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8-04-11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奶粉过敏牛奶

刘 璐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安徽 蚌埠 233000)

作为婴幼儿阶段的常见胃肠道疾病,婴幼儿腹泻的危害在于:发病后,患儿大便频率的增加容易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影响其胃肠道功能,若未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牛奶蛋白过敏是造成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2],为了分析这类腹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研究将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

1 临床资料

例1,男,6个月。因发热、腹泻症状入院就诊。患儿的腹泻症状出现于2周前,因给予患儿采用混合喂养(添加配方奶粉)产生,腹泻频率为每日5次左右。每次腹泻量较少,入院前3天因温差变化出现发热症状。患儿入院后查体:体重为7.2kg,呼吸频率每分钟35次,脉搏每分钟128次,体温为36.7摄氏度。给予腹泻患儿辅助检查,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低于0.48mg/L,白细胞计数6.5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8.2,淋巴细胞百分比54.8。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阴性,便常规、培养检查结果显示:霉菌、白细胞、红细胞均为阳性。经上述检查结果,腹泻患儿入院初诊判断为感染性腹泻疾病。根据检查结果确立治疗方案:给予患儿退热、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持续治疗3天后,取患儿大便标本行便常规及细菌培养检查,便常规检查结果提示仅霉菌检测结果转阴,便培养提示阴性。根据上述复查结果,考虑患儿的腹泻症状系牛奶蛋白过敏所致,并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停止患儿当前的混合喂养方案,将配方奶粉替换为氨基酸奶粉。患儿沿用新方案持续喂养3天后,大便性状及大便次数均明显好转,便常规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患儿家属要求出院,指导其继续采用氨基酸奶粉喂养,患儿出院2周后随访,采用氨基酸奶粉喂养腹泻症状未复发,可确诊患儿为牛奶蛋白过敏。

例2,女,4个月。因腹泻症状入院。患儿自两周前由纯母乳喂养转为配方奶粉、母乳混合喂养开始出现腹泻症状,每日腹泻频率为3~4次,大便性状为黄色稀便,伴粘液。使用蒙脱石散、头孢克肟治疗3天后无效。患儿腹泻症状持续10天时增加便血症状,给予患儿静脉滴注适量头孢曲松,持续治疗3天后,患儿的症状仍未缓解。患儿入院后,常规行辅助检查:大便培养检查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便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白细胞(+)。入院初诊考虑牛奶蛋白过敏。根据初诊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暂停原治疗方案,停用母乳,给予患儿氨基酸配方奶粉,并给予患儿口服适量益生菌。自持续治疗2天起,患儿的大便形状及频率均恢复正常。治疗1周后恢复原混合喂养方案,患儿再次产生腹泻症状。嘱患儿家长以氨基酸牛奶喂养。

例3,女,5个月。因持续腹泻入院。患儿自入院前两周增加配方奶粉后,产生腹泻症状。大便呈黄色稀便,每日腹泻5次左右。入院后,行便常规及培养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考虑牛奶蛋白过敏。嘱患儿家长停用配方奶粉,转为完全母乳喂养后,患儿腹泻症状显著改善。

2 结果

本组3例腹泻患儿经采集病史、辅助检查、饮食规避后,均确诊其病因为牛奶蛋白过敏,实施喂养方案优化等治疗后,患儿的腹泻症状均消失。

3 讨论

腹泻是婴幼儿期的常见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这种疾病的病因较多,不同病因造成的腹泻表现各异[3]。牛奶蛋白过敏是造成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这种病因诱发腹泻的作用机制为:患儿机体应答牛奶蛋白不恰当的免疫,进而诱发消化道、皮肤等系统、器官或组织出现不良反应。由机体应答机制引发的消化系统反应即为腹泻[4]。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伴牛奶蛋白过敏致腹泻的婴幼儿及有牛奶蛋白过敏史的患儿约占总数的3%~7%左右。牛奶作为婴幼儿的主要食物之一,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要求患儿家长完全回避牛奶及其奶制品。

由于患儿腹泻的病因较多,且长期腹泻的危害较大,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体验,保障其安全,应尽快进行确诊[5]。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幼儿腹泻的诊断流程如下 (1)采集病史。收集腹泻患儿发病时间、腹泻频率、特征等信息。(2)辅助检查。除了采集腹泻患儿的病史外,腹泻患儿入院后,还应及时给予患儿便常规、大便培养等检查,以便利用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确诊。(3)饮食回避。目前腹泻患儿的临床诊断中,饮食回避是判定患儿的腹泻症状是否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的常用方法。如经初步评估考虑患儿的腹泻症状可能与牛奶蛋白有关,可参照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其回避含牛奶蛋白成分的饮食(调整喂养方案)。要求患儿进行饮食回避的同时,观察患儿腹泻症状的改善状况。如腹泻症状好转或消失,提示腹泻与牛奶蛋白过敏之间存在关联,应通过进一步检查、评估确诊;相反,如持续进行饮食回避一段时间后,患儿的腹泻症状无明显症状,应考虑其腹泻症状与牛奶蛋白过敏无关或不单纯与这种病因有关,仍需通过其他检查、调整治疗方案进行确诊。本研究3例腹泻患儿经一系列检查方法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致腹泻后,经饮食回避处理后,所有患儿的腹泻症状均明显缓解,提示这种方法可为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幼儿腹泻的诊断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上述诊断方法值得于腹泻患儿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幼儿腹泻对临床诊断、治疗的要求较高,一旦误诊,不仅可能导致患儿的病情加重,还会对其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负担。对此,临床诊断中,应注意将这种疾病与肠道感染所致腹泻、食物不耐受所致腹泻进行鉴别。其中,前者的鉴别方法为:肠道感染腹泻患儿多伴有发热症状,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显著缓解,而牛奶蛋白过敏致腹泻患儿则多无发热症状,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后者的鉴别方法则为:食物不耐受多出现于患儿进食大量食物或中量食物后,而牛奶蛋白过敏致腹泻则属于一种应答免疫机制形成的不良反应,其多出现于患儿少量进食时。通过患儿症状发生时间的评估及其他诊断指标判断其是否为牛奶过敏致腹泻,并根据诊断结果及时给予适宜处理。

综上所述,患儿出现腹泻症状后,应及时通过采集病史、辅助检查及饮食规避等方法确诊,并给予适宜治疗,以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此外,对于牛奶蛋白过敏致腹泻患儿,应确保患儿每日补充充足水分。患儿腹泻症状好转期间,及时为其更换尿布,于患儿每次腹泻后,轻柔擦洗局部皮肤,以防局部皮肤因排泄物长期浸润造成皮肤破溃,加剧患儿的痛苦体验。

猜你喜欢

奶粉过敏牛奶
送牛奶
过敏8问
炫彩牛奶画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奶粉危机
远离季节性过敏
妹妹的奶粉钱
你家奶粉只能冲着喝?这些妈妈们把奶粉做成了这个样子!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