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
2018-04-08米素芳
米素芳
摘要: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是否能熟练的运用数学是提高数学素养的一部分。然而数学因为学科本身的性质,其内容枯燥无趣,这就造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时会比较吃力。面对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学情景,这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进行透彻的研究,在给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给小学生更多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提高数学素养,顺利进入之后的学业生涯。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分析
国家教育改革之后重点强调了学科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所谓数学素养指的是人们通过接受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数学实践等获得的数学知识文化以及相关的数学应用技能。小学是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其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不同学者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也是各不相同的,有学者认为,数学素养是学生天生的素质和后天的学习相结合的属性,即以学生的先天生理特点为基础,并通过后天的学习环境形成的学生心理方面的稳定属性。也有学者认为,数学素养是学生具有的数学知识和基本能力相结合的产物,是学生对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等数学学习方法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定量思考和认识问题程度的需要。更有学者认为,数学素养是数学方法和具有关键能力的结合,决定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自身领悟能力加上现实生活中能够对数学运用的程度,这种数学素养的定义是聚焦到数学方法和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上。综合大家的研究,本文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限定为:数学素养是指接受数学教育后,学生能够把数学思维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具体到小学生而言,就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是结合数学所学进行数学交流应用的能力。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细分为四个要素。
(一)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数学观念以及数学思维来掌握数学知识中的一些数量关系等,并且能够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认知的养成阶段,因此,对其数学素养的培养主要从培养其数学意识以及数学思维出发。
(二)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思考能力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数学思考主要是指其根据自身的数学意识,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课堂学习中所出现的数学问题。数学思维主要包括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考能力是贯穿于数学学习始终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
(三)数学交流。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其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达以及数字图形符号,来揭示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现象规律,并且可以通过数学符号进行社会交流,来增强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数学交流的方式是多样化的,说、读、写等都可以进行数学方面的交流。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一)增强小学生的情感和数学思维。
形成数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建立了数感又可以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扩散。形成数感和数学思维,可以通过探究习题的方式,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语感和数学思维,那么就可以明确数学题之间的关联性。教师需要联系教学和日常生活,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得到增强。例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时候,假使可以利用功课外活动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可以制定活动形式和活动规则,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在每组学生面前摆好皮球,分别询问学生投进篮筐当中有多少个皮球,在筐外有几个皮球?通过学生对于学生提问,课可以让学生答对题的学生投球,同时要鼓励回答正确的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家孩子的肯定。此外需要询问回答错的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讲解,并且让学生不断进行反思,可以获得解题经验,这样可以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小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正在不断成长,其思维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于各种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学习过程中也是这样的。教师需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引导,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升和毫升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出这样的情境:红红一共喝了两杯饮料,明明只喝了一杯饮料,这是不是说明红红的饮用量要大于明明?容量的定义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做出各种容量的杯子,让学生在各个杯子当中倒水,并且观察各个杯子的水量。对比不同杯子的水量,可以获得结果,红红水杯容量可能是比较小的,因此就不能说红红的饮用量比较大。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事例,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断增加,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建立学生的数学概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认识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就是数学知识,在利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数学公式和核心概念,推导各个公式,这样对于數学知识结构可以变得更加敏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出引导作用,同时实际引导让学生可以关注推导的实际过程,针对测量和运算知识,教师首先需要简单的陈述理论,让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在学习乘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讲解公式,可以利用图形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的认识乘法,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加法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加法性质,从而论述乘法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数学乘法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结语
在生活之中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关注思维的外壳,应该更加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形成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实现利用数学进行一定的交流的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数学知识,并且能够不断在解决的问题之中进行调整、反思和积累相关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周丽萍。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研究[J].成才之路,2017(2):28-28.
[2]范锋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教育:文摘版,2016(8):137-137.
[3]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