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2018-04-10严小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列酮吡格脂联素

龚 轶, 严小宏

(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1. 药剂科; 2. 医务科, 湖北 武汉, 430015)

糖尿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在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引起的疾病[1]。其中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出现障碍以及胰岛素抵抗进行性加重,通常情况下患者不需要依赖胰岛素,而是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因此2型糖尿病也被称作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2]。日常基础的治疗需要配合运动和严格的饮食,而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控在治疗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β细胞的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3]。吡格列酮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可以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其临床效果目前也得到了公认[4]。本研究探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FBG、2 hPG、HbA1c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8~77岁,平均(46.32±3.98)岁; 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7~78岁,平均(45.82±4.2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5]: ① 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6-7]: ① 伴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 ② 心、肝、肾、胃肠道等主要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 ③曾有过严重低血糖病史的患者; ④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⑤正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 ⑥ 有药物过敏史或者对药物不耐受的患者。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同时该研究已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治疗,均需要检测血糖值和体质量指数。治疗时, 2组患者均采用生活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饮食,并进行合理运动。药物治疗方面,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服用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药物治疗为: 二甲双胍(北京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2.5 g/片,批号: 20150318) 0.5 g/次,每日2次; 阿卡波糖(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50 mg/片,批号: 20250220) 0.1 g/次,每日3次。该剂量为初始剂量,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糖变化来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的患者加用吡格列酮[石药集团远大(大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5 mg/片,批号: 20150123]进行治疗, 15 mg/次,每日1次,在每次早餐前半小时服用。

1.3 观察指标

① 以2组FBG、2 hPG来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② 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浮肿这类不良反应的比例; ③ 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FBG、2 hPG、HbA1c,以此对比疗效; ④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脂联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 h血糖值来进行疗效判断,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 空腹血糖降至7.1 mmol/L以下或下降30%, 餐后2 h血糖降至8.3 mmol/L以下或下降30%; 有效: 空腹血糖降至8.2 mmol/L以下或下降10%~29%, 餐后2 h血糖降至10.0 mmol/L以下或下降10%~29%; 无效: 空腹血糖无变化或下降10%以下,餐后2 h血糖无变化或下降10%以下。以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来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见表1、2。

表1 2组空腹血糖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餐后2 h血糖的治疗有效率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低血糖、浮肿等不良反应,但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 hPG、HbA1c的 比较

治疗后, 2组患者FBG、2 hPG、HbA1c的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患者的FBG、2 hPG、HbA1c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BG、2 hPG、HbA1c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不同治疗方法对脂联素以及血清炎症因子 影响的比较

治疗后, 2组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TNF-α、IL-6等血清炎症因子的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脂联素升高幅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见表5。

表5 2组不同治疗方法对炎症因子影响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特征主要为高血糖。导致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有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也有一些情况是这两者原因兼有。高血糖现象若是长期存在,容易导致心、肾、眼等器官功能障碍,以及血管神经等方面的慢性损害。其中2型糖尿病有着明显的遗传倾向,主要病因便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9]。胰岛素抵抗就是指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这与遗传和身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患病初期,为了缓解血糖下降,患者的胰岛β细胞会较多的分泌胰岛素[10]。随着病情发展胰岛β细胞会出现功能异常,这些功能异常的胰岛β细胞嗦分泌的胰岛素已不足以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效率减弱,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也不断减弱,使得血糖不断升高,就会出现明显的糖尿病病症[11]。在整个2型糖尿病发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值得一提的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即使使用了降糖药物和胰岛素也不能使得胰岛β细胞的功能得到改善,这对治疗非常不利[12]。因此,治疗过程中出了改善胰岛素抵抗,也需要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均为糖尿病常用药,有效减少或者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来降低血糖,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13]。吡格列酮是一种新型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为胰岛素增敏剂而被广泛应用,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的激动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 1, PPAR-γ的活化可调节许多控制葡萄糖及脂类代谢的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转录[14]。用于治疗糖尿病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最终降低血糖。并且可以通过增加脂联素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促进细胞功能恢复,优化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了吡格列酮进行治疗的患者, FBG、2 hPG、HbA1c的下降幅度大于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吡格列酮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化了治疗效果,使对葡萄糖的处置能力得到改善,进而降低血糖。血糖的下降也会使得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从而达到改善胰岛β细胞和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研究[15]还发现,加用了吡格列酮进行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其脂联素水平有明显上升,这说明吡格列酮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直接作用于脂代谢相关的酶,活化和转移脂肪细胞,提高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而TNF-α、IL-6等血清炎症因子的指标则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低于未加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的患者。炎症反应会对胰岛β细胞产生负面影响,促进其损伤或凋亡。吡格列酮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提高脂联素水平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炎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进而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使其恢复功能。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吡格列酮能够发挥显著的疗效,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细胞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患者的FBG、2 hPG、HbA1c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璐, 宋美情, 张秋玲, 等.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比较[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3): 309-312.

[2] 余志敏, 方敏洁, 张琰. 消渴降糖方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1): 199-202.

[3] 朱筱, 陈敏, 胡湘明.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26): 87-90.

[4] 李鸿娟, 张东辉, 刘海津.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9): 2416-2418.

[5] Kalra S, Ghosh S, Aamir A H. Safe and pragmatic use of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outh Asian Federation of Endocrine Societies consensus statement. [J]. Indian J Endocrinol Metab, 2017, 21(1): 2230-8210.

[6] 洪世华, 吴菊琴, 柯瑞琼, 等.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比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12): 1113-1115.

[7] 刘亚军, 侯健红.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患者内脏脂肪代谢活性影响的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 23(2): 127-130.

[8] Prasanna Kumar K M, Ghosh S, Canovatchel W. A review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nagliflozin 300 mg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Indian J Endocrinol Metab, 2017, 21(1): 196-209.

[9] 哈斯, 孟帮柱, 巴图德力根. 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7): 594-596.

[10]邹丛, 胡晓琴, 刘宏洋, 等.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循环祖细胞水平的影响及机制[J]. 山东医药, 2016, 56(46): 41-43.

[11]姜腾, 胡蜀红, 杨雁, 等. 吡格列酮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脑内胰岛素抵抗以及阿尔茨海默病样tau蛋白磷酸化[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3, 42(2): 137-142.

[12]王文英, 高爱滨, 张健. 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8): 1895-1897.

[13]黄凯程, 陈夏明, 王月芳, 等. 吡格列酮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16): 1468-1470, 1484.

[14]Sathyaseelan A J, Adole P S, Wyawahare M. Assessment of Serum VASPIN Levels amo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J Clin Diagn Res, 2016, 10(12): BC07-BC10.

[15]许荣, 邹晓琴, 吴翩, 等.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34(9): 742-746.

猜你喜欢

列酮吡格脂联素
脂联素生物学与消化系统肿瘤
罗格列酮联合依那普利对腹膜纤维化大鼠的腹膜功能的影响
自噬与脂联素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脂联素、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吡格列酮对膀胱癌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抑制作用的分析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临床研究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美国警告吡格列酮引起的膀胱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