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与发展
2018-04-10李晶环
李晶环
摘 要:开展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小学音乐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轻松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课程。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艺术形象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在音乐课程中渗透德育功能,可以促进小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渗透
现阶段,在进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全面性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小学音乐课程在渗透德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向学生渗透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这样能够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德育。
一利用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是最终的目标,同时还需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之间的相互配合,这样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小学生体会典雅音乐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音乐课程中渗透德育功能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過运用声、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教材中的乐曲进行聆听,这样在学生聆听乐曲的同时,还能够体会每一首乐曲中表达的情感。例如,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摇篮曲》表达的意境安静舒适,饱含一个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这就需要让学生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认真的体会。歌曲是一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而音乐的旋律能够体现作曲者的情感波动,让学生欣赏音乐歌曲以及学习音乐知识,就是让学生体会作曲者表达情感的过程,而学生在聆听音乐乐曲的时候,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情感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音乐对于学生来说,其感染力比较大,而在学生情感波动的情况下,会对学生德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音乐教材进行解读,保证学生对音乐理解的正确性[1]。
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功德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运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为此,不能运用生硬教学的方式,需要保证渗透德育功能的全面性。在音乐课进行常规训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在开始音乐课的时候,需要保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树立尊师重道的意识;在学生基本能力训练当中,需要将德育功能渗透到每一个训练项目中,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团结的精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地对教材进行解读,将教材中优秀的品质对学生进行灌输,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德育功能;在进行课堂小结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现学生存在的优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材内容的背景,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阐述。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音乐家的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于《拉起手》这首歌,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和团结友爱,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思想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
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模板,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而对于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师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教育时,长时间下去,就能够感染学生对老师的行为进行效仿。在教育事业中,教师需要注意自己行为的规范性,才能够保证引导作用的积极面。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的过程中,需要让教师在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功能,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可以保证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身的思想还是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没有树立正确价值理念的情况下,是比较容易跟风的一个群体,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进行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自己言行举止的规范性。而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衣服的整洁性,对自己的教学态度进行端正,然后运用合理的教学语言。这样学生会受到教师的一定影响,自身也会模仿老师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通过运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用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促进优良德育功能的形成。
四结语
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功能已经逐渐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选择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保证渗透德育功能的全面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李一虹.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