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科普认知类绘本方法研究
——以四川地区珍稀植物为例

2018-04-08何冰舟李怡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珙桐公主四川

何冰舟 李怡璇

(四川旅游学院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而植物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园林造景之中,发挥着巩固水土、净化空气和美化作用。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园林植物种类增加,也使一些珍稀植物得以保护和人工培育。但是对于自然界中更为原始和稀有的植物,普通民众包括儿童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通过绘本图文结合的形式将稀有植物的面纱揭开,使其在大众眼中不再神秘,从而达到推广认知、寓教于乐、保护生态的多重目的。

首先在绘本题材上我们选择四川地区的珍稀植物,原因如下:现有许多植物绘本选择的植物主要以观赏类植物为主,地域特征不明显。选择四川地区珍稀植物是为了从内容上和市面已有的植物绘本区分,四川地区珍稀濒危植物有一百零五种,分布居全国前列,在我国第一批保护植物中,四川拥有76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4种:珙桐、桫椤、银杉、水杉,占一半比例。立足四川地区可以突出“珍稀”、“地域特色”两个关键词,强调独特性。

结合市场调查与绘本形式的具体分析:

绘本是绘画出来的书本,可以兼顾图片和文字,能将让大众容易觉得枯燥的科教变得轻松活泼,在娱乐阅读中获得新知。它将大篇幅的文字浓缩进图案和少量文字描述之中,省去了费劲解读文字的时间,增加了大众思考、主动学习的兴趣。

按不同年龄层来分析,首先绘本形式的科普对小孩来讲是全方位的教育,包括艺术感受、文字组织、沉静心灵,能培养小孩的阅读兴趣,具体来讲有三点:

第一,儿童普遍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识字程度尚浅的问题,却对彩色图案、卡通形象抱有兴趣,所以适宜儿童阅读的书籍往往都有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页码不多、字号较大等特点,在让儿童集中精神阅读的同时获得知识。

第二,儿童也有着属于小孩子单纯无暇的浪漫,有着专属他们年龄层的童话世界,而植物绘本中会包含许多童话世界的要素,如小动物、斑斓色彩、浪漫传说等,这对于开发儿童的想象力有着推动作用。

第三,儿童时期是一个非常喜欢模仿、非常有创造意愿的阶段,所以易出现活泼好动的情况,阅读绘本书籍是是一件十分令他们沉迷的过程,用安静阅读获取知识来替代浪费时间好动好玩,对于儿童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儿童时期的绘本也相应的具有主打亲子睡前互动,创作风格迎合儿童的偏好的特点,如《冬眠旅馆》就是用童话风格讲述了动物间的温暖互动,深受儿童喜爱。

其次对青少年而言,这一时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不再受早教绘本的吸引,转而将目光投向更具思想深度、创作技巧的绘本,并开始主动思考、辩证、挖掘其中的内涵。以《热气球的日记》为例,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研制热气球这条主线,将热气球的科学知识和人物感情的变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分吸引青少年的目光。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市面上明显缺少珍稀植物科普绘本。国内主流网购平台上搜索“植物科普绘本”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主要分为:儿童学前教育类,例如《种子的旅行》、《根的秘密》、《植物的奥秘》等,重点在于“辨认”上面,且多为学龄前儿童读物,主打亲子互动;认知图鉴类,例如《中国野花图鉴》、《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野菜图鉴》等,其特点在于以图片为主、辅以较多文字注解,有利于人们快速学习认知植物;针对植物特定方面类,例如《怎样观察一棵树》、《蘑菇博物馆》,前者立足于对“树”的认知进行科普教育,后者全篇都是对蘑菇类的鉴定和科普。外国植物科学作品类,例如《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学指南》、《通用博物学图典》、《花朵的秘密生命》等,具有一定外国地域特色,创作风格独树一帜。进一步寻找针对四川省内珍稀植物科普的绘本时我们发现十分稀缺,侧面说明市场空缺明显,需要填补。

绘本创作的实践运用:

在内容上,我们根据四川地区珍稀植物保护等级选取了珙桐、桫椤、银杉、水杉四种植物。由于要满足“基础科普”、“趣味性”、“面向多年龄层”、“创新性”这几个要求,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绘本内容:基础知识科普和民间传说讲述。基础知识科普满足的是人们对植物了解的求知欲,同时避免因为内容太过专业性、科研性导致大众难以理解的问题;民间传说讲述主要是为了抓住大众的兴趣所在,古往今来传说故事总是有着特别的魅力,披着神秘的面纱令人忍不住多去了解多去倾听,在基础科普中融入珍稀植物本身具备的民间传说能更好的吸引大众的眼球,做到寓教于乐。

下面以珙桐的民间传说为例,拟写剧本的大致思路如下:

首先,作出故事梗概:很久以前有位“白鸽公主”,不爱珠宝爱射猎。在打猎时不幸被恶蛇缠身,性命攸关之际出现了一位名为“珙桐”的青年男子用刀将恶蛇斩断,公主很感动,两人继而相爱。不料国王不同意两人的姻缘,设计将珙桐害死,公主悲痛不已,在珙桐遇难的地方哭到泪珠成血,突然雷雨交加,地上竟然长出了参天大树,公主抱着树,树上长出了无数可爱的白花,宛若鸽子,这就是后来人们口中的珙桐树。

其次,确定故事结构,构成开始、高潮、结尾三个基础部分,开始部分是公主进山打猎,第一个高潮是恶蛇出现缠住公主,“珙桐”的男青年出现并杀死恶蛇。第二个高潮是公主在珙桐遇难的地方,天空电闪雷鸣为这层悲愤渲染了更浓烈的情绪。这两个部分的情绪变化最为激烈,应该着重刻画,加深矛盾。结尾部分是电闪雷鸣后珙桐身陨之处长出美丽纯洁的树木。梳理故事结构后会明显发现故事张弛所在,发现哪些部分能带动读者紧张的情绪,应该着重刻画,哪些部分可以令读者松口气并感受到美好宁静,应该温柔讲述。一番风雨之后在最安宁的结尾点出珙桐树,黯淡无光的天色与纯洁雪白的珙桐产生对比,能让读者感受到这个美丽的植物身上所具备的温和气息,产生自己的理解,加深记忆,进而对该植物做出科学研究等的普及。

在技法上,我们选择水彩和电脑相结合的方式。植物的概念本身具备清新、活泼、绿色等元素,因此我们的创作形式是在绘本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的,即分镜头风格更加灵活可控、色彩搭配上偏向题材特色更为清新,这相比传统绘本来说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是值得尝试的想法。

考虑到匹配四川本土特色,绘本中人物的要具备鲜明特色。这里也以珙桐为例:珙桐在四川东部巫山分布较多,那么在设计公主和男青年的形象时,就可以强调川东人大眼圆脸的特征。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则考虑通过人物矛盾关系来侧面体现,简单来说就是对比表现,如国王的强硬蛮横和公主的善良心慈就可以刻画出公主如珙桐树上的花朵一样纯洁无暇的内心。

四川地区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人物底蕴深厚的,珍稀植物这一部分的知识尚且没有得到大力宣传,大众对其的认知也有限,我们要搭造科普的桥梁来让大众看见我们拥有的宝藏。信息时代知识传播的媒介日新月异,把握时代的潮流也是搭建桥梁的必备功课,采用绘本形式正是顺应了这股潮流,为科普植物的方式带来一种新的尝试。

猜你喜欢

珙桐公主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辽史·公主表》补述
《爱哭公主》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的生存特性及保护
粉红兔公主镜
光叶珙桐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研究
小公主
珙桐繁殖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等待珙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