.1.6 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及特征

在排球比赛的每一局中,回合是构成每一分的最小元素。每一分的比赛过程由发球开始,球通过球网完成第1回合。比赛双方运用不同战术手段,在比赛规则范围之内将球通过球网击回到对方场地完成一个回合。双方根据对方进攻的战术手段组织有效拦防反击,每一方完成一次拦防反击即形成新的回合。回合系统在双方的战术进攻与拦防对抗中进行。

回合系统双方战术对抗模式:第1回合:发球→第2回合:接发球一攻→第3回合:发球方拦防反击→第4回合:接发球方拦防反击→第5回合:发球方拦防反击→第6回合:接发球方拦防反击……

回合系统双方攻防对抗特征如下。

1)在未成死球或出现技术犯规的情况下,球在双方战术对抗中连续不断通过球网,回合数递进增长且不能逆转,形成回合系统。

2)一方的战术进攻性击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对方所采用的拦防手段,回合系统是在双方采用不同形式的战术进攻手段和拦防手段中彼此抑制,相互制衡、回合完成。

3)每一回合中双方所采用的战术手段代表着这一回合中得失分出现的方式,将影响整局和整场的胜负结果。

若双方在回合系统的连续对抗中均未出现死球或犯规,此分比赛过程将在回合系统中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但是由于双方战术对抗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其战术运用的目的就是造成对方死球或犯规从而得分,进而赢得比赛,因此,只要出现死球或犯规,回合系统就将结束。这一分的产生,既可以在第1回合,也可以在多回合。将比赛过程中对抗双方击球过网的次数用回合表示,将双方对抗过程中的内容和得失分方式确定,建立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通观整个排球比赛竞赛过程,虽然每一分的回合数呈随机分布,但在回合系统中每一分的回合数也就是“元素”的分布却有其特定规律。通过统计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的8场比赛每一分的回合数分布及其结束方式,能够详细记录整个比赛的回合系统动态“过程”,通过“过程”中每一分的回合分布和取得方式,可得出高水平女子竞技排球比赛中对抗双方在回合系统角度下获得胜负的制胜规律,从而详细客观地分析比赛,掌握其主导比赛胜负的客观规律,为制定针对性训练和战术选定提供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

2.2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回合得失分分布特征

2.2.1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得分分布特征

通过对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意大利、塞尔维亚、荷兰、波多黎各、巴西、美国6支球队的8场比赛共计31局录像进行统计,得出本次中国女排共得699分。每分最少1回合,最多13回合。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中国女排在奥运会比赛中各回合得分情况和百分比。前5回合得分670分占总得分的97%,由此得知:里約奥运会中国女排得分主要集中在前5回合。第6回合以后至第13回合的得分占比仅为3%,虽然对胜负的影响很小,但是从鼓舞士气和使比赛更具观赏性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高水平女子竞技排球比赛中抓住前5回合得分能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而前5回合中第2回合得分占总得分的47%。根据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第2回合得分主要为接发球进攻得分、针对对方接发球进攻的拦网得分和对方进攻失误。其次是第1回合,得分占总得分的19%。根据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第1回合得分主要为发球得分和对方发球失误送分。元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球的效果除能够直接得分,还能够破坏对方一攻,为第2回合的拦网得分创造条件。同时减少发球失误、提高发球攻击性,可以直接对对方的一攻造成威胁,因此,发球一传的对抗、一攻成功率和拦死对方一攻进攻成为世界高水平女排得分的关键。

2.2.2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失分分布特征

通过对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意大利、塞尔维亚、荷兰、波多黎各、巴西、美国6支球队的8场比赛共计31局进行统计得出,本次中国女排共失684分。每分最少1回合,最多12回合。具体结果见表3。

表3呈现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比赛中各回合的失分情况和百分比。前5回合共失650分、占总失分的94%。由此得知: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失分主要集中在前5回合。第6回合以后至第12回合的失分在总失分中占比仅为6%,从百分比上看对胜负的影响较小。在多回合比赛过程中失分百分比高于得分百分比,说明中国女排在多回合竞赛过程中得分能力低于对手。虽然在多回合比赛过程中的得失分对于胜负的影响较小,但对于球队的士气和队员的自信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高水平女子竞技排球比赛中减少前5回合失分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在前5回合中失分最多的是第2回合,占全部失分的48%。根据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第2回合的失分主要方式为对方接发球进攻的防守失误、拦网失误和己方接发球进攻失误和被拦。其次是第1回合,占全部失分的17%。根据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第1回合的失分主要方式为发球失误和一传失误。元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减少发球失误,提高发球攻击性,破坏对方一攻效果可以直接减轻第2回合拦防压力,提高防守成功率,争取更多的机会在第3回合中组织反击从而得分。减少一传失误、提高一传到位率,能够有效保证接发球进攻成功率,降低由于进攻难度造成的主动失误和被拦;因此,发球一传对抗和一攻拦防对抗成为高水平女子竞技排球控制失分的关键。

