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金晖 青砖灰瓦北京味,薪火相传三百年

2018-04-09曹宏琰

中华儿女 2018年4期
关键词:砖雕技艺文化遗产

曹宏琰

“我从小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工艺世家,一出生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看着我爸做砖雕。砖雕对我来说倒不是一种选择不选择的问题,它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从来没有想过它会离开我。”

讲起砖雕,“北京砖雕张”第六代传承人张彦的女儿张金晖就像谈论身边一位挚友,自然而平静。对砖雕的虔诚与执着,流露在她的字里行间,那份传承的使命已悄无声息地化为了日复一日的平凡。

百年坚守:传承的不只是砖雕手艺,更是城市的文化底蕴

北京砖雕——中国砖雕艺术“四大名旦”之首,大多作为大门、影壁、祠堂等建筑的装饰,广泛见于老北京四合院建筑中,带有明显的皇家官式风格特征。“我们家族是工艺世家,祖上奉命从南京征召进京主攻营造皇家园林雕刻。之后家里几代人便以子承父艺的形式在北京城扎下根来。”回忆起家族的百年历史,张金晖既骄傲,也不乏失落,但更有欣慰,“民国时期,战乱之间,北京砖雕张的第五代传人,也就是爷爷张全世的手艺在内忧外患的年代里难以派上用场,家境也就衰落了。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是把祖传手艺传给了儿子,没有让这门手艺断代。”

2017年国庆期间,张金晖作为策展人,在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策划了一个名为“砖情?北京”的艺术展。在展览现场,她邂逅了不少在白塔寺居住了70多年的老街坊。一位阿姨一进来就握住她的手,指着展厅当中的砖雕影壁对她说,“这个对了,这个影壁我看着非常熟”。谈到这段经历,张金晖双手兴奋地比划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因为赵阿姨说,‘我出生在端王府,我们那儿的砖雕就是这个。”其实,当时展出的并非老砖雕,而是张金晖的父亲张彦近年来的作品,张金晖对赵阿姨说:“您知道您为什么看着熟悉吗?因为我们家世代都是做砖雕的,这块虽然不是老砖雕,但是是按照我们家一直传下来的图谱雕的,有可能端王府的影壁就是我太爷做的,所以您看着亲切。”这次展览得到了不少“老北京”们的一致认可,也让她非常感慨:一块块古朴的青砖背后,北京“砖雕张”传承的不只是砖雕手艺,更是这座古都的气派与底蕴。一项技艺对城市文化的承载,让更多人能够得以共鸣。

张金晖对砖雕最初的记忆已然模糊,从记事起,父亲便把着她的小手一点一滴地传递着雕刻的技巧与力度。“因为我是他女儿,他才没有任何顾忌地把着手教我,我们才能产生只有父女才有的心有灵犀。”张金晖的脑海中,父爱已然和砖雕难舍难分。

“小时候家里经常有这种画面:家中废纸篓里堆满了爸爸手绘的图稿。虽然砖雕记忆是祖传的,但爸爸同时还是国画系毕业的高材生,因而在砖雕图案的设计、制作上更考究,力求完美”,继而她挺起久蜷的腰杆,深吸一口气后慢慢说道:“我打算研究生毕业后,用更多的时间能够系统投入在砖雕的创作中,多维度完成对父亲技艺的全面继承,争取把自己的砖雕工作室办起来,用心做作品。”在这个开朗的女孩身上,传承之外,更多的是爱与思考。

如今即使穿行于胡同小巷之中,张金晖的目光也往往落在民居墙上的砖雕上。这些平日里总被形色匆匆的路人忽视的“小家伙儿”,在她眼中无处不体现着匠人对技艺的精益求精。“这家的砖雕算是我见过的不错的了,有点仿我爸爸作品的造型”,有一次她一边摩挲着那面砖雕,一边认真地向友人评价道:“不过从它的层次,多多少少能看到是机雕之后再手工修缮的,层次感不强,构图也不够舒展,缺乏生命力,但对于普通人家装饰门面也算可以的了。”恰巧民居的主人开门走了出来,害羞的她笑着跑开了。

