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强迫性障碍一例报道

2018-04-11吴振国路月英王金成赵冉然王育梅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强迫性脑子里强迫症

吴振国,路月英,王金成,赵冉然,王育梅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精神卫生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强迫性障碍临床表现为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明知不必要,但无法控制自己,常和反强迫同时存在,使其感到极度痛苦但难以摆脱。音乐强迫性障碍以脑中不断重现音乐片段为主要特征,是强迫性障碍的亚型之一,临床上较罕见,国外文献报道已达近百例,但国内文献目前尚未见报道。作者报告1例音乐强迫性障碍,结合文献,总结音乐强迫性障碍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管理方案,以期引起精神科医生对其的识别和重视。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6岁,已婚,工人,因“脑子里反复出现歌声14年,加重2个月”于2016年9月25日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14年前,患者出现想听歌的时候脑子里就会有歌星唱歌的声音,听后感觉心情愉快。之后患者逐渐出现不想听歌的时候脑子里也有唱歌的声音,歌声反复出现,不受自己控制。现在,患者在觉醒状态下脑子里的歌声几乎持续存在,所唱的歌都是自己所熟知的,歌声随时变化、不固定。患者想要靠自己意志去控制这些歌声,发现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越控制越严重。当脑子里开始出现唱歌声音时,患者会感觉烦躁不安、焦虑、心情不好。由于歌声的干扰,患者感觉脑子变笨、反应迟钝、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愿与人交往,称与他人交流时跟不上节奏,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患者感觉非常痛苦,曾有不想活的想法,但无具体行为。近两个月来,患者病情加重,脑中仍旧反复唱歌,有时还会出现暴力、色情的镜头。患者脑中色情镜头的出现是在看过色情影片之后,这些镜头偶尔出现,不受控制,出现的频率和时间日渐增多,最多时每天出现4~5次,累计时间不超过1 h。这些镜头出现时患者感到紧张、心烦甚至心慌、出汗。患者曾在北京永安医院诊断为“伪幻听”,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效果不佳;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就诊,诊断不详,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效果不佳;在北京华大医院诊断为“强迫抑郁症”,具体用药不详;在邢台某医院诊断为“强迫症”,先后服用阿立哌唑、利培酮、氟伏沙明、奥氮平、氯米帕明、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这些药物都是刚开始服用时有效,脑子里唱歌的声音会减少,继续服药后病情又恢复到服药前水平。

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3年,目前口服“恩替卡韦片”治疗,病情较稳定。

个人史无特殊,否认精神疾病家族史及类似病史。体格检查正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接触好,言谈切题,强迫观念,脑子里反复出现唱歌的声音和暴力色情镜头,自己努力控制不但无效果,反而出现更多,情绪低落、焦虑,自知力存在;心电图、胸片、头颅CT正常;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血常规、甲功五项、生化全项、贫血三项、激素四项大致正常,乙肝六项提示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大蛋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43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33分,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分18分。诊断:强迫性障碍。给予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每周1次,每次50 min,进行行为训练和认知重构)。住院43 d后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患者脑子里唱歌及暴力、色情镜头出现的情况改善不明显,但当这些声音和镜头出现的时候患者学会不再去控制它们,而是转移注意力去做事情。现在患者能带着症状坚持看书、运动、做手工,心烦、焦虑的症状也有所好转。出院前HAMD评分7分,HAMA评分5分,Y-BOCS评分13分。用药过程:入院后第1天给予氟伏沙明片300 mg,持续服用15 d,第16天加量至350 mg,直至出院;入院后第1天给予阿立哌唑片5 mg,持续15 d,第16天加量至10 mg,服用至第27天时停药;入院后第27天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3 mg,服用3 d后加量至6 mg,直至出院。

2 讨 论

该患者脑子里出现反复唱歌,歌声来源于大脑内部,不同于言语性幻听中的音乐幻觉。音乐幻觉来源于外部世界,是通过感官获得的,体验逼真[1];该患者的症状不同于假性幻听,假性幻听不被厌恶,没有强迫性[2];该患者症状也不同于音乐回忆,音乐回忆是指作曲家或音乐爱好者沉浸在音乐思考和创作中,反复听或回忆一首特定的歌或其中的一部分,并有愉快的体验。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该患者的症状可归为音乐强迫,音乐强迫是在侵入性音乐意象(instructive musicual imagery, IMI)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美国精神病学年会,2013)]中未被提到。IMI以脑中不断重现音乐片段为主要特征,每段15~30 s[3]。音乐通常给人愉悦的感受,但这种音乐片段却对个体造成痛苦[3]。通常患者不存在耳部或神经系统的病变。IMI也称为耳虫或不自主音乐意象[4]。音乐强迫是指IMI的片段符合了强迫症发作的标准,这种强迫意象是经常性的、持续的、侵入性的、无目的、耗时的(每天超过1 h),并导致痛苦和功能障碍,且这种症状不是指固定的音乐片段[5-6]。患者脑中偶尔出现暴力、色情的镜头,未达到强迫性表象的标准,强迫性表象是指脑子里反复出现的、难以控制的、没有意义的、类似的景象[7]。

