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强军文化 聚焦备战打仗
——谈新时期军旅歌曲对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作用与影响

2018-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军歌军旅战斗力

栾 凯

(国防大学 军事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

一、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能打仗、打胜仗是党对军队最迫切的要求,聚焦备战打仗是新时代军队建设最鲜活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军内外场合提出了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强调要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强军之要;强调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的军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必须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把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确保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来、打得赢。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军队发展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着眼于推进强军事业、打造世界一流军队,也鲜明提出了“打造强军文化”。“强军兴军是时代的号角,强军文化为强军兴军伟大实践提供价值导向和内涵塑造。”①军旅歌曲是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队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武器。军旅歌曲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军人冲锋陷阵,奋发杀敌,创作与演唱军旅歌曲也成了我军建军以来的光荣传统。

到如今,就在我军91年史诗般壮丽的历程中,每一步都无不伴随着令人斗志澎湃的歌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特别是今天风云变幻的新时代,作为强军文化重要部分的军旅歌曲,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聚焦备战打仗又有着哪些影响作用呢?此文也将在新时代背景上、在军旅歌曲对兵服务的原则下,重点论述军旅歌曲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聚焦备战打仗的作用与影响。

二、新时代聚焦备战打仗的必要性

当下军队存在的状态只有两种:一是打仗;二是备战打仗,因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就十分明确地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上也特别强调,要“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牢牢掌握能打仗、打胜战的过硬本领。”这些论述都充分揭示了聚焦备战打仗在强军兴军中的核心作用,打仗是军队存在的最基本的职能使命。

当今的世界,经过了早前两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冷兵器的时代,看似和平其实是暗流汹涌,地区的冲突还不断发生,恐怖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许多国家。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最大的责任。因此,军队首先得是战斗队,聚焦备战打仗也是军队的根本职能。“军人生来是为了战胜”,备战打仗是军人的主业主责。习近平主席也曾强调,备战打仗就是指挥棒,只要牢固地立起备战打仗这一根指挥棒,才能够使官兵的所有心思都聚焦在备战打仗上,使部队各项的工作都向打仗上用劲。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要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虽然前景是十分光明,但是挑战也是无处不在。在新的时代,新的科技逐渐发展,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国际军备竞争也更为激烈,不稳定性始终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因此,在我们军队向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时刻紧绑备战打仗这一根弦,全心力聚焦于备战打仗,常保持着待发之姿,练好胜战之功,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与提高军事作战能力,打造出与民族复兴、与世界同步的一流军队,这是非常的必要。

中国梦呼唤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军事手段不仅是保家卫国的一种基本手段,打赢能力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也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保底手段。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崇尚和平,但也不能松懈于对军事的重视,只有以强大的、时刻聚焦于备战打仗的军队做后盾,才能更好地保家卫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军旅歌曲对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作用与影响

军队要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与作风,就要始终把政治思想建设摆在第一位,并把强军文化工作时刻突显出来,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军文化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核心引领,忠诚是其灵魂,价值观是其核心,打赢是其本色,传统是其根脉,创新是其动力。”①

古往今来,凡是有军队的地方一定会有军旅歌曲,军旅歌曲是强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也是军营文化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化传播过程中最广也最方便的一种载体。军旅歌曲不仅能够极大丰富着军营的文化生活,陶冶官兵的情操,对官兵的思想与情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于传播英雄精神,树立官兵打仗信心,激发官兵必胜信念,强化备战打仗的强军目标,唱出三军官兵的使命担当,营造“兵味战味”的环境氛围,特别是提升部队战斗力,聚焦备战打仗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一)继承传统讴歌英雄,为新时代军人注入“精气神”

