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2018-04-10李妍
李妍
所谓智慧旅游,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现代化通信技术来完善处理各种数据信息,同时将诸多先进技术融入旅游业中,拓展旅游业的生态发展渠道,满足广大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并且带领游客参加良好的互动体验,充分发挥了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用,实现了旅游发展新形式,优化完善了旅游产业结构,有效促进了旅游业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一、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的优势
(一)避免了旅游信息不对称现象,强化了旅游服务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群众生活条件的提高,空闲时间到外旅游成为了现代人的首选,但是目前有不少人想旅游却不知道去哪,而且旅游团的旅游量和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者与旅游团的信息不对称,旅游团的旅游信息宣传力度不够,潜在游客没有及时搜索到有参考价值的旅游信息。现阶段,都市白领在旅游消费总比例中占据较大比重,这一群体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手段就是互联网,但是互联网参与我国旅游业营销活动的时间不长,因此就出现了旅游团客户量少,而客户又没有更多的旅游参考信息。以互联网为依托发展智慧旅游业,客户不仅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取大量的旅游信息,同时还保障了旅游团与潜在客户的信息相对称。旅游团在掌握潜在客户的需求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匹配的旅游计划,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旅游服务质量及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优化整合各旅游资源,完善经营模式
虽然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风景民俗,加之交通运输越来越方便,为旅游业的优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旅游资源不畅通、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可供人们选择的旅游区域甚少。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了理想的选择。通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各种旅游资源优化整合起来,以便想旅游的人及时找到自己满意的旅游景点。此外,加快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旅游发展,还实现了完善的经营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所有开发旅游资源的市
场主体。
(三)创新旅游管理平台,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先进的云技术可把本地区政府部门、公安部门、医疗卫生部门等各部门的信息集中起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及时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系,有效处理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是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大国,应牢牢抓住入境旅游这一机遇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并爱上中国的优秀文化。如何有效应对外国游客的突发事件是我国旅游管理局必须深刻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保持各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
互通。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策略
(一)针对潜在客户的多元需求,整合旅游信息
由于每个人对旅游商品有不同的喜好,所以应针对潜在客户的多元需求来整合旅游信息,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客户对旅游商品的认可度,进而刺激其产生购买欲望。一方面,为潜在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信息,以便客户理清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在良好的旅游体验基础上深入分析客户的选择偏好,以此提高客户对目标景点的满意度。
(二)设置专门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扩大服务领域
将互联网作为中心,发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务银行的辅助作用,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发展旅游业,并确立科学的旅游分销系统。推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有助于加强旅游业和游客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且致力于建立多领域交流平台,推动旅游交易的双向发展,从而拓展多元旅游生态发展方式。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并非只注重旅游业本身,还必须在旅游业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的服务,以此优化整个经济组成结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没有地理与年龄限制,牵涉各个行业领域,因此该平台具有人员密集型特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融入企业招聘与培训、互联网电商、交通等各领域信息,进一步加快了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并且由于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社交环境,所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动智慧管理
将互联网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智慧景区、智慧旅游等市场新形态,通过互联网推进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景区管理水平。首先,建立智慧管理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思维在旅游景区中的创新应用,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景区运营管理,设置专门的微信群指挥中心,争取在智慧旅游管理各环节中全面渗透。其次,加强监测控制。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手机APP等软件充分了解旅游景区内游客与车辆的时空分布信息,从而均衡游客时空布局。设置票务门禁系统,对游客进行分时售票、分段进入、分区游览,减轻由于游客数量增加对景区环境和服务设施造成的压力。最后,加强数字化管理。设置完善的大数据平台,优化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感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确保景区内营销、交通、公安等各种信息的畅通,按照旅游数据信息,构建完善的旅游预测预警系统,从而强化应对突发问题的管理能力,为广大游客营造和谐安全的旅游环境。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智慧旅游領域中已经是新常态下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加快了旅游商品与服务的优化升级,而且为广大游客提供了诸多便捷及良好的互动体验,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功臣”。
(作者单位:珠海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