大多数研究认为音乐强迫是罕见的[8-9],目前还没有音乐强迫的流行病学调查。Taylor等[6]汇总了2014年5月1日之前国内外音乐强迫的病例,共计96例。之后Aneja等[10]又新报道了1例。总结这些病例报告可发现:(1)音乐强迫重复的内容都是患者过去或最近听到过的一首或多首歌曲,歌曲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多数是流行歌曲。有的患者听到的歌曲具有特殊意义,如一个痴迷于自己工作的音乐家,他所强迫的音乐为他自己作曲或演奏过的。(2)音乐强迫持续的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音乐强迫在觉醒状态下几乎持续存在,也可呈间歇性。(3)音乐强迫使患者感到恐惧,常回避与音乐有关的刺激或情景,严重时产生与音乐强迫相关的行为。如对铃声强迫的患者,竭尽全力避免接触铃声,把手机调整为静音或振动的方式,甚至要求别人也这样做,并戴着耳塞,避免听到手机的铃声。(4)大多数音乐强迫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大部分铃音强迫症患者发病前喜欢花费大量时间听音乐,每天总是花费2~3 h反复下载并改变他的手机铃声;部分患者音乐强迫的产生和生活事件有关,如有患者在其妻子去世后不久,脑中反复出现葬礼挽歌。(5)大多数患者在过去或当前并存强迫症的其他症状,包括反复清洗、检查等,有患者会出现口语、诗歌的侵入性回忆,一些患者具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特点,部分患者合并焦虑障碍、心境障碍、抽动障碍等。

音乐强迫性障碍的治疗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药物治疗:抗强迫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氯米帕明治疗音乐强迫与一般强迫症疗效无异,也有研究表明氯米帕明对音乐强迫治疗效果较好[10];利培酮、氯氮平、氟哌啶醇等药物可以有效治疗音乐幻觉和言语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11],但单独使用治疗音乐强迫是无效的。(2)认知行为治疗:改善患者不合理的观念,重建认知结构,减少抑制音乐强迫的无效努力,减轻痛苦,因为当患者试图去抑制这些症状时,其出现的频率反而增加[12-13]。(3)转移注意力:鼓励患者去唱另一首不带有“强迫属性”的歌曲,或参与一项需要记忆的工作和活动[14]。(4)行为治疗:暴露与反应阻止法也有治疗有效的个案报告[4]。该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但通过认知重建和行为训练,患者对音乐强迫的抑制行为减少,开始带着歌声做事情,抑郁焦虑程度较前减轻。

音乐强迫性障碍较罕见,与音乐幻觉、假性幻觉和音乐回忆有相似性,难以识别,常被误诊为精神病性症状,导致治疗的不合理。精神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须注意对音乐强迫性障碍的识别,以免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 vanden bosch der NEDERLANDEN C M,HANNON E E,SNYDER J S.Everyday musical experience is sufficient to perceive the speech-to-song illusion [J].J Exp Psychol Gen,2015,144(2):e43.

[2] PONTILLO M,CRESCENZO F D,VICARI S,et al.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in schizophrenia:A review[J].World J Psychiatry,2016,6(3):372-380.

[3] LIIKKANEN L A.Musical activities predisposetoin 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J].Psychol Music,2012,40:236-256.

[4] EUSER A M,OOSTERHOFF M,van BALKOM I.Stuck song syndrome:musical obsessions-when to look for OCD[J].Br J Gen Pract,2016,66(643):90.

[5] de SILVA P.Obsessional-compulsive imagery[J].Behav Res Ther,1986,24:333-350.

[6] TAYLOR S,MCKAY D,MIGUEL E C,et al.Musical obsessions: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neglected clinical phenomena[J].J Anxiety Disord,2014,28(6):580-589.

[7] 李曙亮,盛民生.认识领悟疗法治疗强迫性表象[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3):205-220.

[8] SAH A.Musical obsessions[J].IPJ,2013,21(1):64.

[9] NATH K,BHATTACHARYA A,HAZARIKA S,et al.A case of early-onset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with musical obsessions and comorbid tic disorder[J].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3,25(1):E14.

[10]ANEJA J,NEBHINANI N,GROVER S.Musical obsession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Indian J Psychol Med,2015,37(1):102-104.

[11]GRIFFITHS M D,ortiz de GORTARI A B.Commentary:Musical hallucinations:review of treatment effects[J].Front Psychol,2015,6:814.

[12]ISLAM L,SCARONE S,GAMBINI O.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resenting with musical obsessions in otosclerosis:a case report[J].J Med Case Rep,2014,8(1):384.

[13]LIIKKANEN L A,RAASKA K.Treatment of anxiety from musical obsessions with a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tool[J].Bmj Case Rep,2013,8(1):2133-2142.

[14]BEAMAN C P,WILLIAMS T I.Earworms(stuck song syndrome):towards a natural history of intrusive thoughts[J].Br J Psychol,2010,101(4):637.

猜你喜欢

强迫性脑子里强迫症
把脑子里的梗画给你看
诗是什么
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关系: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注水”时代
虐恋为何总是如影随形
近六成港人强迫性囤货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支付方式对于有强迫性购买倾向消费者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