2.2.3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回合系统制胜元素分析

赢得比赛是排球比赛的最终目的[8]。通过对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回合系统的研究,找出在回合系统中影响比赛结果的制胜元素,通过本次比赛所有场次回合的得分、失分与胜、负场次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将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8场31局总回合得、失分录入SPSS 19.0,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各回合得分为因变量,胜负场次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通过各回合得分与胜负关系的分析得出,在里约奥运会比赛中,中国女排只有第1回合与胜负呈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第1回合得分主要是发球得分和对方发球失误送分。而第1回合的失分主要是发球失误和对方发球得分。从表2和表3得出中国女排发球失误72分、对方发球失误92分。从表5和表6得出中国女排发球得分38分,对方发球得分47分。虽然对方发球得分数高于中国女排,但是失误送分却高于中国女排20分。发球是一分比赛的开始,是在无人干扰下由队员独自完成的进攻技术[9]。它能够起到以下4种效果:直接得分、直接失分、破坏对方一传迫使其强攻或推攻过网;对方一传到位组织战术进攻。在回合系统中前2种效果将结束这一回合比赛,而第3种效果将抑制对方进攻,为第2回合拦网得分和防守反击创造有利条件,第4种效果将对方组织战术一攻的难度降低,为第2回合拦防反击制造困难。保证发球稳定性降低失误率的同时提高攻击性,即使不能直接得分也会为下一回合得分创造机会,因此,在高水平竞技女子排球比赛中,第1回合是这一系统中的制胜元素,从第1回合开始对这一系统的结果开始产生影响,要把握第1回合从而影响整个回合系统的走向。

2.3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回合系统制胜元素研究

在回合系统中,回合作为这一系统的基本元素,其内部依然存在内容。一回合的结束,可以是由多种方式结束,结束回合方式数量的分布也就是获取一分采用的主要方式的分布。通过得失分方式分析,进一步揭示回合系统制胜元素的规律。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得失分主要方式分布见表5和表6。

由表5可见,在里约奥运会比赛中中国女排得分方式分为主动得分方式和被动得分方式。主动得分方式包括发球得分、战术扣球得分、调整扣球得分、后排扣球得分、单人拦网得分、集体拦网得分、吊球得分。被动得分方式包括对方失误送分。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得分主要特征:对手失误送分是得分的重要途径;在主动得分中战术扣球和调整扣球是主动得分的主要手段;集体拦网得分高于单人拦网;发球、后排扣球、吊球的得分占比较低,可以在提高战术扣球和调整扣球能力的同时,再进一步加强集体拦网和提高战术组合中后排进攻的数量。

由表6可见,在里约奥运会比赛中中国女排失分方式可以分为主动失分方式和被动失分方式。主动失分方式包括:发球失误、扣球失误,其他失误主要是技术犯规。被动失分方式包括一传失误、被拦、拦网失误、防守失误。对方主动进攻得分占比70%,是中国女排失分的主要原因。发球失误占比10%,是主动送分中最高的。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失分主要特征:对手的主动进攻得分是中国女排失分的主要原因;对方进攻造成的防守失分是失分的主要途径;主动失分中发球失分占比最高。可以通過加强发球成功率和攻击性,破坏对方有效一攻,从而抑制对手的主动得分能力,加强拦防之间的配合,提高防守起球概率,减少对方一攻直接得分。

通过表5、表6、图3可见,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8场比赛中,失误送分比对手少51分,拦网得分比对手多23分,进攻得分比对手少50分,发球得分比对手少9分,通过减少自身失误和拦网得分多的优势,有效弥补了在进攻得分和发球得分方面与对方的差距;因此,中国女排通过依靠自身失误少和优势拦网抑制对手,最终以整体得分高于对手15分的优势夺得冠军,减少自身失误和优势拦网是里约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比赛回合系统制胜的关键元素,而主动进攻得分和发球得分能力依然是薄弱环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系统理论的角度,对排球比赛过程以回合的形式重新划分,建立的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对于重新认识排球比赛过程,揭示排球比赛过程中制胜规律具有重大理论意义。通过中国女排奥运会比赛竞赛过程在回合系统中运行,表现出来决定比赛结果的制胜规律。

2)里约奥运会比赛中,中国女排得失分主要表现在前5回合对抗中。自身失误送分少和拦网得分多的优势是获得冠军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女排的主动得分能力和发球得分能力较其他强队还有差距。

3)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比赛的回合系统中第1回合与比赛胜负的相关最为显著。

4)高水平竞技女子排球比赛的制胜规律表现为:决定比赛胜负的焦点集中在前5回合。其中发球、接发球对抗和接发球进攻、拦防接发球进攻对抗是关键元素;对于每一分比赛结果的得失从发球和接发球开始;在各环节上减少失误送分,有至少一项得分手段的得分高于对手。

3.2 建议

1)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回合系统结构理论模型能够揭示排球竞赛过程中的胜负规律,对于更好地研究排球竞赛制胜规律具有理论意义,可以进一步加以完善,扩大数据量继续研究,为高水平竞技排球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2)中国女排在未来的训练当中把重点放在前5回合的对抗当中,将发球、接发球、接发球进攻和接发球进攻拦防对抗放在首位。

3)继续保持失误送分少和拦网得分高的优势,加强副攻训练,提高双人拦网概率。提高进攻得分能力,尤其在战术扣球和调整扣球方面。在保持发球攻击性的同时减少发球失误,为第2回合拦防和第3回合防守反击得分创造条件;提高一传质量减少直接失误,为第2回合接发球进攻提供保障;提高防守成功率,抑制对手一攻得分。

参考文献:

[1]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 胡玉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及应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7-8.

[3] 田麦久,刘建和,延烽,等.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89.

[4] 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679.

[5] 朱岩.中国女排雅典奥运会回合定量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63.

[6] 虞重干,曾倩,曲正中,等.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06.

[7] 尹红满,龙明.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理论模型与实战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105.

[8]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74.

[9] 李安格,黄辅周.现代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5.

[10] 尹红满.排球比赛发球进攻系统和接发球进攻系统分竞赛过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9):101.

猜你喜欢

系统论中国女排
系统论视域下小学生手球教学研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一支超越世代的队伍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要素及其规划制定的思考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事件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