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影响

2018-04-10宋玉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白介素紫癜肾炎

宋玉美

(河南省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病医院 检验科, 河南 周口, 46600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气管细小动脉、毛细血管的血管炎症,临床常伴肾损伤、腹痛以及关节痛等情况[1]。该疾病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头痛等,皮肤出现淤伤、瘀斑或皮疹,严重时则出现疱疹、溃烂[2]。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当前对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但临床研究认为其发生与人体体液免疫、炎症介质、细胞免疫等存在联系[3]。本研究探讨了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临床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血清白介素16(IL-16)和白介素18(IL-18)的影响及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确诊为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断依据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关于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4]); 存在蛋白尿或血尿情况; 检测前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根据患儿病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常规治疗组中,男16例,女9例; 年龄4~16岁,平均(10.9±5.2)岁; 病程0.2~4个月,平均(2.1±1.2)个月; 急性期12例,缓解期13例。联合治疗组中,男15例,女10例; 年龄4~15岁,平均(10.1±5.1)岁; 病程0.3~4个月,平均(2.2±1.3)个月; 急性期13例,缓解期12例。另选取25例查体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5~15岁,平均(10.7±5.2)岁。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患者知情同意,且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较轻,属于孤立性血尿或病理1级,患儿蛋白尿、孤立性蛋白尿、血尿或病理Ⅱa、Ⅱb、Ⅲ级,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儿尿液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病理分期为Ⅲb、Ⅳ级,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5], 如患儿临床症状和病理较重就服用泼尼松,药量为2 mg/(kg·d) ,最高不超过60 mg,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减少药量,同时静脉滴注环磷酰胺,药量为10 mg/(kg·d),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药量。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均空腹抽取血液2 mL作为检测样本,将样本放入离心管中,并以2 000 转/min转速离心后获得血清,将血清放入冷冻冰箱保存备用[6]。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对血清中IL-16和IL-18水平进行检测,酶联免疫试剂盒来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依照酶联免疫试剂盒上说明进行相应操作。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IL-16、IL-18水平比较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血清IL-16、IL-1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IL-16、IL-18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联合治疗组急性期、缓解期与健康对照组 血清IL-16、IL-18水平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的血清IL-16、IL-18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治疗组患儿急性期血清IL-16、IL-18水平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主要为器官和皮肤中的细小血管与毛细血管出现变态反应性出血,是一种血管炎[7]。过敏性紫癜病理损害一般为表层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中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为消化道黏膜出血、肾脏病、关节疼痛、关节炎以及可触及性皮肤紫癜等[8]。该种病症一般为自限性,患者会在一段时期内自动痊愈[9]。但多数患儿会出现并发症,据统计, 74%~84%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关节痛或关节炎症状, 61%~76%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胃肠道受累症状, 44%~47%的敏性紫癜患儿存在肾小球受累症状,紫癜性肾炎更是在继发性肾炎中发生率最高[10]。

过敏性紫癜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结论,但大量临床研究[11]表明,过敏性紫癜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可能和基因多态性改变、免疫学异常、凝血及纤溶紊乱有一定联系。过敏性紫癜患者的Th1/Th2会出现异常情况,导致细胞因子出现异常蜂分泌情况,进一步促进过敏性紫癜发展。相关研究[12]认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人体免疫反应介导的血管炎性疾病。患者在出现过敏性紫癜时IL-16、IL-18水平上升明显,与过敏性紫癜的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13]。IL-16是一种激活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T 细胞的活化中。在早期炎症中,IL-16也作用于呼吸道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以及单核/巨噬细胞等的活化中,这些细胞在IL-16作用下会游走应答,主要是定向游走于血管和气管,并形成聚集,进而造成炎症情况[14]。IL-16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能够对IL-10等表达进行增加,进而作用于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症临床症状的发生及发展[15]。IL-16对B细胞具有刺激作用,进而产生IgA 等免疫球蛋白,形成沉积于血管壁的抗原抗体结合循环免疫复合物,对补体进行激活,使小血管壁和毛细血管出现炎症情况,增大了血管通透性,引发各种临床症状,当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就容易造成患者肾脏损伤[16-17]。IL-18属于白介素-1家族中的一员,能够对细胞增生进行调节,并分化和生成细胞外基质。IL-18作为重要的免疫应答调节因子,可有效反映患者炎症状态,并能对巨噬细胞和T细胞产生激活作用,进而出现诸多细胞因子,造成炎症较快发展[18]。研究[19]显示,IL-18在诸多炎症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敏性紫癜患者IL-18远高于健康人,且随着病症发展而增加,在过敏性紫癜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1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16、IL-18水平比较 ng/L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P<0.05。

