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锭细纱机落纱技术
2018-04-09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郭蕴姬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张 斌 郭蕴姬/文
在纺纱行业中,细纱工序一直以来都是用工成本最高的工序之一。随着工人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使得本就利润偏低的纺织业生存更加艰难。因而纺纱企业减少用工的要求日渐突出。很多纺机制造厂及纺纱厂都在寻求减少细纱工序用工的途径。近几年来国内纺纱企业围绕减少细纱工序用工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在常规细纱机上增加自动集体落纱或智能小车落纱、使用带集体自动落纱的细纱长机设备、采用细络联技术。目前,这几种落纱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纱厂用工紧缺的问题。
从我公司近年来的细纱设备销量统计数据来看,配置自动落纱的细纱机比不配自动落纱的细纱机的销量比例明显上升:(锭数比例)
1 我国落纱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纺织业的发展来看,环锭细纱机落纱形式同主机的发展一样,经历了手工落纱,简单机械落纱、智能落纱及落纱联机的过程。上世纪60年代以前,棉纺厂都采用手工落纱,上世纪60年代以来至上世纪末,国内纺机制造企业相继研发出铲刀式和圆盘式手推(或电动)落纱机,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增加产量,以上海二纺机(AU512)、湘潭纺织机械配件厂(FU221)为代表。而使用手推(或电动)斜拔式落纱机由于对锭子有损伤,已逐步被市场淘汰。自动落纱替代人工落纱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本世纪初至今,我国落纱机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这一阶段,我国自动落纱方式出现了固定式的落纱方式和灵活移动落纱方式。固定式集体落纱方式主要以贝斯特公司、经纬纺机为代表;移动式自动落纱机主要以铜陵松宝(S9)为代表。在此期间,各机械厂研制开发了多种方式的落纱系统与理落管系统,可靠性、稳定性、智能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体而言,固定式集体落纱装置多用于新机配置,而移动式落纱方式多用于老机改造。与此同时,我国自动落纱机技术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动落纱机已实现细纱机与络筒机的联机发展模式。
2 细纱机几种落纱技术利弊分析
对于固定式集体落纱机而言,通常情况是主机与集体落纱机来自同一制造厂,从技术角度考虑,制造厂会从整体设计出发兼顾主机与集落功能,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设计基准一致,能更好的保证设备性能;从安装角度来说,集落与主机同时安装,可以兼顾定位基准、安装顺序、设备调整,容易达到理想的安装效果,降低故障率;从外观效果来说,协调一致,设备整体感强;从控制角度考虑,电器程序协调控制主机及集落动作,兼容性好;从自动化程度考虑,落纱收集、理管落管过程都无需人工操作,智能化水平高,可靠性强;从生产效率来说,每次落纱主机停机时间2~3分钟。
固定式集体落纱,落纱设备完成的工作包括拔管、插管、满纱的收集、空管整理,可减少落纱工人2/3。然而,固定式集体落纱机投资成本相对较高,每锭约增加投资成本200元,设备占地面积也有所增加,为保证自动落纱期间相邻机台同时落纱不受影响,要求台间距在2米以上,同时为保障电气控制、满纱收集和理管的空间位置,设备长向需增加2米左右。
就移动式落纱技术而言,设备占用空间小,不增加占地面积,安装使用简单;仅需在原设备上加装一些辅助支撑、导轨;使用时,移动落纱机连接电气辅以人工就位,即可实现落纱动作;另外,投资成本相对较低,移动式落纱机配置可根据用户纺纱品种及车间总台数适当配置落纱机台数,无需每台都配。
然而,由于主机与集落来自不同制造厂,集落制造厂后期在主机上安装辅助支撑或轨道时,往往需要在主机设备上增加安装孔,这样做一方面,会影响主机原有的制造及安装精度;另一方面,整体外观一致性与协调性也比较差;使用时,系统所需要的电源、气源需要临时增加,安全保护方面也不及固定式落纱系统。移动式落纱方式,落纱时需要人工辅助,落纱后的纱管输送、空管的整理也需要人工操作,仅可完成插管、拔管的落纱动作自动化,可减少落纱用工人1/3~1/2,此外,铲纱型移动落纱方式对锭子的损伤也不容忽视。
细络联式落纱系统模式,从技术角度来看,国产细纱机落纱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改进,在智能化、稳定性方面基本成熟,可以实现插拔管率99%以上,落纱留头率97%以上,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无需人工操作,故障的提示及处理均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进口络筒设备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相对较高,与细纱机对接不会对各自系统产生影响,同时能为棉纺厂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细纱机与络筒机的对接前提条件已经具备。
