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孔子学院平台的中国民族音乐国际化传播研究
2018-04-11
(大连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各国开始关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2004年我国探索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其宗旨在于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近年来,孔子学院在海外发展迅速,从最初的单纯以汉语教学为核心任务,已经逐渐发展为以汉语教学为主,其他文化交流为辅的运行格局。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海外推广之重要平台、重要渠道的形象,已经日益清晰而稳固。
近年来,在设立于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文化教育与传播活动中,音乐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整体规划也正由以汉语为主,向发展成为“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的目标转变。孔子学院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路径和载体。中国民族音乐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特色鲜明,意境深远,是人类艺术文化的瑰宝。孔子学院将中国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并通过民族音乐开展文化活动,不仅对提升孔子学院文化内涵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孔子学院与中国民族音乐的海外传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对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汉语热”在世界各地持续升温,孔子学院十余年来也在全球蓬勃发展。自2004年在韩国首尔创办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以来,截至2017年12月,目前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有53国设立了140所孔院和136个课堂。2017年,各国孔子学院和课堂各类学员总数232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受众1272万人[1]。目前大部分海外孔子学院都在抢抓机遇,深化教学改革,拓展办学功能,实现转型升级。办学较为成功的孔子学院多得益于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深受孔院学员及国外民众的喜爱,尤其是中国民族特色音乐表演活动。这一举措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首先,孔子学院是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地。孔子学院全球布局的初步形成,为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2]。目前,孔子学院开展的课程除了常规的汉语语言类课程外,还纷纷开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类课程,并积极组织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展览、演出和活动。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依托孔子学院平台,向世界展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传播开辟了新道路。
其次,文化活动是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国民族音乐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音乐也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是中国文化“走进去”的最佳传播方式。
2012年6月,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中央音乐学院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建设了全球第一所以中国音乐的教育与传播为核心任务的“音乐孔子学院”[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书礼乐,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源泉。音乐孔子学院的成立,不仅为不同肤色的中国民乐爱好者提供了学习机会,也让同根同种的华侨华人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延续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说:“音乐孔子学院的成立标志着音乐已经正式成为孔子学院教育文化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
除了专门设立的音乐孔子学院外,全球各地孔子学院也注重自身文化内涵的建设和发展,依据所在地区的情况和自身条件,积极开设中国民族音乐讲座和举办中外音乐会。对于音乐基础比较好的地区,一些孔子学院还开设了民族器乐、民族声乐、中国戏曲、中国音乐欣赏等课程,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孔子学院的学习内容和文化内涵。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将中国民族音乐推向海外,是实施跨文化传播战略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丰富了孔子学院的文化内涵建设,因此我们有责任去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孔子学院平台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去。
二、基于孔子学院平台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举措
现在我们以丹麦皇家音乐孔子学院为例,谈谈以音乐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丹麦皇家音乐孔子学院是经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批准,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建设的全球首家以“中国音乐的教育与推广”为核心的特色孔子学院,主要面向丹麦和欧洲其他国家展开与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相关的教学、讲座、音乐会以及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截至2017年12月,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共建的丹麦音乐孔子学院,已完成了第一个五年合作计划。以丹麦皇家音乐孔子学院2017年工作报告为例:2017年,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开展了乐器、乐队和作曲的教学活动;在丹麦的13所中小学开展了中国乐器的教学与体验活动,学生2787人;在丹麦及欧洲各地举办各类活动84项,参与听众10752人;为丹麦中学生开发的中国音乐文化教学材料已成为丹麦学校课程和考试的一部分。此外,在中丹两国的多个重要外交场合也活跃着音乐孔子学院的身影,如中国驻丹麦大使馆主办的纪念新中国成立68周年活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欧洲孔子学院联合会议、丹麦王子出席的丹麦文化中心开幕式等。2017年5月,中丹两国政府签署的《中丹联合工作方案(2017—2020)》,将音乐孔子学院及中央音乐学院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合作列入其中。这些成果都表明:音乐孔子学院已在中丹教育界、文化界和外交界具备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其长期性的教学与文化传播活动对中国音乐在欧洲传播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