表2 联合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16、IL-18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 与联合治疗组缓解期比较, #P<0.05。

在临床治疗中,激素可与细胞内激素受体结合成二聚体,活性的二聚体对炎症细胞渗出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结合,同时糖皮质激素对IL-16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0]。研究[21]发现,过敏性紫癜及并发症的生成和发展极有可能与血清中IL-16和IL-18水平有着紧密联系。因而,在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时,对血清中IL-16和IL-18水平进行检测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指导。本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血清IL-16、IL-18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IL-16、IL-18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联合治疗组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6、IL-18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急性期血清IL-16、IL-18水平高于缓解期(P<0.05)。由此提示,血清IL-16、IL-18水平可能会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临床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会通过抑制IL-16和IL-18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血清IL-16、IL-18水平对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病情发展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1] 刘玲, 张东风, 李春珍, 等.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15, 33(2): 151-154.

[2] 曹桂红.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因素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1): 126-128.

[3] 张国胜, 侯小静, 朱广领, 等. 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诊治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5): 196-197.

[4] 易著文. 儿童紫癜性肾炎诊治循证指南的解读[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 2(4): 289-291.

[5] 吴瀚, 刘春莹. 化瘀止血方加减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经验[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2): 56-57.

[6] 张晓利, 孙昆, 吴银, 等. 环磷酰胺与糖皮质激素双重冲击疗法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研究[J]. 疑难病杂志, 2016, 15(1): 40-43.

[7] 何盾, 吴芳兰, 陈立华, 等. 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对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6和18水平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 27(8): 47-50.

[8] 宋晓颖, 王淑义, 姜伟. 小儿过敏性紫癜血清白介素-23水平变化的意义[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6(6): 593-595.

[9] 李爱连, 胡志芳, 史宏恩. 血清因子水平变化在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4): 2647-2649.

[10]李禹兵, 刘延香.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IL-16、IL-18水平的研究[J]. 西部医学, 2011, 23(4): 661-662.

[11]刘丽, 黄燕萍, 房夏玲, 等. 血液灌流治疗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23及IL-17水平的影响及意义[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7(8): 796-799.

[12]李玲弟, 王香云, 黄琴. 过敏性紫癜肾炎住院患儿的变应原测试与临床表现、病理的关系[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3): 41-42.

[13]赵芸. 急性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96): 9-10.

[14]刘秀娟. 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特点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8): 134-135.

[15]许亚红, 张金秀, 郭特鎏, 等.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IL-16、IL-18水平的临床实验分析[J]. 医学信息, 2015, 28(13): 78-78.

[16]陈彩燕, 邱慧英. 过敏性紫癜肾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变化[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33): 4120-4123.

[17]Jauhola O, Ronkainen J, Koskimies O, et al. Outcome of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8 years after treatment with a placebo or prednisone at disease onset[J]. Pediatric Nephrology, 2012, 27(6): 933-939.

[18]张国华. 小儿过敏性紫癜血清白介素18含量的检测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22): 63-63.

[19]李沫民, 柳旎, 张淼, 等.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期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7, 25(1): 181-185.

[20]Fan Z M, Yuan-Feng F U, Xia Z K, et al. The treatment of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in children combined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 and corticosteroid[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2013, 28(8): 1426-1427.

[21]邢静, 李文斌, 刘振奎, 等.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IL-21、TGF-β、TNF-α和IgA1的变化及其意义[J]. 海南医学, 2017, 28(3): 394-396.

猜你喜欢

白介素紫癜肾炎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