细络联系统的使用可以使细纱机落纱后的一系列收集、输送,整理等环节得到简化,设备整体故障环节相应减少,设备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也得到提高,同时,细络联技术的应用可减少纱线络纱过程中的接触损伤。从人员角度来讲,采用细络联机方式,落纱工可减少2/3,细纱搬运工也可省略。但是,设备的投资较高,耗电量增加,此外,尽管省去细纱与络筒间的搬运工,但管理维护成本相应增加。
3 落纱技术在设备改造中的运用
由于用工成本的增加,对旧设备进行改造,增加集体落纱装置是一些老的棉纺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的途径。
改造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原设备机型;二、原棉纺厂设备相对空间位置;三、纺纱品种。如果原机型为非常规国产机型,66.7锭距或75锭距由于各集落长向件都比较特殊,许多零件都需要特制,相对成本增加比较高,建议用移动式落纱机;如果原设备断面无法满足抓管器垂直拔出的有效空间,只能使用铲纱式移动落纱装置;棉纺厂空间位置紧张,台间距在1.8米以下,长向位置不能满足加长1米的空间,建议采用移动式落纱装置。如果棉纺厂设备空间位置可以满足要求,设备机型断面也可以满足要求,建议配套整体式落纱系统。纺织机械厂大多有这样的改造能力,可以保证改造后加装的落纱机同样具有稳定可靠的运转性能。移动式落纱装置的拔纱过程仅涉及单锭或单段纱锭,对设备的影响相对较小。
鉴于以上因素,建议棉纺厂在设备改造时,根据情况选择适合本厂的改造方案。
4 未来自动落纱机的市场要求
高智能、高稳定性、高效率、低能耗、少人工是市场对纺机行业落纱机提出的需求,经过近十年市场的不断转型升级,纺织机械制造厂固定式集体落纱机现已成为新建棉纺厂对细纱设备的首选要求。纺织机械制造厂在固定式落纱机的性能、可靠性、效率、适应性方面也是竭尽全力保证每一个动作稳定、可靠、高效。同时,从近年棉纺厂新设备的需求来看,各种联机设备更受棉纺厂的青睐,背后突出的问题仍然是用工紧张的问题。
由于存在集落细纱机与络筒机的连接配套方式、联接后各自的效率问题及联机成本问题之间的矛盾,尽管集落细纱机与络筒机都在各自发挥最大能量提高效率,但联机后还能不能效率最大化是用户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细纱机与络筒机的连接有一对一单连、多对一连接和组对组群连等几种形式,一对一单连与多对一连接,连接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但纺纱产品的变化调整时,会出现络筒机利用率不高或细纱不能及时落纱而导致细纱停机等待的状态,也就是说联机效率不及单机效率,而对于现在市场经济,产品调整是经常性的,所以这两种联机模式对棉纺厂来说都不太理想。组对组群连方式可以有效的利用集落细纱机与络筒机,但存在的问题是,这种连接方式不再是集体落纱细纱机与络筒机的简单机械连接,更需要软件连接,实现联网实时控制,数据共享,配套专用软硬件设备,需要电脑存储空间大,数据准确。对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棉纺厂的管理水平也必须与之匹配。
为了避免纱线在搬运过程中相互接触损伤,产生毛羽,细络联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但软件成本及使用、维护成本相对细纱搬运成本增加仍是棉纺厂主要考虑的问题。故而,未来发展的联机模式应该是:组对组群连模式为出发点;配套成熟的软件,棉纺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引进。
5 贝斯特集体落纱技术的发展
作为多年以细纱机生产为主的纺机设备专业制造企业,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生产带自动落纱系统的细纱长机,在市场上形成销售已十余年。经过不断的改进优化,其集体落纱机在稳定性、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完全能与国内外同类设备相媲美。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知名纺织企业选择了我公司的集体落纱细纱机,并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随着细络联设备的增多,公司已与多家用户合作,实现与村田、萨维奥、赐来福等络筒设备的对接。这种对接进一步简化了细纱落纱及络筒机的操作流程,智能化加强,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纺织企业的用工难问题。贝斯特公司作为多年资深纺机制造企业,仍将对中国纺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1] 章友鹤;王凡能;毕大明环锭细纱机工序减少用工新途径《纺织服装周刊》2014年15期
[2]王国高;全自动智能化将成为落纱机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白予生;细络联三种连接方式的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