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就业环境与从业素质调查研究

2018-04-08廖小芒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美育音乐农村

廖小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广大农村地区小学生审美教育、创造力培养与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调查显示,湖南广大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就业环境与从业素质现状缺不容乐观。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备不足

教育资源是指教育过程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总和。①相对城市地区而言,湖南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资源配备明显不足。人力资源上师资短缺与现有教师年龄老化,知识更新不足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物力资源上,学校音乐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教学设备配备不足。据调查,我省有超过60%的农村小学没有配备专用的音乐教室。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多媒体、钢琴、电子琴等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常规教学设备。有些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虽然配备了专门的音乐教室和较好的教学设备,却往往因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而导致现有的教学设施与教学设备利用不足。财力资源上尽管国务院要求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统一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②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历来不受重视,导致教育资源配备不足。

(二)社会认同程度不高

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的地位,但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社会认同程度依然很低。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社会地位主要由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职业地位所组成。在广大农村,待遇低、条件苦,使得优秀的音乐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教师的职业地位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一脉相承,导致小学音乐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第二,音乐教育工作不受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考试科目的课程教学,音乐教育被边缘化。

第三,音乐教师的职业情意不高,校园音乐文化缺失。音乐教育不受重视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师失去对课程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削弱其的职业情意。

(三)课程资源开发滞后

课程资源是指供给课程活动,满足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③湖南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戏曲、说唱等,类型多样、丰富多彩,像洞庭渔歌、桑植民歌、花瑶呜哇山歌、花鼓戏、湘剧、常德丝弦等等给本土音乐进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调查的数据显示,湖南农村小学由于音乐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学校的重视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农村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大多处于随意的状态。许多学校甚至连音乐课改十余年来的基本要求与现状都不甚了了,更遑论因地制宜,开发丰富多彩的本土音乐资源,打造丰富、鲜活的音乐课堂了。

(四)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理论、教学技能、艺术实践和音乐活动组织能力等,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湖南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能力不足。

第一,学科专业知识不足。由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数是兼职,这些老师大多没有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因而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明显不足。

第二、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足。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它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为设计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音乐活动能力。这既源自职前教育的不足,也源自职后培养的缺失。

第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不足,体现为科研习惯、问题意识、理论修养、文献阅读、现状分析等具有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二、对策与措施

(一)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备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 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各级部门齐心协力,通过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加大乡村教育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教育精准扶贫以及各类项目资金的支持,积极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正常运行。在人力资源上,要加大投入,积极拓展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渠道与补充机制,加强省级统筹、完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通过改善条件、提高待遇,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问题。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同程度

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认同感,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对音乐教育的成人价值认识的缺失。功利主义的泛滥让人们在竞争中失去实施教育的理性,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地位不断弱化。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提高基础音乐教育的社会认同感。首先,要从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音乐教育。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教育公平,即是对农村教育而言,“全面发展”更是包括美育的重要环节——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相成、相互促进”。④其次,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宣传力度,既要广大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也要面向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更要面向以学生家长为代表的社会民众。

(三)搭建合作平台、促进课程资源建设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经费的短缺、导致课堂教学弱化、课程资源建设不足。同时由于乡村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其复杂性、分散性的特点,使得音乐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等工作难度增大。因此,通过搭建合作平台,让相邻乡村学校的音乐教师或与本校不同教师之间的构建协同合作机制,建立一个相互共融的教师群体或学习型组织,以发挥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享教育经验、教学方法与教育资源,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获得专业的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相互合作、共同学习本土音乐文化,积累音乐课程建设资料,促进课程资源建设。

(四)加强学习与培训,改善专业能力结构

许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因为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导致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就要通过一定的专业发展制度,积极组织各类教师专业培训,促使教师加强学习,不断实现职后教育专业发展,逐步提高专业水平,改善专业能力结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力度,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拓展渠道,并适当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在教育理念、教学水平、专业技能与教育研究等方面实现职后提升。在开阔视野、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有激励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质量。

兴国必兴教,兴教必兴师。只有在积极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就业环境,努力提高他们从业素质,才能保障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2015〕67号[Z].2015.

③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意见[Z].2015.

猜你喜欢

美育音乐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圣诞音乐路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音乐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