(一)力求打造海外“中国音乐中心”
丹麦皇家音乐孔子学院是一所非营利性音乐教育与文化推广机构,主要面向丹麦和欧洲其他国家展开与中国传统和现代音乐相关的教学、讲座、音乐会和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在创立之初丹麦皇家音乐孔子学院就力求打造海外的“中国音乐中心”,通过教学、演出、讲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成为中丹两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联系纽带。为此,中央音乐学院对音乐孔子学院寄于高度重视,专门组建了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代表学院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进行沟通与合作,同时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还参与建设、管理音乐孔子学院及音乐孔子课堂,以及举办与主持多种形式的中国音乐海外传播文化活动及研究项目。
音乐孔子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为坚实后盾,以中、丹两院在音乐方面丰富的人才资源、雄厚的教学基础为依托,向世界传播中国音乐艺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最终成为根植丹麦、辐射欧洲的“中国音乐中心”[5]。
(二)专业性与普及性推广相结合
音乐孔子学院作为一家以中国民族音乐为特色教育的孔子学院,其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为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与中国音乐文化相关的、程度较高的学分课程。学院目前开设的常规课程有中国打击乐重奏课、中国作品室内乐课、中国音乐赏析课、中国乐器演奏课和汉语课等。在每学期结束时,学院组织音乐会让学员们集中展示学习成果。同时,为了配合丹麦教育部关于高中音乐生的教育规划即所有高中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应该了解非欧洲国家的音乐知识,音乐孔子学院为高中生们开设中国音乐史和中国传统乐器课程。与此同时,孔院为高中音乐生开设了和音乐有关的汉语言类课程。
音乐孔子学院一直致力于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让自身成为辐射欧洲的中国音乐文化名片。除了开设专业性的课程以外,音乐孔子学院还为所在社区的普通居民和中小学生开设普及性的音乐体验课程,并组织以中国音乐为主题的展览、讲座以及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
(三)推广音乐与传播文化并重
孔子学院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教学形式与活动,是汉语言学习和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通过孔子学院的内外资源,借助民族音乐表演的独特优势,可以使孔院学员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并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产生更深的理解。
2013年4月30日,“音乐孔子学院首届音乐节暨启动仪式”系列活动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拉开帷幕[6]。此次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扬琴、二胡、琵琶、笛子、作曲、古琴、中国打击乐和音乐学,共9个大师班。专家们分别从各自的专业出发进行讲解和展示,观众得以近距离地体验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与文化。孔子学院还举办了《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当代发展》的学术讲座,从宏观的视角对中国音乐进行了高度的总结与理论提升,现场播放了多部中国作曲家运用中国音乐素材及观念创作的作品,从多角度为听众们呈现中国音乐之美。音乐孔子学院坚持通过讲、演、展等多样性的传播方式来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对中国音乐在欧洲的传播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四)积极推进合作与人才储备建设
音乐孔子学院成立后,中丹双方积极推进相关合作事宜,双方坚持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办学原则,探索交互式、立体化的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的海外传播。每年双方召开理事会商讨论下一年度的项目规划和教学计划,使孔院的发展越来越好。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建设孔子学院最基本的保障。2014年9月,为更好地集中全国音乐文化领域内的人才与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要求,汉办批准以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为基础,建立“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音乐文化交流为核心内容的汉语推广基地。这一战略规划,不仅打开了音乐孔子学院人才引入的大门,同时为音乐孔子学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6年12月,全国近20所音乐专业院校、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的专家们齐聚中央音乐学院共同讨论制定了“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人才库建设和工作委员会相关条例,为建设适应孔子学院需求的高水平音乐师资力量提供保障。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音乐教育联盟,为共建“一带一路”培养急需人才。
(五)制定适宜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与教材
音乐孔子学院的教学理念是中国音乐要轻松学、快乐学,在短期内让外国学生对中国音乐、乐器产生兴趣。首先,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选择难度适中、易于接受的音乐作品。其次,在教材的编排方面,要考虑教学对象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和音乐基础,分级别进行教学,将聆听审美与技能教学相结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7]。
