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密度对徐淮地区牛蒡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018-04-10胡新燕孙亚伟赵明明李卫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牛蒡根长肉质

冯 营,胡新燕,孙亚伟,赵明明,李卫华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131)

牛蒡(ArctiumlappaL.)属桔梗目菊科2年生草本植物,开始以野生为主,传入日本后被培育成优良品种,现日本人将牛蒡奉为营养和保健价值极佳的高档蔬菜,可与人参媲美,有“东洋参”的美誉。目前我国牛蒡主要栽培区域为山东、江苏、重庆、四川等。其中江苏省徐淮地区的种植面积最大,主要集中在沛县、丰县交界处[1]。其土壤pH多为7左右的中性砂壤土,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灌方便;另外徐淮地区铁路发达,京杭运河通过且有港口,生产出的牛蒡及产品方便运输[2]。

目前徐淮地区种植的牛蒡主要是作为出口的蔬菜,出口到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进口国对牛蒡品质有严格的要求[3-4]。国内对牛蒡的鲜食相对较少,不符合出口标准的牛蒡在加工需求低时经常被浪费,且不同牛蒡等级间价格差异较大,因此必须种植出高产高品质的牛蒡,提高种植效益,满足进口国的等级要求[2]。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5]。作物种植密度与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和气候等环境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6]。不同地域种植密度存在差异,目前徐淮地区牛蒡的种植简单粗放,农民主要靠自己的经验进行栽培管理,对于牛蒡合理的种植密度少有报道。笔者开展牛蒡的栽培密度研究,明确牛蒡高产优质的种植密度,旨在为徐淮地区牛蒡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以徐淮地区当前主要的种植品种吉科为材料。

1.2试验方法试验在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密度为60 000、90 000、120 000株/hm23个密度水平,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21 m2。4月25日播种,在1~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11月25日收获。施足底肥,30 000 kg/hm2农家肥,N、P、K各50、200、100 kg/m2。

1.3测定项目与方法每小区选择连续3株,调查其肉质根根长、根粗(距顶端1/3处的直径)、鲜根含水量;统计各小区实收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密度下牛蒡的根长由图1可知,牛蒡根长在密度90 000株/hm2最长,达70 cm以上,在60 000和120 000株/hm2下,根长均在65cm以下,由此可见,在中低密度下,根长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长,当密度继续增加到12 000株/hm2时肉质根根长反而变短。根据出口等级要求,A级需要牛蒡的肉质根根长达70 cm及以上。3个密度中,仅90 000株/hm2下根长可达A级要求。

图1 不同密度下牛蒡肉质根根长的变化Fig.1 The change for root length of great burdock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图2 不同密度下牛蒡肉质根根粗的变化Fig.2 The change for root diameter of great burdock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2.2不同密度下牛蒡的根粗由图2可知,牛蒡根粗在密度60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下差异不显著,约在2.5 cm,而在120 000株/hm2下,根粗在2.0 cm左右。根据出口等级要求,A级需要牛蒡的肉质根根粗达1.9 cm及以上。3个密度均可达到根粗的出口要求,说明密度对牛蒡肉质根根粗影响较小。

2.3不同密度下牛蒡根的含水量由图3可知,牛蒡根的含水量在密度90 000株/hm2时最高,明显高于其他2个密度,在120 000株/hm2下,含水量最低。牛蒡在存储过程中细胞的含水量越高,口感越脆嫩,而水分含量越少,越易失水及衰老,导致组织变软,风味改变[7]。在90 000株/hm2密度下牛蒡根含水量最高,利于存储。

图3 不同密度下牛蒡肉质根含水量的变化Fig.3 The change for water content in root of grea burdock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2.4不同密度下牛蒡的产量由图4可知,牛蒡肉质根产量在密度90 000株/hm2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在6 000株/hm2下,产量最低。在60 000株/hm2下,牛蒡长势高大,分枝较多,地上部的生长明显高于其他2个密度。这是因为单位面积的牛蒡株数少,叶面积系数相应减少,光能损失大,进而影响群体的生产力,产量下降[8]。随着密度的增加,在120 000株/hm2下,牛蒡株高、分枝明显减少,单位面积株数增加,叶面积系数增加,但叶片出现明显早衰,叶面积稳定期缩短,产量居第2。在90 000株/hm2下,牛蒡高度适中,叶面积系数长效稳定,地上部营养较好地满足地下部的需求,群体的生产力良好持久,进而高产。

3 结论与讨论

在作物的高产栽培理论中,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5]。研究表明,一味的增加密度不能达到高产,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作物产量和品质才会得到提高,达到最优化[6]。该研究在徐淮地区的牛蒡种植中设置3个种植密度60 000、90 000、120 000株/hm2,根据牛蒡出口等级的要求,调查相关的品质指标并统计产量。该研究对牛蒡的肉质根根长研究表明,在90 000株/hm2下根长达到70 cm以上,达到出口的A级要求。而在60 000株/hm2和120 000株/hm2下都未达70 cm。刘世勇等[8]研究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牛蒡株高呈降低趋势,分枝数也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显著降低。由此可见,在60 000株/hm2下,牛蒡植株长势高大,分枝数最多,对地下部肉质根生长而言,地上部长势占优势,对地下部所需求的营养供应不足;在120 000株/hm2下,牛蒡株高下降,分枝数下降,对于地下部需要的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地下部生长;而在90 000株/hm2下,地上部与地下部形成良好的供需关系。

图4 不同密度下牛蒡肉质根产量的变化Fig.4 The change for yield of great burdock under burdock under dif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牛蒡收获后出口前需要短暂的存储,牛蒡根的含水量与存储有密切关系[7]。该试验调查显示,牛蒡根的含水量在密度90 000株/hm2时最高,明显高于其他2个密度。牛蒡存储过程是水分散失的过程,水分含量越高,存储时间相对较长,且可保持较长时间口感。因此在90 000株/hm2时利于存储。

综上所述,徐淮地区牛蒡种植密度在90 000株/hm2时,牛蒡的产量和品质指标达到最优化。该研究主要是田间试验结果,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牛蒡品质指标的内在生理变化,更加明确密度如何影响品质和产量的变化。

[1] 冯营,胡新燕,孙亚伟,等.江苏省徐州地区重要出口蔬菜牛蒡研究现状[J].园艺与种苗,2015(8):25-27.

[2] 魏垂敬.牛蒡产业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蔬菜,2012(23):13-16.

[3] 张金树,李希荣,韩杰,等.影响牛蒡品质要素分析及优质高产配套技术[J].北方园艺,1997(1):52-53.

[4] 苏保乐.牛蒡萝卜胡萝卜出口标准与生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10-23.

[5] 张旺锋,王振林,余松烈,等.种植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2):164-171.

[6] 薛吉全,马国胜,路海东,等.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库源关系及产量的调控[J].西北植物学报,2001,21(6):1162-1168.

[7] 王静.鲜切牛蒡品质控制技术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

[8] 刘世勇,江晓波,王涛,等.牛蒡子高产栽培措施的研究[J].中药材,2015,38(2):227-230.

猜你喜欢

牛蒡根长肉质
“绿嘉黑”肉质风味与生长性能双丰收
春日水中鲜
道高一丈
“香煎”出好味
牛蒡的储藏
树藤哪根长
牛蒡之心
水稻OsDHHC13基因参与氧化胁迫响应的初步研究
牛蒡子中牛蒡苷测定方法的优化
应用酸水解法制备牛蒡苷元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