习近平主席曾在视察部队时指出:“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我们的民族魂,活跃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我国古代也积累了丰富的优秀军事文化传统,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而“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止戈为武”的尚武精神等是我们民族的“魂”,特别是在当前随着中国高度发展,西方国家焦虑于中国的崛起,正在不断地向中国进行着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娱乐主义等思想文化渗透的敏感时期,如果我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定力与文化自信,缺乏对传统文化与英雄精神的崇尚,一旦被西方糖衣炮弹文化“洗脑”,我们的战士也可能被影响成了“绵羊”,没有了虎狼之气的精神,也难以树立打仗之威,因此要不断深入地挖掘、传播与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战斗基因,讴歌英雄精神,对于培养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是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文化的“化”是需要一个好载体,在军旅这样特殊环境下,军旅歌曲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载体。歌曲不仅是最方便也广泛的传播载体,也是内容与情感共同承担的载体。通过歌曲的传播,既有思想内容又有美感与情感,而且喜闻乐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将所要传播的内容与思想,传入到战士们的心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因此,像《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团结就是力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人民志愿者战歌》、《英雄赞歌》等军旅歌曲,或许专为讴歌英雄精神、颂扬传统文化中战斗基因而创作的歌曲作品,都能够为官兵带来浸染与熏陶,为提升部队战斗力、聚焦备战打仗提供精神上的大力支持。

同时,在中国现代发展中,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是富有时代的精神。这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瑰宝,这些精神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饶,能够很好地激发爱国爱军情怀,特别是军队历史发展中的红色基因,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我们都可以把这些优秀的精神文化作为内涵,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军旅歌曲作品。不忘光荣的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跟从先辈的足迹,让崇高的信仰永葆光华。

如笔者近年创作的军旅歌曲《我们从古田再出发》,就是一首传承红色基因的军旅歌曲,此首作品也先后在抗战胜利7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纪念长征80周年《永远的长征》晚会、庆祝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等近年国家大型活动中连续亮相。此首歌曲继承古田会议精神,开宗明义宣誓军队的信念,以先辈的光荣,来激发新一辈的将士,在新时代要时刻保持着崇高的信仰:把鲜红的旗帜举起来,把军队的样子立起来,不忘我们是谁,不忘我们为了谁,新时代还要从古田再出发,传承红色革命的薪火;无论在何时何地,永远都保持着一颗战斗的心,能打仗、打胜仗,永远向着胜利出发,向着胜利再出发。

只有这样坚持把培育能打胜仗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作为根本任务,让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在心中灌注与熏陶,才能确保信仰永恒。以“精气神”来砺血性,以“忠诚度”来铸军魂,培育出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英雄精神,才能打造出新一代的“能打仗打胜仗”革命军人;把战士塑造成英勇无畏的战狼,把军队锻炼成威猛的虎狼之师,才能为聚焦备战打仗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激发军人必胜信念,不断提升部队战斗力

歌曲这种艺术,可以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传入到人的神经系统,能够很大程度上激活人的思想以及人体内部潜在的巨大能量,这种力量对于军人精神而言,则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以音乐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种手段,历史上普遍应用于部队建设与作战之中。

军歌就像是另一种无形的战斗武器,其壮怀动情的歌词、铿锵有力的旋律、排山倒海的演唱犹如是冲锋号一样,只要吹响着号角,刹那间可以激发起战士的斗志与士气,可以发挥出战斗力倍增器的作用。因此,古往今来,凡是有军队的地方就会有军歌,古时有行军歌,现在有进行曲、队列歌,或许更多类型与题材的作品,但无一不是为了激发战斗力与必胜信念而存在。

《诗经》中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可谓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首军歌,其作用就是号召人民与士兵团结一致、共同抗敌,此首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打仗的战斗力。

而在革命战争年代,军旅歌曲更是达到了救国救亡的作用,激发出人们共同的必胜信念,对人的影响可谓是达到了生死与共的程度。《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头砍去》、《黄河大合唱》等歌曲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团结战斗、奋勇杀敌的革命激情,成为了当时的战争旗帜与角号,歌曲也唤起了军人与民众的普遍斗志,其中饱含战斗激情的旋律也激发起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国热血。

而在历史中,中国人民军队在进行解放战争英勇作战过程,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军旅歌曲的作用。早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把革命歌曲作为部队政治思想宣传工作、作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八一剧团,是中国第一个专业文艺团体,主要用来服务革命战争的需要。抗战时期,很多音乐家如洗星海、麦新等都纷纷投入到战争中去,用笔当作武器,创作出了众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以及激发军民战斗力的歌曲作品,像《新四军军歌》、《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等,无一不是为了激发军人必胜信念,用于提升部队战斗力。