2014年,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与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唱片总公司合作发行了《百首中国经典音乐作品》。这部CD精选了五十首各地域、民族的传统民间歌曲与五十首优秀民族器乐作品。2017年,中央音乐学和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外研社三方合作出版了全球首套中英双语中国音乐系列教材《中国音乐轻松学》。这套系列教材旨在让外国学习者在掌握规范的中国音乐演奏、演唱基本技巧和多首经典曲目的同时,对相关中国文化背景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三、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民族音乐面临的困难
在海外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孔子学院也面临着不少困难,这些困难和挑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音乐虽常被称为“无国界的语言”,但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音乐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玛丽安娜认为,必须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是针对没有中国音乐文化经验的听众,要谨慎选取中国音乐作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结合在一起去呈现[8]。
(二)受众群体的不同
在跨文化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年龄、文化背景、音乐基础,也要考虑文化差异与碰撞问题。大部分国外听众不熟悉中国音乐,对中国音乐有陌生感、距离感甚至是排斥感。由于对中国音乐文化经验的缺失,这类听众需要在参与音乐活动时与其日常艺术经验发生关联。他们对中国音乐的声音、概念、情节、内涵、趣味,主要是想象的[9]。中国音乐文化“走出去”要考虑普通听众的接受度。当然,每个人对中西音乐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所以要保存好中国音乐最宝贵的韵律。
(三)师资教材的缺乏
在师资方面,目前国内高校中优秀的中国音乐、艺术人才济济,但缺少合适的国际化实践平台,而孔子学院缺少优秀的国际化音乐人才。音乐孔子学院作为中国音乐走出去的“新坐标”,急需有国外生活经历的、语言好的、有音乐专业技能和音乐教育才能的、了解中国文化、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在教材方面,适用于中国学生和国内教学的音乐教材不能直接在海外孔子学院使用,再加上各国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使大多数孔子学院还不能开设专门的中国民族音乐课程。
四、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策略探讨
通过分析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民族音乐面临的困难,立足于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我们必须主动思考,如何基于孔子学院平台让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传播更有效、更深远,让中外文化实现更为深入的互学互鉴,进而保障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发挥孔院辐射作用,深化孔院文化内涵建设
首先,已经运营和获批筹建的以民族音乐教学为主的孔子学院应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各类资源和成果共享,加强音乐人才的交流和往来,不断扩大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区域和范围,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其次,在大学开设中国民族音乐选修课。孔子学院一般都下设在大学或研究所等机构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争取与国外院校沟通,在学校开设中国民族音乐选修课或组建中国民族音乐社团等。目前很多精通民族音乐的专家在国外高校任教。这为民族音乐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有利的师资条件。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是全美唯一一所以传播中国艺术与文化为特色的孔院。该院院长林萃青不仅是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也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所以在林萃青教授的领导下,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除了开设常规的汉语教学课程外还主要教授当地学生、社区居民中国乐器,举办中国民乐、民歌和昆曲音乐会及讲座,成为密歇根大学及当地社区多元文化、艺术生活中颇有影响力的世界音乐品牌[10]。
第三,孔子学院下设的孔子课堂可以尝试开设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目前全球共有一千多所下设的中小学孔子课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国外中小学开设相关的民族音乐课程。既可以让国外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华裔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和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也可以让他们从小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二)凝聚内力打造平台,扩大民族音乐影响力
首先,孔子学院可以积极结合本院主办的文化活动,扩大民族音乐影响力。2015年9月—2017年8月笔者作为公派汉语教师在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并参与了米大孔院举办的很多中国文化活动。2015年9月27日,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结合全球孔子学院日活动,在米兰世博会展览馆里举办中国文化讲座。活动期间孔院安排两位老师向来宾介绍并展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古筝,现场为米兰市民献上古筝、二胡合奏,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孔子学院可以依托所在地区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传播。2017年5月5—7日由米兰市政府和意大利手拉手意中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首届“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在米兰举办,米大孔院的老师们为米兰市民和华侨华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表演及体验活动。
第三,孔子学院可以借助中国使领馆主办的大型活动等平台,适时地推广和宣传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国驻米兰领事馆庆祝国庆招待晚会上,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排老师为现场来宾演奏古筝名曲《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洞庭新歌》等,不仅让在场的嘉宾感受到中华传统乐器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度。
