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联”那些事
2018-04-10郭旺启
郭旺启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也就是公众熟知的“狗年”。自古至今,中国流传有许多嵌有“犬”或“狗”字的妙联巧对,读来妙趣横生。
据传,四川成都有位书生,每天清早起来,就坐在门外读书。前屋有个员外,听得不耐烦,便故意挖苦道:“门外马嘶,想必腹中少料。”书生听了,不甘示弱,大声回敬道:“堂前犬吠,肯定目内无珠。”员外话里藏刀,书生机敏应对,均一语双关,寓庄于谐,令人拍案叫绝。
唐代田园诗人戴叔伦,幼年才思敏捷、聪慧过人。一天,老师带他去郊游。师徒二人来到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看见一只白色的公鸡正在啼叫,老师遂出一上联“白店白鸡啼白昼”,让戴叔伦作对。此联巧妙地嵌用了三个“白”字,戴叔伦要想对得工整,实非易事。直到黄昏时分,师徒二人来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忽遇一只大黄狗蹿出来,对他们狂吠。戴叔伦灵光一闪,脱口对出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
明代大学士丘濬出身贫寒,幼年在学堂读书。一日,因下雨屋漏座湿,一富家子弟和他争抢座位。先生偏爱好学多才的丘濬,把干的座位让给他坐,而未给富翁之子。富翁得知此事后,立即跑来指责先生,并怒斥丘濬曰:“谁谓犬能欺得虎?”丘濬虽年少家贫,却毫不退让,他从容对答:“焉知鱼不化为龙?”富翁听后,知道丘濬长大后定有出息,只得悻悻而去。
明万历年间,福州一位叫蔡逢益的教书先生,因故与一位卖书笔的林姓商贩发生了口角。在争吵过程中,蔡先生以联讥林曰:“狂犬无知,敢入深山斗虎豹。”林某见蔡出言不逊,也针锋相对:“困龙未遇,暂来浅水斗鱼虾。”后来,林某苦心攻读,竟科第连捷,官至广东布政使。蔡逢益也弃文习武,后升任南澳总兵。
清朝庚子之乱后,北京局势混乱,在军机处做官的商城人易诚吾自题一联贴于书房:“世事一朝等刍狗,乡心千里付莼鲈。”“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重视的祭品,不过,用完以后,即被丢弃。“莼鲈”是指晋代张季鹰在外做官,于秋风中思念起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上联表达出对纷乱时局的失望之情,下联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此外,还包含了归隐田园的想法。
民国名士张难先,为人正直,对官场混乱之风极为不满。某年春节,他在狗圈鸡笼上贴一对联:“拍马吹牛,是真类狗;攀龙附凤,不如养鸡。”此联辛辣地讽刺了民国年间,拍马逢迎的官场乱象,见者无不会心
一笑。
郭沫若年少时,曾在私塾读书,颇为顽皮。有一次,他和同学们一起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生气地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此事,却没人敢承认。于是,先生就出联责骂学生:“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说:“谁要是对上了,可免罚。”郭沫若思索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听后,惊其才志,高兴之余,也免了对他的责罚。
1994年,作家马烽在山西太原南华门居住的两层小楼上,贴了一副对联:“过了七回狗年,老当益壮不可能;奋斗半个世纪,继续革命没问题。”上联,透露出又逢本命年的主人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下联,则表达了主人一生坚持奋斗的远大志向。
这些对联,或诙谐幽默,或对仗工整,或辛辣諷刺,或流露情趣,或直抒胸臆,或表达志向。总之,狗年赏“犬联”,的确是妙趣横生、墨香萦怀。
(选自《河北日报》2018年2月23日。荐稿人: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