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8-04-10高雪
高雪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朗读能力不强,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地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探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时间不足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时间不足的现象。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文章写作技巧等方面,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少之又少,只是让学生快速地阅读一遍课文,大体地了解课文所讲内容,教师未考虑学生是否读懂便开始进行讲解,严重限制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有效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时,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但对学生朗读的语感缺乏指导;使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应有的语调,从而朗读时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表达。
(三)朗读目的不明确
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朗读时缺乏重点,没有明确的目的,朗读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朗读时看似热闹,但对文章的重点部分却没有读懂读透,读完后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明白了什么。这样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四)缺乏有效的评价
学生在完成朗读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是简单的“好”或者“不好”,使学生也不清楚自己好在哪里,差在什么地方,从而不能很好地进行改进,严重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在朗读教学中不断丰富课堂内容
首先,教师要想从根本上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而制订出尽可能符合教学现状的朗读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法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起学校的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朗读空间。其次,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还应该不断延伸,而且在延伸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脱离教材,而且保证朗读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而体现出朗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充满兴趣,进而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也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如此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开放式阅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在小学语文朗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朗读,从而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融入课文情境中,使语言文字变得更加形象化,进而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故事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感情,你认为这篇文章中最感人的细节是什么,有哪位同学可以有感情地向全班同学朗读这篇文章?”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以后,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进行分组,并对这篇文章进行朗读,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点评,教师进行巡视,并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合理训练,充分发挥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的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水平,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想象力,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知识。比如,在日常的朗读训练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每天所写的日记朗诵出来。对于踊跃表现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这样能够促进更多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同时,对于某位学生所写的日记,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大家对其当时情景以及心情进行揣摩,这样能够充分地调动大家的想象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长期的坚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隋本忠.淺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朗读教学[N].发展导报.2019-03-19(021).
[2]栗国平.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要有实效性[N].发展导报.2018-10-26(024).
[3]曹慧琴.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探究[N].发展导报.2017-11-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