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辞和语法的互动研究”高峰论坛述评

2018-04-11

当代修辞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构式复旦大学外国语

姚 远 陈 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83)

2018年10月20—21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复旦大学《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修辞和语法互动研究”高峰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隆重举行!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张艳莉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张峰教授、社科院学部委员沈家煊先生、《当代修辞学》主编、复旦大学中文系祝克懿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论坛汇聚了多名来自海内外语言学界语法和修辞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九十多位代表就汉语的“大语法观”、语言认知、语法和修辞构式、语法化及修辞化、语篇分析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祝克懿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对论坛的主旨进行了阐述:作为拥有百年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修辞学与语法学关系紧密且互为依托,在历代学者的竭诚努力下,积累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如今,“跨学科发展”与“互动研究”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正是在这种大视野、多元化研究理念的引领下,修辞学与语法学的结合也为各自开辟了新的研究增长点、拓展了新的研究空间。本次论坛就是对这种学术理念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论坛主要分为主会场专家报告和分会场小组汇报讨论两部分,20日晚还举行了“语法与修辞”专题讨论工作坊。

沈家煊先生的报告“‘大语法’和汉语四言格”提出了汉语的语法是集音韵、词法、句法、语义、章法、用法于一体的“大语法”。在大语法中语法和用法实现最大程度的兼容,呈“用法包含语法”的格局。报告认为汉语的语法以对言格式为主干,而四言格是对言格式的基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陶红印的报告“修辞表达角度对句法语义范畴的重新审视:以会话中的通指、夸张及绝对语为例”通过分析国外的修辞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大修辞”的概念,认为当代修辞学研究应该是“大修辞”(广义修辞学)和微观修辞(语用效应)研究的有机结合,并提出语法和修辞互动的三条路径及四种研究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汉语中通指、夸张及绝对语的具体实例。中国社会科学院方梅的报告“小说叙事传统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从分析话本小说的叙述程式和叙述视角出发,阐释了汉语叙事语体篇章的互动性表达方式,认为叙述视角的语言形式不仅包括人称选择、元话语词汇选择,还包括一些特殊句式的选择。并针对汉语话语标记的词汇化现象和篇章框架标记的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出小说叙事传统对汉语语法影响的几个方面。

复旦大学中文系祝克懿的报告“‘心理空间范畴’与语言认知路径”以国内外先贤学者的空间理论范畴研究为启示,梳理了西方学者关于语言“感知”“体验”等空间认知,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来探索关于语言认知体验的路径。报告指出从体验观出发去探讨语言的心理空间,是分析心理空间范畴的一条有效认知路径。上海师范大学陈昌来的“现代汉语句法省略问题研究的回顾和思考:基于修辞和句法的不同角度”对现代汉语的句法省略现象进行了探讨。报告梳理了众学者对“省略”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标准,并从历时角度论述了有关句法省略研究的拓展,指出对句法省略现象描写的同时,应该深入理论探讨,更应该基于汉语语法事实,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发现汉语“省略”现象的独特之处。

复旦大学刘大为的报告“从语言表达的上下行动因看语法化与修辞化”认为在语法的演进发展中,除了语法化以外,“修辞化”也在从相反的方向不断地推动语法的变化进而塑造着语法的面貌。两者之所以会朝不同的方向推进语法,是语言表达的上下行两种动因在起作用。上海师范大学张谊生、赵彧的报告“当代汉语‘尬X’及‘尬’的功能扩展与多元路径——兼论汉语音节语素化的方式与动因”通过个案研究,总结归纳出当代汉语中“尴尬”的音节“尬”,随着功能的扩展,已经出现了语素化进而单词化的倾向。报告指出,近四十年汉语的一些形态句法和语义演变也不同程度地涉及逆语法化。上海外国语大学金立鑫“从‘酽酽地沏了一壶茶’说起”,通过修饰语成分移位操作证明了命题的语义结构、成分之间的锚定(或寻址)是汉语意合语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出修饰语成分的不同句法位置除句法语义之外,还对应特定的修辞意义。报告认为句法修辞在很多情况下是对正常句法结构的偏离,偏离得越多,修辞效果越突出。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的“句式意义分析的观念、路径和原则”以“把”字句语法意义的研究为例探讨句式意义分析的研究观念、基本路径和主要原则。报告首先梳理了学界在分析“把”字句语法意义时所折射出来的基本观念和方法,之后进一步将句式意义研究过程中常见的分析路径概括为“链推式”和“蕴涵式”两种基本模式,揭示了不同分析路径的现象基础。

除主会场报告之外,与会代表们还在五个分会场和专题工作坊中围绕“语法修辞互动”“语法化”“修辞化”“构式”“语篇分析”等议题宣读论文并交流讨论。复旦大学张宝、上海师范大学殷祯岑等主要针对语篇、语体、构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语篇意义整合的过程与机制、表征形式的语体分化、新兴限选构式研究等;复旦大学陈振宇、北京师范大学洪爽等就互动交际方面的语言现象展开讨论,如同语现象的语法与修辞的互动研究、互动交际的视角看新兴构式的产生等;复旦大学蒋勇、张新华等重点关注语法化和修辞化的相关问题,如曲言负极词语法化、实现言语行为的句法构式和修辞构式、语法化的语体差异与修辞化等;上海外国语大学邵洪亮、黄健秦等关注语法和修辞动态转变的问题,如存在-虚拟动态构式的动静转换看语法与修辞的接口、评价构式的动态建构及动因等;上海外国语大学吴春相、陈洁等对现代汉语常规结构和非常规结构的互动性及个案研究进行讨论,如新兴词族的认知探析、现代汉语流行构式研究等。

专题工作坊首先由刘大为教授作主题演讲,之后两组参会代表二十余人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进行汇报,与会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

本次论坛的多场报告和专题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丰富了主题,拓展与深化了修辞与语法领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10月21日,论坛顺利落下帷幕。闭幕式由吴春相教授主持,在闭幕式上,沈家煊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未来中国语言学研究的道路与方向,并语重心长地勉励在场语言学者:中国语言学是世界语言学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语言学问题由中国语言学者解决比较容易;修辞和语法如何互动结合是解决中国语言学问题的一个正确方向。这也正是本次论坛创办的初衷以及语言研究应坚守的态度和方向。

猜你喜欢

构式复旦大学外国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郑州外国语学校
문학텍스트를 활용한 한국어교육―발음 ,어휘 교육을 중심으로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
Comment acquérir la culture de l'autre?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一道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再拓展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