(三)联合海外社会办学力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孔子学院可以开展与当地社会音乐教育办学机构的合作。目前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有中国民族音乐培训班或私人家庭授课。大部分是由中国移民、留学生开办的。他们是社会音乐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11]。孔子学院可以和他们开展合作,既能有效化解孔子学院民族音乐相关课程与活动的师资短缺问题,也能促进该地区中国民族音乐的互动交流与资源共享。例如:在筹备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过程中,米大孔院邀请米兰地区华文学校的音乐老师为孔子课堂的意大利中学生们编排音乐类节目,取得很好的演出效果。孔子学院应该积极探索并联合海外社会音乐教学办学机构的力量,共同宣传和传播我国民族音乐,带动更多外国人接触和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四)深入挖掘国内音乐资源,积极开展音乐人文交流合作
首先,孔子学院应积极联系中方合作单位,尤其是借助国内专业的音乐学院、戏曲学院以及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的专业优势,积极务实开展音乐人文交流合作。中央音乐学院是丹麦皇家音乐孔子学院的中方合作院校,该院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代表中国专业音乐的教育水平,专业设置齐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自2014年起,中央音乐学院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孔子学院国际音乐夏令营“中国音乐暑期学院”活动。通过短期培训、夏令营、旅游等方式将孔子学院选送的音乐专业和音乐特长的师生带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民族音乐之美。
其次,遴选国内优秀的音乐人才派往音乐师资短缺的孔子学院,可以有效地解决师资和教学问题;积极吸引国内知名音乐家的参与,可以增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活动的学术性和影响力。
第三,邀请海外的音乐家来华参加中外音乐文化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造访国内音乐学府,参加中国音乐研讨会、学术论坛、音乐节,让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及中国风土人情产生更为直观和具体的印象,为双边乃至多边在国际音乐人才培养、教学及科研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
(五)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网络,打造中国民族音乐传播新时代
民族音乐在多媒体并行的当下,是国际文化交流最有力的因素之一,也是跨文化传播中超越语言的重要传播力量。目前,由国家汉办批准成立的电视孔子学院、网络孔子学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播孔子学院都通过自身的传播平台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中国第一家电视孔子学院——黄河电视台通过美国斯科拉卫星教育电视网,全天24小时播出。节目进入美国400多所大学、7000多所中学和50多家城市有限电视网,受众人数约有1500万。其中有一档音乐节目《乘着歌声的翅膀》广受电视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网络孔子学院的音乐频道,开设了民乐讲堂、民乐文化、乐器百科、中国音乐家、乐评论道等栏目,以多种形式向孔子学院的学院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好精髓。另外,网络孔子学院还开设了音乐单词课栏目,该微课对“汉语桥”“网络春晚”中音乐类节目进行筛选、制作,让全球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爱上了中国音乐。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播孔子学院依托多语、多媒体优势,以广播孔子课堂、无线广播、在线广播等为载体,用38种外语向世界各地的学员教授汉语,宣讲传播中华文化。2018年1月13日,由国际台华语中心开发“ChinaMusic(樂)”APP启动上线,该APP是以“China”为品牌,以“中国音乐”为主题,为全球用户搭建最专业最丰富的中国音乐欣赏平台、中外音乐交流平台、音乐产业联动平台。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中国民族音乐的海外传播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来自各方力量的共同推进。孔子学院应针对不同对象及其需求,采用不同的模式,最终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
[1]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圆满落幕.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 部.[EB/OL].[2017-12-13].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7-12/13/content_711520.htm.
[2]李宝贵,刘佳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49.
[3]胡芳.中丹专家把脉音乐孔子学院[N].中国文化报,2012.
[4]王欣.后现代视野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发言”——评“音乐孔子学院”[J].音乐与表演,2015(10).
[5]第五届丹麦“音乐孔子学院”理事会年度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EB/OL].[2016-12-01].http://www.ccom.edu.cn/xwyhd/xsjd/2016f/201612/t20161201_41963.html.
[6]张乐心.东方音乐回荡童话王国——全球首家音乐孔子学院‘首届音乐节暨启动仪式’系列活动在丹麦圆满落幕[J].人民音乐,2013(6):39-42.
[7]纪晔晔.孔子学院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推广之管窥[J].大众文艺,2017(8).
[8]第二届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高端论坛举办——“对话的基础是对文化的尊重与理解”[EB/OL].[2015-12-18].http://www.cflac.org.cn/xw/bwyc/201512/t20151218_316311.htm.
[9]王铭铭.想象的异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散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5-19.
[10]施咏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上传播的现状评述——以孔子学院和维也纳金色大厅为例[J].音乐文化交流与传播,2014(1).
[11]符晓钰.中国民族音乐国际传播理论与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