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才项目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讨
2018-04-09佛山市南海区九江职业技术学校潘永基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职业技术学校 潘永基
在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里,按传统教学体系会把教学模式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分开,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离的组织形式,加之师资力量的欠缺与原有汽车知识过时等弊端,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脱节,甚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能满足当代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那么笔者认为在当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里,应该从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创新课程体系、革新教学资源包、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标准的“专业技能课室”、完善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改革教学体系的利弊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有效地培养适应企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1 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
1.1 国家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公民经过职业教育后快速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快速适应岗位,提高生产效率,最终企业能够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对于用人规模、质量,最终仍是以该行业的企业需求来确定的。在德国企业里,培养人才的发展是以行业协会标准和企业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导向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训学员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结构和培训学员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变化促使了新兴行业的崛起与落后行业的衰退,做好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有利于确定人才需求,并把迫切的工作任务汇总成为任务表,最后形成整个教学课程的框架与人才培养方案。
1.2 企业调研
通过走访南海华南汽车城、佛山车城、佛山国际车城等地方,调查大众、丰田、本田、宝马、奔驰、奥迪、雪铁龙、马自达、标致、日产、通用、比亚迪等10多个知名品牌,共46家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行业对维修人才的需求情况有一个具体的、直观的感知。
1.2.1 调查企业的类型
佛山车城、佛山国际车城和南海华南汽车城是佛山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规模最大、汽车品牌最集中、功能较齐全的汽车销售市场之一;是集汽车整车销售、维修养护服务、汽车零配件和汽车用品供应、二手车交易、汽车文化与休闲于一体的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贸易中心。
1.2.2 企业汽车后服务工作岗位设置情况
根据调查的4S店或汽车维修厂的情况分析,禅城和南海的大型车企4S店规模相对比较大,人员配制需求也比较大,一般配制岗位包括汽车机电一体工、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零配件销售员、汽车美容师、汽车销售员、汽车质量检验员、汽车保险理赔员等。相对一些规模较小的4S店,人员配制存在兼顾其他岗位的情况。
1.2.3 汽车维修人员来源情况分析
在走访的很多4S店或大型的汽车维修企业的人事部主任都认为,现在汽车维修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一些有技能、能吃苦的维修人员特别吃香。汽车维修人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社会招聘具有一定等级技能证书的技工,占42%;直接到汽车中高职院校招聘毕业生,然后以老带新培养,且作为初级技工,占38%;通过“订单班”委托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定向培养,占12%,且逐渐增加;通过招聘社会非汽车相关专业人员,然后自己培养成熟手员工,占4%,且主要放在非维修类或低技术性的岗位;对于高级技师及管理人才,不少4S店通过“挖墙脚”的形式,向竞争对手挖掘人才,占4%。
1.3 达成效果
通过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能获得以下效果。
(1)确立该行业的发展方向,形成明确的发展目标。
(2)根据所需要的专业有针对地开发教学资源包。
(3)按照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设备、场室,以满足企业模拟学习环境。
2 创新课程体系
2.1 基于企业人才职业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企业用人需求与工作流程导向的教学课程开发原则,将行业的人才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技术指导方案、考核指标等融入到教学课程,并融合学校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共同创建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企业里,对行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可以分为3个方面,分别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通过培养可以不断强化职业能力,最终打造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以适应与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2.1.1 专业能力
在汽车企业培养员工的培训里,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企业对入职员工的业务具体能力的要求:能够具备与客户交流和协商的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辆信息,查询车辆档案信息;接收到客户信息后能够正确操作相关专用设备和仪器对车辆进行检测,并能根据检测结果对相关检测项目进行调整和校正;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多人配合,完成相关检测项目的内容;能够对空调的各种故障原因制定出合理的维修计划;根据工单完成任务,并且能够对检测结果做出正确评价和相关项目的性能评定。
2.1.2 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分成基本社会能力和关键社会能力2个层面。基本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能力,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本领,包括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环境意识;关键社会能力是指基本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是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不受时间限制的一种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群众工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且持久的关系。
2.1.3 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是指,在前2个能力的培养基础上,不断地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达到对学习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掌握运用,并且能够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要的信息,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最后快速地积累各种工作经验,从实践中寻找共性。
2.1.4 技术指导方案与考核指标
根据企业具体的技术培养需要作出相对应技术指导方案,并把关键技术作为考核指标,最后通过确定考核指标来对人才能力进行考核。
2.2 达成效果
通过对课程体系创新能获得以下效果。(1)根据人才职业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开发。(2)通过改革培养模式,完善中职人才职业能力培养。(3)根据企业提供的专业指导方案与考核指标开发考核体系,有助于更新技术培养,紧贴企业所需的人才要求。
3 革新教学资源包
基于工作流程导向的教学课程资源包是辅助师生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相关资源的集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要依据基于工作流程导向的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基于工作流程导向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基于工作流程导向的教学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课程教材。基于工作流程导向的教学课程教材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内容要按照企业岗位需求、课程目标进行选择,理论与实践融合,体现必需和够用,对接职业标准,易学易懂。教材结构反映工作逻辑,载体选择适当,内容编排合理,适合学生认知。邀请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教材开发。
(3)课程电子教案。课程电子教案是课程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灵活采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过程性考核与发展性考核相结合。
