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城古道映天山

2018-04-11席晓艳

书摘 2018年12期
关键词:喀什老城冰川

☉席晓艳

7月中旬,正是新疆油菜花开的季节,便约了几位朋友,做足了旅游攻略,一同前往天山脚下的喀什和伊犁,了解了西域老城和维吾尔族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夕阳下冰峰的壮丽奇观和探险者无畏的征服勇气。

漫步喀什老城

喀什位于天山南脉,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境内维吾尔族人口占比超过92%,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我们经乌鲁木齐转机,到达喀什时虽然已是下午4点钟,但火红的太阳依然高高地挂在头顶,算起来,与北京的时差相差近三个小时左右。早已等候在机场的维族美女古丽,将我们一行接到了她家。

古丽的家位于喀什市区,是她丈夫的祖宅,典型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经过翻新装修,却也不乏时尚气息。古丽的三个姐妹早已在院中热情迎候。踏进家门,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茶几上的各种水果,除熟知的西瓜、蜜桃、葡萄外,还有在新疆之外很少见到的鲜无花果、老汉瓜,咬上一口,真是甘甜爽快,唇齿留香。品尝水果尚未尽兴,晚饭已准备好了,饭桌上摆放着馓子、馕、干果,还有女主人精心酿制的各种果酱。大家品尝餐前小点时,冒着热气的手抓羊肉、手抓饭等主食相继端上,大快朵颐之后,以为晚饭该结束了,没想到又上来了拉条子。大家纷纷表示吃不下去了。晚饭后,女主人带头随着音乐跳起了维族舞,一直张罗晚饭、面带微笑、不善言辞的三姐妹也翩跹起舞。维族音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极具感染力,我们也不由得手舞足蹈加入其中。

刚到喀什就被热情好客的古丽一家所感动,对探访老城更是充满了期待。

喀什全称为喀什噶尔,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名字是西汉时张骞所记载的古疏勒,唐朝时曾设疏勒镇。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南疆维吾尔上层人士应召陆续来到北京,拜见乾隆皇帝。27岁的买木热·艾孜姆被选入宫,册封为和贵人即香妃,香妃墓就座落在喀什城郊。老城区位于喀什市中心,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喀什老城

喀什老城

走进老街巷,但见东转西折,迂回曲折,看似路尽,却柳暗花明又见一巷。道路两边是一户户维吾尔民居,两条巷道的相接处,跨街架起一间小楼,似过门廊,使小巷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幽深。孩子们三三两两自在玩耍,妇女们有的提着篮子去买菜,有的在自家门口聊天。在一处小巷里,发现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踮着脚奋力地拉自家大门,因力量有限,急得直叫。我们笑着向前,帮他拉开了门,院子里站着一位精干的中年男子,看见我们便热情地迎出来,示意可以到家里去。面积不大的天井种着一棵大树,直接长到了院外,指向云天。通往客厅的廊道上一位妇女正在洒水清洁,见到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屋舍很有特点,在有限的平面上,盖起两到三层土木结构的小楼,客厅、居室皆由木质扶梯、楼梯连结,晾台位于屋顶,屋子院落都整洁明亮,平面虽然不大,但沿展向上的空间,使各屋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告辞时,男主人说中午到了,可以在家里吃饭,面对素不相识老城居民善意的邀请,我们反而不知所措,怀着感激之情与他们道别。

漫步老城街道,想找一处民族风格餐馆用午餐,却偶然发现一个“古巷道咖啡馆”,除大门和牌匾外,整个外墙被绿色藤蔓围绕,颇具浪漫气息,不禁让人感慨古朴和现代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走出老城,又来到了南疆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大巴扎。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喀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商品集散地,当年由西安出发的商旅,无论走天山南路抑或走天山北路,均在此地汇合。自从红其拉甫口岸和吐尔尕特口岸相继开放后,打开了国际商品的通道,大批外国游客和商贾、商团,络绎不绝,带来大量异国商品参加贸易,也从大巴扎采购许多中国商品。

走进大巴扎,眼睛被鳞次栉比的摊位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喀什及新疆的各种土特产、手工艺品、日用百货、瓜果蔬菜、生产资料以及各种乐器等应有尽有,令人赞叹,可以说这里是体现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地方。从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挂毯、铜壶、披肩到来自于中亚地区的皮帽子、围巾等,我们兴高采烈满载而归。

好客热情的维吾尔族同胞,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繁荣的边贸市场!是民族团结融合的力量和经济繁荣才带来的巨大发展。不仅如此,作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起点的喀什,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区位优势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喀什,交织着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平静而繁荣的现在,相信她的明天会更美好!

