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1+3”人才工作体系蓄积转型发展新动能

2018-04-09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儒学人才

济宁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依赖,实现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近年来,我们立足发挥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牵头抓总职能,聚焦全市中心工作,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动,统筹推进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儒学人才高地、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人才支持计划“三大板块”建设,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强化一个牵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认真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切实强化改革导向、目标导向,坚持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动,不断增强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合力。一是夯实“一把手”责任。将人才工作列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实行县(市、区)委书记抓人才工作责任清单制度,创新构建“明责—督责—考责”体系。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明确19个相关单位任务职责,建立重点事项督办制度,两年既定期限的47项改革任务已完成32项,有效激发了人才活力。二是强化考核“指挥棒”效用。提高人才工作考核权重,人才指标成为考核体系第一大指标,各级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持续加大财政人才投入,市级人才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3%,居全省前列,为引进培养人才、助推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改进市县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市和11县(市、区)人才工作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人才工作办公室”,每个县(市、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名。理顺相关人才工作部门职责,将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职能部门“三定”规定。定期举办全市人才工作者培训班,提升市县人才工作者专业化能力。四是完善“座上宾”联系制度。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确定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名单,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加强联系、开展服务。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重点培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泰山系列人才,有效增强了对高端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

二、实现一个突破——建设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

抓住建设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济宁高新区为核心,统筹任城区、兖州区和邹城市资源,示范带动全市人才工作转型发展。一是拓展招才引智“大网络”。按年度编制发布“高精尖缺”引才目录,市级重点人才工程随时接受“高精尖缺”人才申报。引进人才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支持如意集团、永华机械等企业在海外建设离岸研发中心,在美国、德国等15个国家设立18个国际人才海外联络站、15个信息联络点,邀请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海智专家等130余人来济宁对接项目,组织市内企业与60多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用人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二是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切实加强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自主研发机构建设,建成启用了大学科技园、创意大厦、产业加速器等一批新型载体。加大引才聚才平台扶持力度,对新获批的国家级创业平台给予600万元奖励,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研发机构在济宁新设立的高水平研发机构,最高补贴1000万元。近两年,新备案院士工作站24家,新增省级以上平台载体146个,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2200余名。三是建设人才安居“生态圈”。出台《济宁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推行“圣地人才一卡通”,在高层次人才出入境、交通服务等23个方面提出具体优惠政策。扎实推进“人才安居计划”,全市建成启用各类人才公寓1万余套。在完善孔子国际学校15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同时,又投资16亿元建成高品质的海达行知学校,确保高层次人才子女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医疗保健服务,对高层次人才实行 “点单式”免费查体,并逐人建立健康档案。四是实施公共服务“一条龙”。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创投基金27只,基金规模达60多亿元。投资8亿元建设了济宁资本中心,集聚银行、证券、担保等金融机构,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依托高新区人才联盟,引入领英中国、万宝盛华等40余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高端人才寻访、专业人才猎聘、人才素质测评等系列服务。

三、彰显一个特色——打造济宁儒学人才高地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济宁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加快建设儒学人才汇聚发展高地。一是建设儒学人才“智囊库”。实施孔孟之乡儒学研究和传播人才专项工程,启动儒学研究名家、中青年学者、创意创业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和民间普及推广人才等5项专项人才计划。面向海内外选聘了2名儒学大家、10名泰山学者、11名尼山学者,并以他们为核心搭建了16个学术团队,初步形成儒学研究人才梯队。二是提升儒学研究“话语权”。一方面,推动儒学研究“登峰”,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学术专长和带动作用,相继举办了 “翻译中国国际会议”“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等系列有影响的活动,推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2017年发表出版学术论著44部(篇);另一方面,推动儒学研究“落地”,做好儒学人才高地建设与干部政德教育结合文章,规划设计干部政德教育专题课程,编撰干部政德教育系列教材,由省特聘儒学大家、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领衔的“孟子思想与干部政德修养”专题讲座、《孟子》七篇解读电视专题片取得良好反响。三是拓宽儒学传播 “覆盖面”。努力打造传统文化精品讲座,“春秋讲坛”“圣域读书会”“孟子大讲堂”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论语大会”“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等主题活动,成立“学孟子·行善举志愿者协会”,不断探索儒家思想普及应用、服务社会的新途径。积极引导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乡村,培塑“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品牌,推广“图书馆+书院”模式,创建12家尼山书院、100所国学经典教育示范校、2679家儒学讲堂,开展各类国学活动2万余次,受教育群众70万余人次。

四、打造一个支撑——实施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人才支持计划

紧贴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人才支持计划,跟进落实系列重点人才项目,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是集聚领军人才“精锐之师”。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重点引进具有关键技术、能够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高端领军人才,对重大国际领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获得5000万元资金扶持;对创业领军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创业扶持,对创新领军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科研扶持。配套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最高给予每人9万元人才津贴,并将我市企业在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设立的研发机构全职聘用的人才一并纳入支持。二是抓实企业家“酵母作用”。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先后组织128名成长型、科技型企业负责人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培训,900余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修,有效增强了企业家的人才意识。三是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实施高技能人才开发计划,用5年时间,重点支持100名左右技能拔尖人才,培养1000名左右产业急需中青年技师,新增15000名左右具有技师以上资格的实用技能人才,提升高技能人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四是培树县域人才“亮点工程”。出台《竞争性扶持县(市、区)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实施办法》,择优扶持一批成长性、创新性强的县(市、区)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健全联系包保机制,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推进县域人才工作重点突破、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儒学人才
人才云
“儒学在西部暨丝绸之路的传播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