(4)课程系列化课件。课程系列化课件是根据企业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后,经过素材收集和处理、交互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其功能首先要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其次要考虑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帮助。课程系列化课件要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2个方面内容,要避免“教材内容简单复制”,要充分利用课件的多媒体特性来突破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5)工作页。工作页是学生学习的指南与指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及记录、学习评价等内容。
通过革新教学资源包能获得以下效果。
(1)工作流程导向的教学课程使理论与实操环节相结合,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针对性的课程教材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
(3)根据企业课程的标准设计的课件能够保证教学的专业性。
(4)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学校教学的先进性、创新性。
(5)工作页的设计是把企业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整地把企业的工作流程灌输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职业性,就业时能够更快速地融入企业。
4 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
完成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包后,基本上可以适应企业的生产要素培训资料的教学,但如何保证培训教学的质量及学员吸收知识的成效呢?因此第三方考核的评价机制应运而生。所谓的“第三方”是指除了学校、企业以外的第三方考核机构,由行业内的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监督每个培训周期完毕后的考核。
采用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能获得以下效果。
(1)教考分离,参与培训的教师不参与监考培训完毕后的考核,杜绝作弊。
(2)技术人员对考生监考时也是认识考生的过程,通过考核可以建立企业对学校培训质量的信心。
(3)考生通过考核,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成效,同时考试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汽车4S店技术人员考核的真实性,为今后的企业实习增添信心。
5 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师资队伍是实施基于工作流程导向的教学课程的保障,其基本要求是具备当代职教理念,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精湛。要通过“内培外引”、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引导教师参加中德两国一线技术专家组成的中德诺浩公司培训团队定期举办的师资培训和资格认证,按照汽车专业模块定期举办实操技能的集训,提高学校汽车专业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校能获得专业技能迅速提高、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专业师资队伍。
通过中德诺浩公司进行的师资培训能获得以下效果。
(1)把德国课程转化为本土课程,并通过培训使参训教师快速掌握课程核心要领。
(2)教师参训后统一参与课程认证考核,由企业派出技术人员作监考,考核通过获得认证才有该项目教学资格。
(3)参与培训的过程是亲自学习的过程,经过亲身体验使得教学过程有底气。
6 建设标准的“专业技能课室”
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基于工作流程导向的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图1),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图1 理实一体化专业技能课室
通过打造专业技能课室能获得以下效果。
(1)把企业工作环境代入到学校的模拟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渗透。
(2)理实一体化的工作环境代入到学校的学习任务环境,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渗透。
(3)利用工作流程导向法成功地把情境融入到学习环境,利于强化职业感,有助于就业时快速融入企业。
7 完善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
通过以下措施完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教学控制系统。传统的“刚性”教学控制主要实现单一模式的大批量教学,其优点是入读率很高,但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效率低,且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普遍个性化,因此在“刚性”教学控制方面往往取得的效果适得其反。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更加需要具有特色、人性化的培养才能够促进人才的发展。汽车人才市场快速的变化导致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批量教学时代正逐渐被市场动态变化所替换,一个管理控制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短期内培养出高水准、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主要体现在人性化的控制。在教学体制上需要因人而异,教学管理也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转变。
(2)仿企业架构管理模式搭建班级管理模式。当代企业能够在竞争市场生存下来,取决于其对管理架构的搭建与管理,因此可以在教学管理中合理加入企业化的班级管理模式,自上而下形成金字塔式的责任管理模式,使教学进一步合理、高效率。
(3)人才培养监督。在“柔性”管理的基础上设置人才培养的监督,即是“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能够监管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了解与考核能够督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企业在人才培养监督里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而学校在人才培养监督里注重教师素质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借鉴。
通过完善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能获得以下效果。
(1)使企业与学校能够进行深度合作,为双方各自的短板提供了实质性的互补。
(2)学校可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改善自身存在的缺漏,完善管理。
(3)能够对人才的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补助,建立特色管理办法。
8 改革教学体系的利弊
改革教学体系具有以下优点。
(1)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下完成职业训练,促使学生获得过程性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
(2)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配合团队竞争、协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持续的学习热情。
(3)实践过程中学生养成协作、沟通习惯,养成从全局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实现有效学习。
(4)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通过“表达你的意见,帮助小组做决策”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既竞争又协作的实践过程,促使学生提升“方法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并最终转化为“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
改革教学体系存在以问题。
(1)教学资源开发是一个过程,过程里仍有待完善的问题,短时间无法解决学生部分的疑难杂症。
(2)在学习阶段,学生自觉自律性、主动性较差,特别是上网查找资料时,学生的行动需要加强巡视和规范。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诸如面对众多的资料,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取舍,面对问题,不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和协作探究解决问题,表现为对教师和能力强的学生依赖性强。
(4)参与与协作能力较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9 总结
对比中德两国的教学实践,德国人更尊重学生个人兴趣,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当做社会人员来看待,更加强调社会对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作用,同时把学生当做企业员工来看待,更加强调企业对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在我国,由于体制限制在内的多种因素,导致现阶段的学校仍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经过岁月的洗礼,加之新一代国家领导班子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的重视、支持及鼓励,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见证职教由量变到质变的时刻,我们作为中职教师应不负众望,以职教发展为己任,在做好本分工作之余不断地完善学校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职业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