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eusoft NeuViz 128 CT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2018-04-11许允发陈丽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瘤体工作站医师

王 强,王 琦,许允发,陈丽丽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101)

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而颅内动脉瘤破裂年发生率约8/10万,第一次出血后死亡率和致残率约30%,第2次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70%[1-2]。因此,及时发现和诊断动脉瘤成为降低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37~83岁,平均58.2岁。均急诊行颅内CTA成像,并于出血后3 d内行DSA检查。排除孕妇、对比剂或其他原因过敏、神经性皮炎、哮喘、心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房颤、高血压[收缩压 >18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 >110 mmHg]。

1.2仪器与方法

1.2.1MSCTA检查及图像分析使用Neusoft Neu-Viz 128 CT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140 kV,200 mA,准直 128×0.625 mm,螺距 1.20,重建层厚1 mm,间隔 0.5 mm,矩阵 512×512,滤波参数 F20,图像增强因子1.0。扫描范围:主动脉弓平面至颅顶。扫描方式:螺旋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置于头架上。使用ME-DRAD Stellant CT双筒高压注射器,经前臂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320 mgI/mL)70~80 mL,流率 4.0~4.5 mL/s;后以相同流率注射20~40 mL生理盐水。使用对比剂团注示踪技术,ROI定于主动脉弓下平面的降主动脉。

将原始数据传入Neusoft Advanced Visualization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对颈部动脉血管行矢状位及冠状位CPR,对颅内动脉血管行多方位MIP、VR、MPR。先由普通诊断医师对图像诊断、分析,后由高年资医师对结果确认复核。

1.2.2DSA及图像处理使用岛津大C臂X线机,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造影;对比剂为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70 mgI/mL),注射流率:颈内动脉 4~6 mL/s,椎动脉 3~4 mL/s,颅内动脉 3~4 mL/s;颈内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均采集正位、侧位和斜位图像。由2名影像科医师共同观察DSA图像,描绘动脉瘤特征,测量瘤体最宽径,意见不一致时经商议决定。瘤体测量工具为岛津后处理工作站2400自带电子测量尺。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r表示,分析2个变量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8例CTA检出动脉瘤110个,阴性12个;DSA检出动脉瘤113个,阴性9个,其中108个阳性结果一致。对108个阳性结果进行形态分析,其中无子瘤85个,检出子瘤31个(包括1个动脉瘤有2个及 2个以上子瘤),CTA与DSA结果一致(图1)。阳性结果一致者瘤体最大径,CTA测量为(8.5±1.6)cm,DSA 测量为(8.7±1.9)cm,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4.954,P<0.01,2组测量结果一致性较高。

3 讨论

随着MSCT的飞速发展,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与DSA的对比研究中,其诊断准确性得到多方面证实。但Neusoft NeuViz 128 CT投放市场时间较短,其相关研究较少。

国际普遍认同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 89.8%~98.0%、特异度为 75%~100%[3-7]。 本研究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87.5%,敏感性达到了国际认同度的高值,特异性达到国际认同度的平均值。本组MSCTA测量动脉瘤的最大径与DSA测量结果高度一致,说明其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通过本研究发现该机型具有以下优点:①扫描速度快,机架旋转一圈扫描长度为80 mm,本研究大部分患者为头颈动脉联合扫描成像,扫描长度一般为300~380 mm,4~5 s即可完成扫描,基本保证了对比剂的峰值与扫描速度的同步,使动脉内对比剂保持较高浓度,而静脉内对比剂较少,将静脉内高密度对比剂对动脉显示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②辐射剂量小,本研究中体质量指数(BMI)<25为 86例,扫描参数:120 kV,150 mA,辐射剂量10~12 mGy·cm;BMI>25 32 例,扫描参数:140 kV,160 mA,辐射剂量13~14 mGy·cm,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标准;③图像质量好,图像放大数倍后依然清晰,对小动脉瘤显示较好,也可准确分辨出动脉瘤的周围解剖关系;④工作站功能强大,有MinIP、VR、MIP等图像后处理方式,可全面、多方位观察动脉瘤的位置、形态、载瘤动脉及与周围结构关系;⑤VR模板是不同密度值的组织以不同颜色显示,该工作站把CT值、阻光度、颜色表和光照等多种因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图像色彩柔和,工作站中自带多个较好效果的模板,同时医师也可根据不同患者条件调整CT值、阻光度、颜色表和光照取得更好的VR图像,也可通过按住滚轮移动达到上述调整,便捷、实用,可比较清晰显示靠近颅骨的血管及颅底骨性结构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这也为设计手术入路提供了重要信息[8]。 与 DSA 比较,Neusoft NeuViz 128 CT 还可详细观察血管壁钙化、动脉瘤内是否有血栓及动脉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弥补了DSA的缺陷。

本研究不足:①工作站中3D-CT仅对横向与纵向进行计算,三维图像不能达到360°任意自由旋转,对于微小动脉瘤或特殊位置动脉瘤的旋转观察造成一定困难。本组漏诊1例发生部位为颈内动脉床突段内侧,紧贴颅底骨质,由于旋转角度问题,造成诊断失误;②3D-CT图像无法测量长度,对旋转好位置的动脉瘤无法方便的测量瘤体与瘤颈大小,仅能用MPR二维图像进行测量,给医师操作及诊断带来不便,也因MPR的二维图像无法准确显示空间关系,可能造成测量值偏差。

图1 男,70岁 图1a~1c分别为VR斜冠状位、MinIP右矢状位和DSA右矢状位图像。右侧大脑前动脉A3段不规则动脉瘤,图1c动脉瘤大小为1.9 cm×0.8 cm,CTA与DSA显示动脉瘤位置、形态、大小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Lell M,Anders K,Klotz E,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bone-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 (BSCTA) in head and neck imaging[J].Eur Radiol,2006,16:889-897.

[2]Westerlaan HE,Gravendeel J,Fiore D,et al.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in the selection of patients with ruptured intracranialaneurysms suitable for clipping or coiling[J].Neuroradiology,2007,49:997-1007.

[3]Yoon DY,Kim KJ,Choi CS,et al.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16-channel multidetector row CT angiography: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volume rendered images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ANJR Am J Neuroradiol,2007,28:60-67.

[4]Agid R,Lee SK,Willinsky R,et al.Acut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using 64-slice 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 to “triage” patients’ treatment[J].Neuroradiology,2006,48:787-794.

[5]Lubicz B,Levivier M,Francois O,et al.Sixty-four-row multisection CT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rupturedintracranial aneurysms:interobserver and intertechnique reproducibility[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7,28:1949-1955.

[6]王玉林,赵绍宏,王国兴,等.多层螺旋 CT诊断颅内动脉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1):1697-1700.

[7]McKinney AM,Palmer CS,Truwit CL,et al.Detection of aneurysms by 64-section 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 in patientsacutely suspected of having an intracranial aneurysm and comparison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d 3D rotational angiography[J].ANJR Am J Neuroradiol,2008,29:594-602.

[8]朱玉森,黄砚玲,李松柏,等.多层面螺旋CT血液铸型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8):754-759.

猜你喜欢

瘤体工作站医师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中国医师节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中国医师节》
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
Nd:YAG激光在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