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8-04-08张京川
张京川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能真切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化内涵,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得国内外学者青睐,竞相探索其魅力与内涵。高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内容,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便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健康认知与科學态度。重振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眼界,对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对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二)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加以了解,学生能够从更深的层次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古代先贤的伟大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荣誉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促进伟大祖国的早日复兴。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一)教师在语文教学环节中忽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忽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渗透的意义,重视学生的成绩和答题技巧,忽视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诗词教学采取机械化的默写、背诵、练习的车轮战术,并没有深入讲解诗词的文化内容和思想意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兴趣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只有深入理解诗词、古文背后的精髓,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碰撞。盲目的阅读、默写反而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文言文教学中的通假字教学,教师多数先指出哪个是通假字,并没有深入讲解和分析古代文言文通假字的使用意义和历史渊源。
(二)文言文教学过于依赖工具书。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环节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当下很多学生在学习古文时,由于古文拗口、与现代文化和语言习惯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文言文的学习当中,很多学生过分依赖工具书,如《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全解》。学生依靠阅读工具书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的过程中,缺乏自己品读和理解的过程,也无法理解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价值。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部分教师教授古文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学生负责听,教师负责讲解,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且文言文教学课堂缺乏互动和交流。在涉及传统文化知识时,个别老师采取照本宣科的讲读,没有深层次对文化韵味进行剖析,这种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也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和理解。
(三)语文教学文化渗透延伸不足。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多元化的,网络媒介也是日新月异,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该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的教学,也应该逐步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但目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较为重视学生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方式,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只依靠教材和参考资料,忽视了课外广泛的阅读传统经典书籍的机会。文化的熏陶是无时无刻的,阅读经典古文书籍,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品鉴能力、写作能力。现在网络资源有许多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节目《朗读者》、《百家讲坛》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应该提示学生加强课外延展和学习,不要过度依赖课堂和教材。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教学
(一)突出汉语思维引导教学。
汉语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主要反映手段,像古典修辞手法中强调的前后照应、首尾相观,正是中华民族整体思维方式的反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突出这一思维方式。如《六国论》一文,首尾都体现了“六国”这一文章的核心内容,反映出了整篇文章的首尾照应与统一的思维方式,在进行教学时,就应当对这种整体思维加以反映,并启发学生去感悟这种思维特点。
(二)深入探究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意义。
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意义,将其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观念、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对其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文化价值、风俗特点及传统价值观等内容进行介绍,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品读将这些作品中的传统文化意义内化到自己的内心,从而产生与传统文化的共鸣。
(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着力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绘景咏物的文学经典,这些作品往往构思巧妙、绘图精致,需要从字里行间延伸开去,想象作品所传达的美景美图。如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与“荷塘”、“月色”相关的传统文学作品加以比较,并通过古典乐曲、美图欣赏等方式来着力营造夜月荷塘的美景,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多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拓展课外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除了要在课堂上进行合理设计以外,还可以将相关内容进行课外延伸学习,并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具体的方式包括:一是指导学生进行经典古文的品读、背诵,并与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古文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在长期的积淀中形成较强的传统文化应用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扩大古代典籍阅读范围,使其在广泛的品读鉴赏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结语
高中阶段作为学习的关键阶段,对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也受到了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中语文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言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如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
[2]段菲菲,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小作家选刊,2016.
[3]尚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