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全球学习场” 打造多元开放平台

2018-04-10王朋李莎北京市东城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东城区跨文化课程体系

王朋 李莎 _ 北京市东城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东城区青少年国际教育学院广泛学习研究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学习科学”理论和相关案例,始终以国际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为抓手,以境内外国际教育课程实施为途径,全面落实东城区“切实提高教育开放水平”的指导思想,全方位搭建中小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打造多元、包容、全要素对接的东城教育开放平台。

1.“国际教育”课程强化“学习场”的动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使其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教育学院研究了世界九大文化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立足国内实际,探索、分析、建构了以九大文化圈课程为主的东城区国际教育课程体系,旨在围绕以全球视野、文化品格、跨文化能力为一级指标的国际教育课程核心素养模型,培养具有中国“芯”的世界人。自2014年成立以来,国际教育学院陆续向东城区各校以选修课的方式推送了各类国际教育课程。从2014年仅1所选课学校、1个课程项目、150名学生参与,到2017年有55所学校、10个课程项目、13928名学生的辐射面,国际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学校及师生受益。

■ 国际教育学院和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师训部在景山学校共同举办中外交流同课异构活动

2.“研学旅行”课程提升境外课程的魅力

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国际教育学院秉承“活动即课程”的理念,打造了一系列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高品质境外课程。组织学生在境外学习期间以“‘讲好中国故事’之中国茶艺小使者”“中华传统文化漂流箱”等形式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开阔视野,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国际教育学院每个假期固定开设10门以上境外课程项目,近千名学生参加。2017年暑假,共开设境外课程13门,28所学校的1102名师生参与课程学习,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高度认可。

3.“学习科学”研究激发基础教育改革的原力

以“学习科学”相关研究为指导开展教科研工作,包括:借助“外脑”不断促进教师理念的转变与提升,如开展STEM学科整合教育、思辨表达、世界公民等国际教育课程和培训;以“比较研究”的途径转变教学方式,如开展中外教师、京港地区英语教师同课异构、师训课、《可见的学习》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从“情绪”入手转变学习方式,如在课程实施中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与方法,融入角色扮演、动手操作、案例呈现、情景创设、分析讨论、设计展示等活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

猜你喜欢

东城区跨文化课程体系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