中国人民军队“向前、向前”的进行节奏,从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到解放的战场,再到跨过了鸭绿江,是中国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敢打必胜的鲜明象征,就算到了1998年抗洪抢险时期,部队官兵依然高歌《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军旅歌曲,与无情的洪水顽强搏斗,用来提升官兵的战斗力与聚集力。

到了新时期,如今国际上各种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军备竞争的高科技性更为多元,但军旅歌曲作为鼓舞军人必胜信念的作用从未改变过,近年来我们军队也先后诞生像《强军战歌》、《钢枪·玫瑰》、《就为打胜仗》、《四有军人歌》、《把青春压进枪膛》、《钢铁舰队进行曲》、《请放心》等众多优秀军旅歌曲作品,用于聚焦备战打仗,传唱着“能打仗打胜仗”的立场与必胜信念。这些歌曲都从新时期角度出发,有些看似简单的旋律,但无不以排山倒海之势激励着我们的三军将士,提升我军的战斗力,为备战打仗时刻准备着。

(三)强化备战打仗的强军目标,唱出三军官兵使命担当

习近平主席于建军九十周年曾发出政治号令,要求“全军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时刻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坚决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生活。”这也赋予了我军以崇高的使命担任,强化了备战打仗的强军目标,坚持要把树立一切为战的鲜明导向作为重大责任。

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强化备战打仗的强军目标,要求紧紧聚焦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聚焦备战打仗,对于激励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心、献身强军实践,新时期军旅歌曲在其中也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将士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

一曲由阎维文演唱的新时期军旅歌曲——《强军战歌》,将人民军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奋斗目标与使命担当,深深唱进了三军官兵的心头;“就为打胜仗,兵要天天练;就为打胜仗,刀要时刻磨;就为打胜仗,就为打胜仗,不能打仗,国家要咱干什么?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这个道理简单又深刻,这个道理当兵的记心窝。”一曲《就为打胜仗》,以简单明了的音乐语言,唱出了三军官兵的“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担当,道出了要时刻聚焦于备战打仗的真理。

同时,在全军的海陆空等各大军兵种部队与各大战区中,也不断诞生了众多有针对性的新时代军歌,并在歌中准确定位到了部队时代精神与使命,如海军的《砺剑深蓝》:“汽笛已经在这里鸣响,集合起年轻的力量,每天都是新的战场,我们从这里走向深蓝的海洋。砺剑深蓝雄风浩荡,逐梦大洋磨砺锋芒,决战决胜劈波斩浪,钢铁舰队向着胜利启航。”走向深蓝、砺剑深蓝,时刻集合在波涛之上,用赤胆忠心来铸就海天城墙;

如空军的《强大机群向前飞》:“驾长风,列战阵,怒火卷惊雷,踏九霄,扫云障,神勇振军威。决胜千里,攻防兼备,鹰击长空,舍我其谁?”强大机群向前飞,时刻守卫在祖国的长空;

如陆军的《点火》:“寻常的岁月总在沉默,只为了惊天动地那一刻,聚集起所有的光所有的热,点火、点火、点火,用生命写下必胜的歌。”

陆军的歌曲也唱出了官兵的豪情万丈,时刻都准备着,只为打仗的那一刻到来,点火,用生命写下必胜的歌;

再如西部战区的《西部战区战歌》:“珠峰巍峨,三江秀丽,耸立着我们的精神高地。艰苦创业,英雄豪气,横刀立马谋胜局。一流军队,鹏程万里,浩瀚西部汇聚起强军伟力。我们阔步向前进!”在浩瀚西部、在世界屋脊,铸就钢墙铁壁,汇聚强军伟力,激荡英雄豪气,强大备战打仗的本领,唱出三军的使命担当。

一首首豪情壮志的军歌,作为强军文化的组成部分,都紧紧地围绕着强军目标,紧密配合强军实践,把备战打仗的强军目标、使命、职责都写进歌中,三军官兵在演唱的过程,强烈的使命担当也不断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军旅歌曲也成了向全军传达着强军目标的一个载体,成为了聚焦备战打仗的最佳传播器之一。

