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经济下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2018-04-10何奇彦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集镇家村旅游者

何奇彦

一、新常态经济的概念

新常态(New Normal)一词最早出现于2009年,在“探讨危机后美国各个经济领域复苏和发展新模式”论坛上,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格罗斯在发言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形容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的缓慢复苏过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系统阐述了什么是“新常态”。他认为,新常态经济主要有三个特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国内学者张占斌等认为,新常态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主要是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速转换,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换,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简新华等认为:“新常态不是不要GDP,而是要以人为本、成本更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好、成果公平共享的GDP”“新常态不是只由创新和消费驱动、不要投资和出口”。

二、新常态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

长期以来,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产业,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更是被欠发达地区视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常态时期的到来,乡村旅游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需求侧看,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意味着居民收入已经普遍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实际上,2016年我国天津、北京等9省市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已经达到发达水平。旅游者在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国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也大幅提升。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40%,这意味着旅游者有了更高的审美层次和情趣,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从供给侧看,原有的规模化、低层次的旅游产品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是高质量、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除此之外,新常态下对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视将使地方政府更重视旅游项目的宏观规划,而旅游供给者将不得不对旅游产品的环境效益进行更

多的投资。

三、陕西乡村旅游的现状

(一)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陕西乡村旅游发展速度极快,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袁家村、马嵬驿等为代表的乡村集镇旅游和城市周边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形式。《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显示,陕西省乡村旅游规模在全国各重点省份排名第二。2015年共接待旅游者1.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58.9亿元,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已经超过了全省接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袁家村、马嵬驿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础设施的滞后已经对陕西乡村旅游发展产形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位布局问题,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缺乏宏观规划,难以与公共基础设施形成互补效应,道路交通条件不尽人意,尤其是主干道到景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恶劣;二是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主要集中在食宿和娱乐项目开发上,对景区环境、景区人车线路分流和停车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部分景区住宿条件较差,对厕所与厨房等卫生要求重视不够,严重影响旅游者的消费体验。

(三)特色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尽管陕西乡村已经出现了袁家村、马嵬驿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优质产品,但总体上看,大部分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较低,雷同现象严重。如农家乐旅游大部分都是农家饭、钓鱼、棋牌等项目且千篇一律,难以满足旅游者逐渐提升的旅游需求。另外,乡村集镇旅游项目也大多模仿袁家村的形式,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旅游者的多次消费。

(四)生态性有待加强

加强旅游发展的生态性是新常态经济下对乡村旅游提出的新要求。既要重视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均衡。然而当前关中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投入重视不够。以著名的高冠瀑布农家乐为例,沿瀑布及河流两侧兴建了大量的农家乐项目,在旅游旺季人满为患,对当地的水环境、空气环境、植被等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新常态经济下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性

加强乡村旅游的生态性指既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享受自然并认识自然)和责任(保护自然),同时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并带动相关社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均衡。因此,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从政府层面要重视对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宏观布局,加大对旅游集镇建设的审批力度。从项目开发者层面要重视景区的环境建设,落实游客容量控制、废弃物处理等环保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强化游客的自发环境保护意识。

(二)加强乡村集镇型旅游产品开发的主题性和特色性

相对于农家乐旅游资源,乡村集镇型旅游产品投入大、转向难。当前,关中地区已建成的乡村旅游集镇有袁家村、马嵬驿、白鹿仓、周至水街等十余家,其主题基本上都是关中民俗,卖点相似。在市场已趋近饱和的现状下,各旅游集镇应在深度挖掘关中民俗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景区自身特色,提出旅游产品的主题性和系统性,形成类似春季赏花、夏季纳凉、秋季摘果、冬季玩雪的配套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消费者的可识别性和旅游体验。

(三)改善环境及基础设施

改善环境及基础设施,在乡村旅游市场主要为自驾游客的背景下尤其要注重加大景区道路和停车场地建设,同时合理分流景区的人行道和车行道。另外,强化景区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等卫生条件建设也是新常态下市场对乡村旅游项目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旅游“脏乱差”现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景区自身的合理规划,更需要发挥政府和行业组织的监管与引导作用。

(四)重视品牌资源打造,吸引长线游客

当前,关中地区乡村旅游的游客构成以短线旅游者为主。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自驾游的不断增加,旅游者出游时在空间距离的选择上更加自由。因此,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可以借鉴乌镇、周庄等江南小镇的经验,注意對产品的品牌打造,开发类似于袁家村的品牌乡村旅游小镇,并加大对其的推广宣传,吸引陕北、陕南以及周边省份的旅游者。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集镇家村旅游者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地质灾害频发山区聚落安全性探索——以横断山系的集镇和村庄为例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