远足夏塔古道

结束了喀什的行程,我们乘机翻越天山到达北疆伊宁,直奔昭苏县的夏塔,准备行走冰川古道。

“夏塔”是古代北疆伊宁至南疆阿克苏的交通驿站,邻近天山主脉,又因为它自古以来是沟通天山南北的交通便道,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所以被称之为“古道”。“夏塔”取自蒙古语“阶梯”之意,据说清朝时,政府在木扎尔特冰川上设有70户专门凿冰梯的人家,并养护冰梯形成的道路,方便商旅们翻越冰川,得名“沙图”,即夏塔,现为昭苏县夏塔柯尔克孜民族乡政府所在地。

我们由此转乘旅游景点的专用大巴车,进入古道山脉。沿着状如长廊的崎岖山路,进入崇山峻岭,两岸山势壁立,雪山融化的夏特河水由山间畅快地倾泻下来,湍急向前。行驶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一片开阔营地,黄昏时分入住冰川脚下、夏塔河边的民宿毡房。大家没顾上吃晚饭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一处观景台。高大巍峨的木扎尔特雪山冰川就在眼前,呈现醒目耀眼的白色轮廓,山峰被周边的山脉围绕着更显突兀挺拔峻峭。顺着冰川主峰往下逐步沿展,便是茂密的抗严寒的冷杉树林,山脚下奔腾着雪山融化的河流,河岸边是杉树林及绿茵茵的草地,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天然画卷。更为奇妙的是,夕阳余晖中的冰川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呈现在镜头中竟然变幻出色彩斑斓的影像,令人惊叹不已又激动万分,我们为能抓住这转瞬即逝的自然奇观而倍感庆幸。

第二天早上,在向导的指引下,开始沿着夏塔峡谷中的土石小道,迎着冰峰,逆流而上,向古道走去。古道全长120公里,道路蜿蜒崎岖,地势险要,还要翻越天山主脊上海拔3600米的山峰。有些地段狭窄,仅限人、马、骆驼等人畜通过,车辆难以翻越。到了清代也许是因为有了冰梯的缘故,达到古道利用的黄金时期,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区的很多维吾尔族百姓,经过古道举家迁至伊犁地区的昭苏,进而迁往其他地方。到了现代,古道还被断断续续利用,常有南疆的小商贩们,三五成群赶着牲畜来伊犁做买卖,也常有国内外探险爱好者涉足古道,体验古人翻越雪山的滋味。

古道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有过炫目的辉煌。据史书记载,两千多年前汉朝的和亲公主细君和解忧,先后远嫁乌孙国,这里留下了她们的足迹,也流下来了民族融合的故事;公元627年,唐玄奘从古都长安出发,经古道西行取经,并将行程记录于《大唐西域记》中;上个世纪初期,芬兰探险家马达汉,由南疆的阿克苏出发,途经古道得以回归故土,并于1944年至1946年担任芬兰共和国总统。上世纪中叶,人民解放军先后打通了两条跨越天山南北的通道,从此,险峻的夏塔古道逐渐被人遗忘,荒凉和静默反而造就了原生态的美。

我们行走的小道位于山谷中间,两边草木茂盛,不时会有旱獭家族窜来窜去,全然没把游人放在眼里。远方河边的浅滩上散放着几十匹伊犁骏马,悠闲地啃着嫩草。沿着小道穿过一片小树林后,便步入了花的海洋。各种各样的野花,在青草中间呈红、黄、蓝等多种颜色竞相开放,自然多姿而不矫揉造作,呈现出一种坚强的美丽。平视冰峰横亘天边,仰望古木参天,层峦叠嶂,脚下青草丰茂,百花盛开。如此良辰美景,怎能放过,以冰川为背景,以蓝天白云为映衬,以草地、野花、河流为点缀,留下美好的记忆。

迎着冰川前行,雪峰似乎触手可及,但再往里走草地渐渐减少,被一些低矮的灌木取代,我们就此驻足,没有打算继续前行。翻越夏塔古道是集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徒步活动,穿越途中,支离破碎的冰棱、冰缝、冰河,以及汹涌的雪山融雪,都会给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不难想象,在这样高海拔山区徒步,道路的艰辛和恶劣的天气随时会夺去翻越者的生命。我们并不是刻意学习古人和探险者翻越和征服冰川,更主要的是体验祖国辽阔壮丽的山河、古代商旅们的艰辛和毅力、以及如今探险者无畏的征服勇气。

夏塔古道,雪山冰峰,此行虽未实现翻越,但领略了你的独特魅力,默然祝愿这壮美的传说一直沿续下去!

猜你喜欢

喀什老城冰川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春回老城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老城旧影·和平路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遇见喀什 读懂喀什
遇见喀什
冰川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