(四)营造“兵味战味”环境氛围,聚焦备战打仗核心任务

“实践强军目标,保证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是当前各项工作的聚焦点。”③因此,在条件的允许下,重要任务是积极营造“兵味战味”浓厚的环境氛围,使官兵能够时时刻刻得到军旅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出战斗的打仗品格。

著名词作家阎肃曾在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这种特色的“风花雪月”,这可谓是和平时代军营“兵味战味”的另一种体现。“战斗性”是军营文化的一种特性,要打造出这种特性,就需要有浓厚的文艺创演和训练氛围建设,让官兵从感观的冲击中,获取对实战的一种理性认识。

克劳塞维茨曾说:“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④因此,用优秀的文化作品来营造一种“兵味战味”的环境氛围,对于聚焦备战打仗也有着极好的辅助影响作用,而歌曲是其中最重要的艺术载体。

如歌曲《当那一天来临》:“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通过歌曲来制造出一个战争即将到来的氛围,让官兵能深刻体会到备战打仗的“真实”感觉,聚焦到备战打仗的核心任务,毕竟所有的备战打仗准备,都是为了上真正战场实战;

又如《假如今天战争爆发》:“假如战争今天爆发,每一天都全副披挂,每一刻都整装待发,我给生命向使命承诺;假如战争爆发,这就是我的回答,抛开温情的牵挂,跨越极限的关卡,旗在翻飞,梦已合围,胆略再穿插,军人的血性在冲锋号中锻打……”歌曲营造着一种备战的紧急状态,用氛围来激发官兵的战斗力,时刻聚焦备战打仗的核心任务。

总之,军旅歌曲在其中就是用一种文艺作品方式,让官兵受到另一种形式的熏陶,受到了实战的体验,也让他们能真正在心中懂得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训练不拼命,打仗就送命”的道理。

除了战争环境氛围方面的营造外,军旅歌曲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营造“兵味战味”的心理氛围,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聚焦备战打仗,都是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受环境影响培养出来的战斗精神,就像“解放战争时期,很多战士头一天流泪看了《白毛女》,第二天就在前线英勇杀敌立战功。革命前辈之所以无需刻意培养战斗精神,就能奋不顾身上阵杀敌,全因为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民族受辱、亲人遇难等的悲惨遭遇,让他们感同身受,激活了报仇雪恨的男儿血性。”⑤

四、结语

“文化的生命在于以文来化人。一首好歌、一首好诗、一本好书、一个动人故事,往往能对人的心灵产生震动,甚至影响人生选择。在抗美援朝时期,一首《志愿军战歌》,短短43字,犹如投在朝鲜半岛上空的一枚原子弹。”⑥这就是属于文化的强大作用:对一支军队而言,如果把武器装备比作是肌肉骨骼,那么文化就是灵魂特质。军旅歌曲是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军人的理想和信念,特别是在当前的聚焦备战打仗上,军歌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军歌如水,浸润着战士的心灵;军歌如火,点燃了军人的激情;军歌如枪,为官兵提供量了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站在新时代的路口,“如果你想要和平,那就要做好打仗的准备。”我们要时刻把“战”字刻在心头,要始终相信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就在于战斗力。我们军队文艺工作者也要时刻围绕着战斗力这个核心标准,在新时期创作出更多适合于提升部队战斗力、聚焦备战打仗特色的优秀军旅歌曲,用于辅助军营文化,铸牢强军文化,不断提升部队战斗力,时刻聚焦备战打仗,为打造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释:

①②⑦庄有林.努力打造新时代强军文化[N].解放军报,2018-3-26.

③赵江.让军营文化助力能打仗打胜仗 [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

④任默涵.聚焦强军目标创新,推进军营文化工作[J].科技经济市场,2014.

⑤(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⑥赵江.让军营文化助力能打仗打胜仗[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04).

猜你喜欢

军歌军旅战斗力
军旅青春正步走
“和”文化激发偏远井站战斗力
胸怀军旅梦
本期主题:军旅
军歌嘹亮
动物军团的战斗力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林宥嘉:军旅回归,重新上路