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四溢南果梨
2018-04-11
属秋子梨品种的鞍山南果梨,每年9月成熟,农户将之采摘下来,经过一两周的贮存,这些果实就会显露出真正的面貌,染上金黄色的光辉,带上浓郁的香味和咬一口就令人难以忘怀的香甜浆汁。从古至今,但凡优质之物必会有不少传说,关于南果梨世上也有众多版本的故事,且各个都颇具传奇色彩。
南果梨的传奇
相传唐朝大将薛仁贵率军远征高句丽,在古道关外扎营,古道关易守难攻,大军与敌方交战数月久攻不下。在军中粮草几近耗竭之时,薛将军于梦中得到神兽朱雀的指引,叫他到沟壑间寻百果仙子遗落在人间的仙果以解危局。醒来后,薛仁贵四处搜寻,被石门沟口飘来的异香吸引,找到了一树树黄金硕果。他命士兵采来食之,果然不只饱腹,更令人神清气爽、斗志昂扬。
最后,将士们凭借高涨的士气大胜高句丽。班师回朝后,薛将军祭拜仙果树,且因感念朱雀相助,以其“神祇南离”为名,奉此树之果为“南果梨”。南果梨的传说或多或少都离不开鸟,另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主角不再是朱雀而成了大雁。在一两百年前,鞍山常有大雁南回在千山地区落脚,某天,一只紫褐色大雁从南面飞来,将一颗从那边叼回的梨籽吐在了石门沟的向阳坡上,这过程刚巧被采野果的老汉看见。梨籽落地即生根,很快长成一株新树,不久便结了果实。果实味美,深得百姓喜爱,再加上老汉“梨籽来自南方”的说辞,百姓们便将这梨取名为“南果梨”。
其实,南果梨是实实在在生于北方产于北方的自然杂交实生苗木。据《南果梨祖树碑志》记载,其祖树长于辽宁鞍山市大孤山镇上对桩石村石门沟北坡,是本村老人高永庆在清光绪二十年仲秋某日,因突闻异香而找到的。老人将这梨树的果实赠予宾客品尝,大家均称赞有加,后因此果具南方诸果之长,遂名为南果,又因其产于鞍山,也有鞍果之称。到如今,据《中国果树志·第三卷》中记载,南果梨的母株仍生长于此,它是唯一具有南果梨物种原始特征的果树,也是证明南果梨发展物种的活化石。
独特的生态系统
南果梨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其对气候、土壤、光照、纬度等有诸多要求。而鞍山地处中纬度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因北温带大陆性气候而四季分明,春暖秋爽、夏热冬寒,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十分有助于南果梨的生长发育。7 月至9 月,鞍山地区日平均最高气温在25.5℃~30.9℃,是北方落叶果树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此阶段降雨集中,空气湿度较大,相对减少蒸腾消耗,土壤内充足的水分足以滿足根系对水的需求;且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高光合温度与质量。
更为难得的是,鞍山地区的土壤与水质也极优质。鞍山市地貌东南高西北低,在低山丘陵地带土壤种类主要由棕壤性土、棕壤土和潮棕壤土等比较适合灌木类生长的土壤组成,有机质含量丰实,达到1.28%-11.60%,全氮含量0.068%-0.60%,全磷含量0.0153%-0.36%,全钾含量1.050%-3.832%,PH 值6-7,完全是优质南果梨生产所需的特殊土壤条件。并且,鞍山地区地下水以山地、丘陵基岩裂隙水和平原孔隙水为主,富含钾、镁、氢、钠等多种微量元素和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水质较好,也极适宜南果梨灌溉。
首批农业文化遗产
从清朝到现在,鞍山南果梨的栽培历史已有150余年。百余年的生产栽培经验结合无性繁育技术,使鞍山南果梨栽培面积逐步扩大,如今已达43.2万亩,总产量也达到20万吨。2005年5月鞍山南果梨被标为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5月“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则被正式列入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且名列第三。
同时,经历过每一次规模发展和技术飞跃的鞍山南果梨,给喜爱它依靠它生活的人们带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南果梨祖树就有着相当浓厚的人文色彩。它的枝干如同图腾,插入土壤,直立于天地,这么多年仍然生长着,似乎有超自然的神灵在守护。而在中秋时节“赏美酒、品梨香、饮美酒”,亦已成为鞍山地区一道风景。鞍山南果梨,用它的芳香在传说中吸引着众人,也在现实世界中,寄托千万游子的思乡情。
相关链接
南果梨的食用
要掌握南果梨的3个时期:绿色、黄色、红色和4个状态:硬、脆、软、爽。
刚采摘下来的南果梨大多为绿色,表皮发硬,口感酸涩,香气不明显,不宜多食;将之放置包装盒中存放一周左右,颜色由绿变黄,口感变得甜脆,逐渐有香气溢出,可适量食用;再存放一周以后,颜色鲜红,果汁较多,口感爽滑细腻,香气更加浓郁,是食用的最佳时期。
选购南果梨三要点
一看外观:南果梨应外形光亮,毛孔细小,没有锈斑;颜色半黄半红或通体粉红;果型周正,果梗粗短;萼片残存,间或脱落;手指按压较柔软。
二闻味道:成熟的南果梨,能够散发出浓浓的香气,沁人心脾。
三试口感:肉质绵软,易溶于口,十分甜滑,香溢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