2017年,北京市街巷改造项目是社会热议的焦点。作为“北京砖雕张”未来的传承人,张金晖从一个细节中注意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提升:拆除后续恢复工作愈发收到重视,不再是施工人员简单地刷上灰漆,任凭精心雕琢的砖雕被灰突突的水泥糊上;而是由更专业的人员精细地贴砖,从而恢复往昔那些细致灵动的胡同街景。“如果你在西四、东四三条、东棉花胡同里多逛逛,你会发现青灰质朴的墙上其实有如此之多精美的砖雕艺术。”砖雕,于她而言是生活,也是生命。

非遗传承:传统技艺可以不传播,但决不能传播错误的理念

“我希望在‘非遗青年们的心里埋下一颗‘非遗的种子,它一点一点地萌芽长大,不管过了多少年,从事着什么行业,只要一想到年轻时遇到过这么一群人,做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在自己的领域内为保护非遗尽一份力。我们就是要向大家证明,‘90后也可以坚守传统。”四年前,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的张金晖是这样解释自己创办“非遗青年”的初心。而今,已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向硕士就读两年的张金晖在给我们讲起“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不假思索,先打趣地反问:“万里长城、三从四德、儒家学说、故宫、金山农民画、泰山祭天仪式,你觉得这里面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都不是。”——她的答案令人吃惊。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从以下几个基本层面来了解:第一是物质或非物质的判断。长城、故宫就是典型的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则是是否构成了连续的传承。泰山祭天仪式在传承上出现了几十年的断层,如今已是后人根据记载和记忆重新恢复的,故而不算。像三从四德这类,因为涉及价值判断,这些已被抛弃的文化糟粕也不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改革开放后兴起的‘金山农民画为代表的艺术创作类型,受制于传承年限太短的缘故也无缘非物质文化遺产。”通过张金晖有条理而不失趣味的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已渐渐清晰明了。

“我特别想强调的是:非遗衍生文创≠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创新。”紧接着她给出两个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我父亲制作的微型古建筑,是用真正的黄土泥经过特殊工艺烧制成微型的真砖、真瓦构件,配以真石料和真木料,用传统正规的木雕、砖雕、石雕和油漆彩画工艺,按照古建筑营造技法纯手工制作而成的古建筑实体。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古建筑主体的内外结构和色彩真实地还原呈现,所以它是一座精美的建筑实体,而不是徒有外表的建筑模型。微型古建筑在过去因为受限于传统砖瓦烧制技术落后而做不出来,现在因为爸爸坚持了十几年才得以实现,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范畴,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脉相承。”与之相反,她举例道:“好比现在不少人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漫,如果有人投其所好,专门制作以喜羊羊或是灰太狼这样的卡通形象为图案的砖雕装饰,但这只能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衍生。因为以卡通人物为图案的砖雕本质上是‘借鸡生蛋,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领域的擦边球,既没有必要材料和工艺上的突破,也没有触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核心的技术承继性。传统工艺的制作技艺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峰,站在中国文化巨人的肩膀,能够真正实现创新的人少之又少。创新是最难的,不是改变创作的图案、迎合一时的热点造型就是创新,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在充分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更高级的设计才能够实现。”

现如今,张彦、张金晖父女俩已达成一个默契:北京“砖雕张”的传统技艺可以不传播,但决不能传播错误的理念。“非遗技艺的传播缺位的确会导致公众的低关注度,然而一旦为了传播而传播,将导致‘非遗文创=非遗创新这样的错误理念大行其道。太多人混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品,也太多人要非遗去发生改变,而不回头看看,真正美的文化财富就在我们历史的长河中。如果一味求新而不求品,可能很快这些非遗就被糟蹋没了。”

确如她所说,砖雕之所以能引起“老北京”的共鸣,是因为不论是象征玉堂富贵的玉兰、海棠这样的经典图案,还是代表居家欢乐的菊花、麻雀之类的传统纹饰,都以“墨守成规”的方式默默地宣泄着“我是谁”这条亘古不变的朴素哲理,而这种文化传承也才真正是让一座城市使人留恋与难忘的原因。

猜你喜欢

砖雕技艺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流落民间皇家匠户砖雕情缘
山西古代建筑的砖雕艺术
流落民间的皇家砖雕匠户
传授技艺
Tough Nut to Crack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