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發令槍響 台商淘汰賽開跑
2018-04-10
年終歲尾,昆山市突發一紙「要求270家企業全面停產以限制排放污水改善水質」的「緊急通知」,包括鴻海集團、臺塑集團所屬企業等多家台商赫然在列;儘管旋即又暫緩實施,「停產令」還是在兩岸台商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巧合的是,2017年12月25日,第693號國務院令《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出台;2018年1月1日,中國大陸第一部専門體現綠色稅制的「環境保護稅法」也將在全國開徵實施,企業只要産生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及噪音等4類污染,均需纳税。
「停產令」雖然「緩期執行」,但在環保已成為最重要國策的大背景下,政府對環境治理的決心和勇氣毋庸置疑。自2016年中開始至今的4批環保稽查,大陸已有近7萬家廠商遭勒令整改,2.5萬家受罰,罰金總額超過12億元人民幣。
企業環保達標難不難?難!比如,工廠處理1公噸廢水總成本大概10元人民幣。以一家電鍍公司為例,要做到符合標準,成本會是60到70元人民幣,這讓已經薄如刀刃的毛利率更加雪上加霜,企業「刀尖上跳舞」的日子亦變得愈加艱難。
可以預見,環保的高壓態勢,將對大陸產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大陸不再是世界工廠,今後設廠投資製造業的難度和成本將大大升高。一缐大廠會更具優勢,二、三缐小廠會被加速淘汰。
「早年是拚經濟,現在是拚環保。」一直以來,有實力的企業每年投入大量環保資源,而一些小企業並不投入,市場公平被打破。環保成本低的小企業刻意拉低商品價格,大企業被迫跟價,最後利潤無法承受環保等成本費用,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等問題。只有先建立一個公正合規的市場氛圍,再通過市場化手段進行競爭,低污染高質量的優質產能才能透過擴建、兼併和改造不達標產能,逐步實現新的供需平衡,脫穎而出的優秀企業也才能具備國際競爭實力。
客觀來看,當下大陸的環保、工業防污動作是全國性的,並不只針對台商。在大陸環保無限上綱的政策下,台商將與其他企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要麼按規定繳納環保稅,要麼加大排污整治力度以符合新的環保標準,要麼搬遷改造尋找其他適合的生產地……大陸環保發令槍已經打響,台商淘汰賽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